对待调研报告,每个人必须要遵循领导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调研计划,调研报告是调研任务的文字记录,是推行一项计划的文件借鉴,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市管干部调研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市管干部调研报告篇1
一、公务员队伍现状
截止xx年5月31日,经贸局行政编制24人,现有行政在编人员20人(本局行政占编19人、供销社占编1人),其中:正科领导5人(含非领导职务3人)、副科级领导13人(含非领导职务6人)、科员2人,分别占局公务员总数的25%、65%和10%,缺编4人。具研究生学历的1人、占5%,大学学历6人,占30%;专科学历的9人,占45%,高中(中专)以下4人,占20%。40岁以下为0,41岁至45岁2人、占10%,46岁至50岁5人、占25%,51岁至54岁6人、占30%,55岁至59岁7人、占35%。
二、当前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与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随着打造中国笋竹城和建设海西区发展目标的确立,需要一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和综合文字能力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从我局公务员学历看,虽然大专以上学历占80%,但大部分是通过函授等继续教育的形式取得学历,正规全日制大学毕业者很少,因此在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及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等基本技能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从知识结构看,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熟悉法律、金融、信息技术以及市场经济和现代行政管理的人较少,既使有也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的进修学历,基础不够扎实,对经济政策、行业产业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
2、公务员队伍老中青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局机关公务员整体年龄偏大,均在41岁以上,其中,41岁至45岁2人、占10%,46岁至50岁5人、占25%,51岁至54岁6人、占30%,55岁至59岁7人、占35%。年轻干部严重缺乏,多年没有考录公务员,队伍年龄老化趋势明显,出现年龄断层现象。个别公务员观念落后、停滞不前,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有时出现按部就搬,创新能力不够,创新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有所淡化。不求发展、但求稳定、在岗待退的心态较为明显。
3、轮岗交流没有形成正常化机制,机关一般干部交流的渠道和途径太少,相当部分人员调进机关单位一直干到退休,黑发进、白发出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机关干部缺乏活力。从我局情况看,除领导工作调任外,就有24人没有机关跨部门交流工作的经历。另一方面,从机关内部看,职位交流的力度不够,除一小部分调整外,业务股室之间的交流轮岗太少。
4、业务学习培训的力度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目前培训以理论、形势教育为主,除专业性强的会计统计外,针对部门实用的管理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多。
三、对策与建议
1、以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目标,大力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
以大规模公务员培训为平台,根据单位性质和职位的特点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计划,突出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确保每名公务员一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围绕电子政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国际贸易商务等课题,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授课辅导,不断更新公务员理论和业务知识,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培养沉稳、干练的工作作风。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着重提高公务员的政治鉴别力、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诸多复杂问题的能力,建设一支综合行政能力较强的公务员队伍。
2、抓好公务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形成科学的公务员队伍结构。
一是加大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力度,改善队伍结构。选拔年轻优秀人员充实机机关岗位,坚持逐年考录制度,每年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应保持一定比例,做好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同时在干部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各部门年龄梯次的因素,有效避免年龄断层现象。二是加快引进经济管理、招商引资、法律文秘等方面人才,在人才使用上大胆突破常规采用兼职、聘任等方式充实到行政管理岗位,优化公务员队伍知识结构。对有的辅助性职位,可逐步实行聘任制,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法、便捷的用人方式。
3、加大公务员交流力度,多岗位锻炼公务员,增强机关活力。
一是要建立公务员岗位轮换制度。在不影响业务开展的情况下,对在同一岗位任职满3年以上的人员应进行岗位调整,促进机关内部的干部流动,培养机关干部的多面手能力,增强内部活力,促进机关廉政建设,推动机关工作的开展。二是在把握适当、适度、适时的原则下,采取跨部门竞争上岗等方式加大公务员交流力度。既要坚持工作性交流,也要重视培养、使用性交流。要舍得把本单位、本部门的优秀干部交流出去。三是公务员交流的数量要适度,要保持本单位、本部门有足够的业务骨干,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每年保证公务员的轮岗率达到一定比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部分公务员到上级机关。
:
市管干部调研报告篇2
关于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处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我镇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乡镇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石杨镇辖9个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万人,现有党政干部80人,其中公务员编制数45人,实有公务员34人,其他编制35人。现作如下分析:
一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公务员队伍中,30岁及以下8人,31-35岁4人,36-40岁9人,41-45岁4人,46-50岁6人,51-55 岁2人,56 岁以上 1人。
二是从学历层次来看。公务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1人,大学7人;大专1人;中专及以下25人。而且大专以上学历基本上是2007年以来新进人员。
三是从工作年限来看。在乡镇工作2年以下的5人;2-5年的3人,其中公务员1人;5-10年的5人,其中公务员4人;10-15年的11人;15年以上的67人,其中公务员21人。
四是从来源情况来看。公务员通过考录10人,上级机关下派2人,其他22人。
五是从时间节点来看。2007年后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的7人,1
其中通过考录5人,上级机关下派2人;事业编人员新进1人,由“三支一扶”人员转正而来。
六是从改任非领导职位来看。2007年以来,改任总人数3人,其中正科2人;45岁以下、45-50岁、51-55岁各1人。
二、乡镇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镇党政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干部年龄普遍较大。全镇80名干部中,41岁以上的达59名、占75%,40-31岁的13人,30岁以下的只有8人。虽然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等措施,为乡镇基层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部分专业岗位人才严重短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
二是交流轮岗机会少。一个岗位一干一般就是好几年,甚至几十年,一直埋头于繁琐的业务之中,没有正常的交流轮岗机制,导致这些人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处理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经验普遍存在不足。大家知道,乡镇工作繁杂且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他们需要的是能处理实际问题的干部,而不是纯粹的“业务高手”。
三是县镇交流的少。我们有的干部在乡镇一呆就是十几年,有的一干一辈子,没有经历不同的岗位和环境。现在流行的是从县直以上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也可以考虑从乡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以上机关去锻炼。
四是部分干部综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部分干部由于年龄较大,学习热情不高,导致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工作方法单一,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层面来解决新时期的问题,缺乏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缺
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主动性,缺乏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五是工作作风有待提高。工作懒散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直面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深刻剖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缘由,我镇党委深入调研,广泛座谈,力求破解干部队伍建设的难题。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干部软实力。建立和完善干部参加培训与学历教育的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安排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以有效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抓常规教育。充分利用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等先进性教育的契机,对干部进行系统性教育,切实增强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抓阵地教育。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在线等阵地作用,对干部进行政策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三抓实践教育。开展外出考察、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干部亲眼所见经济发达地方的变化,学习先进乡镇的发展经验,用亲身的体验为本镇的发展谋思路、定目标。同时,加大典型的培育力度,选树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典型,发挥示范、教育、带动作用,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以建章立制为重点,着力提升干部战斗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的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和首问负责任,建立健全考勤、考评、学习、值班等方面的制度,对干部能力全面实行统筹,使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进一步强化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
力的配臵和限制。深入推进政务,增强工作透明度。
(三)以改进作风为抓手,着力提升干部执行力。“为政之要、贵在落、落实之要、贵在执行”。良好作风不仅能展现一个单位的工作风貌,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讲务实。对待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党政干部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二是明责任。各部门制定每个成员的分工任务,明确责任,定下的事情就雷厉风行去做,定了的目标就不折不扣去完成。三是重督查。镇要专门成立了督查办,不定期对镇村两级干部在岗情况和完成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查实不在岗的人员在全镇大会上予以通报。
(五)以奖优罚劣为举措,着力提升干部向心力。制定科学的干
部考评体系,让那些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避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六)以交流任职为基础,着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队伍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适当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以激活干部队伍活力。一是实行部门交流任职。尊重干部的选择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二是实行县镇交流任职。通过交流任职,既能有效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较为艰难的局面。
市管干部调研报告篇3
蹲点调研报告
**林业局副局长 ***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联系**镇**村,从3月8日开始先后两次到该村了解情况,3月29日,又深入该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蹲点调研,通过组织座谈、走访农户、听取村两委班子汇报等形式,详细掌握了**村的村情民风和当前群众脱贫致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是**镇行政村之一,全村总面积亩,现有耕地1331亩,林地7726亩,灌木林地440亩,宜林荒山500亩,村庄、河流道路占地550亩。全村辖7个居民组,5个自然村,现有224户、735人,其中党员29名。农民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种植仍以玉米为主,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2013年人均收入1800元。
二、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与村干部交流,与村民代表座谈和入户走访,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居住分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全村7个居民组共224户,分散在5 个自然村,村庄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等任务量大,缺口大,比如:5 个自然村中有2个村自来水管路老化,没有打通水泥路的巷道达4公里,全村
约有120户需要进行危房改造或换瓦,还有些自然村因居住偏僻,至今没有通闭路电视。
(二)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该村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村没有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民公益性建设大部分靠有关部门帮扶帮建,近年来实施村村通、生态文明村建设,开展主村路面硬化、村民中心建设等工程累计负债达80多万元,负担沉重。
(三)村民脱贫致富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惠农措施,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增收始终没有走出困境,大部分农户仍以种植玉米为主。个别头脑比较灵活的农户种植一定的苗木,但受市场影响,风险大,增收渠道不稳定。有些农户虽然建有家庭果园,但由于管理跟上不,经济效益非常有限。还有个别农户发展养殖业,但对群众增收带动力不大。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民思想不够开放、素质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主要是想干没钱,或者是有钱没有胆量,第三是村里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思路,没有把农户组织起来,致使农村致富产业没有发展起来。
(四)劳动力外流严重,“留守”现象普遍。
由于产业发展不起来,农民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有些甚至长年在外,农村群体老的老、小的小,致使村里想搞什么产业也搞不成,越搞不成劳动力越不得不外出,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全力抓好产业扶贫,增强造血能力
走富民强村之路,关键是要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要积极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在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和潜力。通过研究,我们已经确定从三个方面给予该村一定的帮助,一是帮助该村绿化现有荒山,安排造林项目500-800亩,解决村生态环境问题;二是扶持有愿意发展林果的典型户,采取联户经营的方式,支持建设榛子园一处,梨园一处,约50-60亩,如果成功可以发挥一定的带动作用。三是帮助该村进行村庄绿化美化,改善村庄绿化面貌。
(二)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发展能力
农民素质的强弱关系到思想解放不解放、创业能不能成功,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是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我们计划组成党员技术服务队,针对该村林果产业发展方面急需的技术,开展集中的专题培训,并派驻技术员长期跟踪服务,切实培养出一批林果技术能手,提高他们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三)注重多部门合作,做到合力攻坚
通过调查,该村群众所急所盼解决的问题涉及危房改造、道
路硬化、水利配套、饮水安全、电力改造、有线电视等许多内容,一个部门力不能及,这也是许多贫困村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扶贫工作,应加强部门合作,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什么有利条件就利用什么条件,“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多部门合作才能过到扶贫攻坚整体提高的目的。
2014年4月1日
村蹲点调研报告
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部队蹲点调研报告(共6篇)
干部调研报告
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市管干部调研报告篇4
为真实了解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财政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春节期间,市财政局围绕村集体经济、农村环境及社区、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等情况,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并充分发动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农村,广泛开展调研。活动中,共收回调查问卷73份,其中,荣成22份,文登9份,乳山13份,xx区10份,高区2份,经区6份,工业新区5份,外地市6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反映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都得到了认真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更是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誉,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组织运转和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金保障。除个别村通过出租房屋、兴办企业等方式,获得固定经济收入外,其他绝大多数村普遍缺乏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有些村的村干部工资定得很高,达到三、四万元甚至五、六万元,在村级收入较高时,能按时发放,一旦村级收入减少,容易发生欠发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发展公益事业的资金仍严重不足,各级各部门向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扶持资金相对于当前农村亟待解决的大量问题远远不足,直接影响到一些贫困村庄农民的生活质量,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目前全市50户以下的村有128个,50-100户的村有324个,增加了大量管理干部,加重了村级负担。
(二)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利用率低。近几年,由于我市争取到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基本完成,连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我市大多农村地处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主要依靠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小塘坝,蓄水量不足,渠道年久失修,基本不能使用,汛期易引发安全隐患;一些水利设施修建后,缺少运行管护机制,没有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旱季返乡灌溉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农民缺少种植粮食、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农业综合效益低下。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非常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各村、户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选择趋同、结构层次较低现象比较普通,再加上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滞后、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困难是当前我市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基层组织的稳定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性。一是借力“一事一议”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抢抓国家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机遇,选准“事”,抓好“议”,立好“制”,对于2011年300个农村环境整合整治重点村和已整治400个村中更新改造自来水的114个村、农村公路修复的190个村,做到村村发动,户户动员,认真开展一事一议活动,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项目支持,努力在短时间内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公益事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全部足额到位。根据要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村级补助比例不低于20%。我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为29939万元,规定比例用于村级组织补助资金约为6000万元,平均每村为2.4万元。要区别村庄大小和是否有集体收入等状况,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切实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并确保落到实处。三是合理提高村级经费执行标准。在严格控制村干部设置职数的前提下,各级财政应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及实际工作需要,逐步提高村级办公经费及村干部补助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为其解除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大力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分步、分批扶持没有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经济实体,积极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农户或工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和加工,鼓励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五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完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全面推行村级经费使用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努力压缩村级开支。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护机制。今年中央、省委都下发了1号文件,制订了政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速,对此,各级要切实做好规划,标本兼治,分步实施,优先治理病险小塘坝,加快对经济作物主产区的水利建设等。探索建立健全后期运行管护机制,保证投入少量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公益性基础设施,如桥、涵等由乡镇作为管护主体;半公益性基础设施,如电灌站、防渗渠,由使用者作为管护主体,包括承包人、拍卖后的资产拥有人、用水协会等;对经营性设施,由使用单位作为管护主体。多渠道落实管护经费,财政专项管护经费主要用于公益性水利设施的维护,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和“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实行乡镇、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多渠道承担。此外,对农业抗旱给予财政补助,保粮食安全。
(三)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率。着眼长远,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重点扶持海参、蔬菜、畜牧、苹果、苗木花卉等五大产业发展,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产业链上发力,取得影响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切实提高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等非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农业,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对流转土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或个人给予奖励,努力形成政府、农民与社会共同投入农业的格局。
市管干部调研报告篇5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作为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干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为应对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现象,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查阅资料等形式,对解决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现象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党政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年轻干部外流等现象也给我县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挑战。主要呈现四个方面问题:
??从党政干部队伍总体情况上看,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全县现有党政机关干部1115人,其中县级干部30人,科级干部630人,科员455人,平均年龄44.73岁(见下图)。30岁以下的71人,其中公务员37人,仅占3.3%。3个乡镇没有30岁以下干部,56个县直部门只有11个单位有30岁以下干部。50岁以上干部占22.5%。
??从党政领导干部梯次结构上看,后备干部断档。630名科级干部中,平均年龄45.58岁(见下图)。正科级干部中,30岁以下的仅1人,占0.4%;50岁以上的102人,占43.2%;副科级干部中,30岁以下的21人,占5.3%;50岁以上的94人,占23.9%。56个县直一级部门党政班子平均年龄43.22岁,其中党政正职平均年龄44.19岁,50岁以上的党政正职8名,只有6个部门有30岁以下的班子成员,14个部门有31至35岁的班子成员,35岁以下党政正职仅3名。
??从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上看,外流现象比较严重。自xx年以来,全县党政机关新增工作人员19人,其中选调生14人,公务员5人,但同时调出或外流10人,8人为xx年后新进年轻干部,流失数占新进人员数的52.6%。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引进各类人才65名,同时流失各类人才11名,全部为xx年后新进人员,流失数占新进人员数的16.9%。
??行政编制总量有限,为新进党政干部带来困难。全县核定行政编制948个,实有工作人员974人,超编26人。受行政编制总量限制,每年申报的选调生、公务员计划,因行政编制超编而被削减下来,每年分配选调生、公务员都很少,xx至xx年连续4年没有公务员招录指标。除公检法外,县直其它部门从98年之后没有招录过公务员,4个乡镇6年没有新进人员。
二、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政策法规原因。由于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的确立,公开招考成为进入党政机关的渠道,县级又没有公务员招考权限,自身很难解决党政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公务员出口不畅,公务员保障机制与社会保障机制还没完全对接,给干部自谋职业增加了难度,导致公务员进了就不愿出,等也要等到退休,占用编制和岗位,无法补充新人。《公务员法》规定乡镇不能设置非领导职务,县级不能选配县级非领导职务,给非领导职务配备带来难度,对充分调动年龄偏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一定影响。
??管理体制原因。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后,因受诸如编制、身份、待遇等刚性约束和限制,不同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干部交流比较困难,特别是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间的干部难以交流,导致优秀年轻人才无法进入机关,进入机关后在培养上也有许多限制条件。我县创新将编制在事业单位,人在机关工作的作法,与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不符合,在编制管理、工资待遇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对干部的成长培养存在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不能在机关任中层干部,不利于干部的梯级培养。
??机构编制原因。按照上级机构编制从紧的要求,对乡镇、县直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实行分层、分块使用,但随着乡镇职能的调整和全县重点工作、主导产业的强化,出现了县直超编,乡镇空编的现象,为县直机关直接补充年轻干部带来困难。县总工会定编4人,现有人员8人,平均年龄50岁,最年轻的44岁,年龄的57岁。县统计局定编9人,实有人员10人,平均年龄46.8岁,年龄最小的39岁,为现任局长,中层业务骨干都在52岁以上。由于总量超编,不能补充新人,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有时感到捉襟见肘。同时,中央已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核销行政机关老干编制和事业编制,一律不得继续使用。全县还有20个老干编制人员和29个单列事业编制人员需要消化,给县直机关补充年轻干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城乡差别原因。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山区受经济、交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年轻干部留不住,年轻干部少,乡镇一级尤为突出。傅家堰乡定编35个,实有干部23人,30岁以下3人。仁和坪镇定编45个,实有干部41名,30岁干部1人,30岁以下干部没有。
三、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有益探索
为应对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现象,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有益探索,对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积累了经验。
??强力推进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按照培养锻炼干部,提高素质能力,增强机关效能的工作要求,采取培养式、竞争式、调整式、惩戒式、回避式等方式交流机关中层干部。对有一定发展潜力、列入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中层干部,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参与中心工作等形式,交流到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工作,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或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让他们在一线接受实践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对专业性较强、本机关无合适人选的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对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积极性不高的干部,实行调配交流。对群众举报服务窗口岗位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经调查核实的,一律就地免职,调整工作岗位。对应当实行任职回避或公务回避的对象进行回避式交流。自年以来,全县机关中层干部轮岗124人,跨单位交流25人,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10人,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18人,有效解决了机关中层板结问题。
??加强非领导干部管理,发挥非领导干部作用。出台了《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职责、考核、管理、诫勉、免职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特点,按照因才适用,因人定岗的原则,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比较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安排协助领导班子成员分管某一方面或负责某一方面工作,授权对专项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和指导。全县现有科级非领导职务160人,平均年龄50.18岁,50岁以上113人,55岁以上的42人。参与领导班子分工的43人,协管一方面工作的35人,参与中心工作的26人。通过给科级非领导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科级非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提升,提高了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
??配备乡镇长助理,突破乡镇年轻干部的补充渠道。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有效缓解乡镇年轻干部缺乏的现状。从xx年开始,分两批从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中选派了17名乡镇长助理,任期1至2年,进行挂职锻炼,跟踪培养,拓宽事业单位与机关间干部的流通渠道,在事业单位中发现、储备优秀党政后备人才,目前已有3名同志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
??竞争性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创造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采取公开选拔,改革干部初始提名、全程差额任用干部等方式,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xx年以来,先后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1名科级领导干部,任用人员中有3人来自县外,4人来自事业单位,3人来自企业。对入围考察对象的纳入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和使用,目前有8人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其中7人来自事业单位。通过竞争性选拔干部,优化了领导干部队伍结构,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引进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年轻后备干部。为缓解县直机关年轻干部严重缺乏的现状,从年开始,由组织部门牵头,组成人才引进专班到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共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5名,编制在机关二级事业单位,人在机关工作。目前绝大部分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被组织部门纳入科级后备干部管理,为机关储备了一批年轻党政后备干部。
四、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对策建议
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问题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着眼长远,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稳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建立学习培训机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思想决定行动,良好的工作心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目前,部分45岁以上干部在心态上存在误区,科级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是最后一届在班子里面,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工作动力不足;一般干部认为提拔无望,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不思进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45至65岁是人的精力、心智、经验、能力等综合因素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对于管理者而言正是事业的高峰期。要按照推动科学发展,提升能力素质的需要,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与年龄老化干部的思想沟通和交流,进行激励性教育和引导,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比较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对年轻干部进行传帮带,提高整个机关工作效能。
??建立干部交流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干部的经常性流动,能够激发干部工作活力,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在局部范围内解决年龄老化问题。特别对年龄老化干部,由于思想和身体原因对工作产生了惰性,更需要交流来激发工作动力。对年龄老化特别严重的单位,由组织部门采取培养式、调整式的方式,根据工作需要,在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原则、条件和方式开展干部经常性跨部门轮岗交流,改变一个部门由于干部年龄过于老化导致的机关活力不强和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工作,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动力不足、工作创新不强等问题,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焕发出全新的活力,限度的实现有限的岗位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政策激励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热情。科学有效的干部激励机制能充分发挥干部的内在动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出台激励政策。按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目标激励与过程激励相结合、整体激励与层次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出台科学、系统、有效的干部激励政策。从事业长远发展着眼,保护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做到讲年龄而不唯年龄,对符合德才条件的,该提拔仍然要提拔,调动年龄老化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合理配备非领导职务。拓宽县乡两级非领导职务配备办法,对县直科级非领导职务职数比例不完全与班子成员职数挂钩,而与干部编制、工作绩效等挂钩;在乡镇设置一定比例的科级助理、科级干事等非领导职务,以选拔长期在乡镇工作,表现较突出、能力较强的一般干部担任非领导职务,解决政治待遇。三是实行奖惩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关程序,建立优秀干部专项奖励资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年龄老化干部进行一些特别的表彰,以肯定工作成绩,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的干部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要处理,不能一团和气,要分出档次。
??建立动态储备机制,科学规划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干部队伍年龄问题,最直接、最现实是加大年轻干部的储备力度,但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进人的数量上体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人口、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综合方面的情况,科学预测干部的年更新率,以干部的年更新率来设置干部年进入系数,适度扩大招录比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干部数及专业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干部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全县从至2018年xx年将退休党政干部349人,年平均35人(见下图),还有部分工作年限满30年的符合退休政策人员可能提前退休,从2012年进入退休高峰期。依据这一数据,科学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5至xx年的努力,使干部队伍呈现一个老中青结合的良性梯次,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的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综合调配编制资源,优化干部队伍组合。在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探索打破编制按乡镇、县直条块分割、受限于统筹调配的现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对编制进行动态调整,避免出现进人无编与结构性空编共存的现象,造成编制闲置。通过编制的动态调整,一方面促进干部的适当交流,另一方面用于年轻干部的调整补充,实现干部队伍老中青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组合,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围绕全县发展实际,有选择性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承担社会事务任务重的单位,在编制调配上给予重点倾斜。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畅通干部出口渠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公务员正常退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建立公务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体系与社会保险机制的对接,能够有效解决公务员正常退出的后顾之忧。可根据实际探索出台提前退休、自愿辞去公职从事经营活动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扩大和畅通干部出口渠道。对工龄满30年或男年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党政干部,鼓励提前退养或退休,退出编制,退出岗位,保留待遇,引进新人。鼓励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经营头脑、有到市场拼打意愿的干部自动退职、自谋职业,创办经济组织和各种社会服务组织,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待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市管干部调研报告篇6
近期,按照xx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县xx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相关人员采取组织座谈、问卷调查、调研分析等形式,对xx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对当前xx县xx局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xx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建议与对策。
一、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层组织基本情况。xx局包括局机关、普查办、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从单位性质和建制看:局机关2017年9月25日被省公务员局批准为参公事业单位(xxx公局发[2017]x号文件),正科建制。普查办为事业单位(xx编办发[1996]x号文件),副科建制。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为事业单位(xx办发[2013]x号文件),股级建制。从编制看:局机关事业参公编制10个,实有14人。其中参公人员12人、工勤人员2人。普查办事业编制5个,实有7人。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事业编制10个,实有9人。合计编制25个,实有30人。
(二)领导班子基本情况。xx局领导班子由五人组成,从职务及年龄看:局长(42岁)、支部书记(46岁)、副局长(48岁)、纪检组长(43岁)、普查办主任1人(42岁),平均年龄为44岁。从性别看:男性3人,女性2人。从学历看:研究生1人,本科4人。
(三)干部队伍整体基本情况。xx局现有干部职工30人。从政治面貌看:在岗党员10人,非党20人。从学历看:研究生3人,本科15人,大专11人,中专1人。从年龄段看:30岁以下2人,30至40岁2人,40-50岁20人,50岁以上6人。平均年龄45岁。从专业技术职称看:高级xx师2人,中级xx师10人。
(四)近三年干部选拔任用情况。2016年8月份以来,局党组先后通过竞争上岗、鼓励激励等方式提拔工业股干部、农业股干部、投资股干部分别为办公室主任、农业股股长,提拔办公室干部为xxx驻村第一书记,综合股股长被组织部门提拔为xx局副局长。
(五)近三年干部队伍流动情况。从科级领导看:2017年8月份xx局主要领导调整,2019年1月,局副局长调整,纪检组长调整。从一般干部看:2017年11月招聘研究生2人,2018年10月份从外单位调入2人。2018年8月从xx局调出1人。
(六)近三年xx队伍突出特点和建设总体成效。一是整体素质日趋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能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xx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干部作风总体向好。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xx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至3月底,xx局30名职工中,40岁以下的4人,占13.3%;40-50岁20人,占66.7%;50岁以上6人,占20%,平均年龄为45周岁。xx工作的专业性和繁琐性,要求xx干部队伍年轻化。由于前些年xx队伍多年没有招进年轻干部,近两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调入等方式招入3名比较年轻的人员,但是相对xx业务不够熟悉,暂时成不了xx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力量,至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现象、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日趋严重。
(二)xx干部流动性差。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可是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xx局的工作并且xx工龄在15年以上人员多达18人。占到60%。从2012年至今,仅有1人名调出交流,1人内部提拔副科领导干部。一方面,由于xx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xx局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三)xx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xx事业发展到今天,对xx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xx干部不仅要具备xx专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财务、经济以及与本专业关联的工业、农业、商贸、能源等行业方面的知识、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至目前,作为xx局系统的中坚力量,能够在工作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仅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全体职工中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xx专业技术职称上中级及以上职称占40%,而且两名高级xx师一人因病离岗、一人已到退休年龄,这与我们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xx队伍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如何真正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发挥xx服务职能的综合素质需要更进一步提升。
三、原因分析
(一)受传统思想对xx工作认知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xx部门是清水衙门,无钱无权无位。总认为xx工作就是成天与数字打交道,枯燥乏味,工作没有其他单位优越。外边想干事的人不愿进来,认为干xx工作晋升有限前途不大。再加上行政人员编制超编,地方经济调查队虽有编制,但镇办xx干部担心调入后失去公务员身份而不愿调入,造成xx局人员流入特少。xx系统内部人员流动不畅,干部工作进取心不强。
(二)受当前xx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随着近年xx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xx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了完成国省市xx工作涉及到xx经济分析、xx信息调查、xx社会项目调查、各种xx普查任务,还有各项考核考评工作任务。特别是当前xx调查对象的配合度不尽人意,使xx干部感觉工作责任和压力过大,前所未有,身心疲惫,部分人员产生想调离xx部门的想法。
(三)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当今,新的xx任务不断增加,xx方法制度不断改革,xx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对xx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时代步伐节奏。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满足xx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xx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四、建议与对策
(一)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不断激发xx人员工作激情。进一步修订完善局机关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月评季考等考核考评制度,重点突出工作业绩、xx分析报告成果、xx信息宣传等,对xx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适当的鼓励奖励,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对那些xx工作能力强、xx工作业绩突出、xx综合素质高的同志,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使其优秀的xx人才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去。
(二)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不断理顺xx人员流动渠道。一是统筹xx局内部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与下属单位人员之间的统筹使用,加速系统内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顺畅。二是合理安排内部xx专业轮岗制度,加速现代xx人员的复合型xx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支持,每年把毕业大学生中学xxx专业或外部单位中热爱xx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调入xx部门,为xx部门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升xx人员综合素质。一是鼓励和支持xx人员积极参加xx学历教育和xx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高xx局工作文化层次和xx业务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在今后的干部学习教育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使干部的学习融入社会、走进生活。三是注重培训内容多样化。要重点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革前沿xx信息观察、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xx专业技能、计算机xx应用、素质教育等方面,增强履行基层xx工作的xx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的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xx文化建设,不断增强xx部门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xx文化活动,用xx文化来凝聚人心,鼓励xx人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使xx人员工作心情舒畅,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工作心态,增加xx部门的凝聚力、归属感和向心力,使得xx部门留得住人,吸引得来人,能提供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
市管干部调研报告篇7
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党政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贯彻执行,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十分重要。xx年以来,xx 县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如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公推直选、扩大党内民主和政务公开等,这些举措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应,引起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以 xx 县为重点,系统总结了 xx 年以来 xx 县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以及实践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xx 县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xx 县位于 xx 省东部、xx 市北部,现辖 xx 个乡镇,xxx个行政村,面积 xx平方公里,总人口 xxx 万,是 xx 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近年来,xx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开明开放、奋发向上、苦干实干、富民强县”的发展理念和实现“x 东工业强县、x 东现代农业示范县、x 东一流中等城市、xx 经济文化强县”四大发展目标。为了为实现四大发展目标提供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撑,xx 县下大力气抓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乡镇基层干部公推直选、乡镇党务政务公开和推行民主评议等
一系列制度创新,创造了一整套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建设
xx 年 x 月和 xx 年 xx 月,xx 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的十条意见》《关于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的补充规定》文件,坚持放权、让利、减压、明责,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建设,不断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一是赋予乡镇委托执法权限。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以授权、委托等方式,将县级部门 xx 余项行政、经济、执法管理权限下放、下延至乡镇。同时,县级部门派驻、下伸机构其他行政事项审核或审批前须书面征得所在乡镇政府同意,有效解决了乡镇责、权、利不一致的问题。
二是赋予乡镇人事管理权限。将乡镇中层干部任免权下放到乡镇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只负责审查任职资格和备案批复。对以条块管理为主的人员调动、任免、考核,必须征得所在乡镇党委的同意,年终考核权乡镇占 xx%、部门占 xx%。对直管单位派出机构,所在片区乡镇每年结合考核一并对机构及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凡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乡镇党委要求县级相关部门调整的,县级部门须在半个月内作出处理。三是赋予乡镇更宽的财政管理权限。对建制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全额返还乡镇用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新增税收县级分享部分以及社会抚养费返还乡镇比例。四是赋予乡镇更活的运转空间。足额预算
乡镇工作经费,坚持公用经费乡镇预算高于县级部门,偏远乡镇预算高于城郊乡镇 xx%。年终,县财政对保障水平最低的十个乡镇给予适度补助。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乡镇党委政府“责大权小、干部难管、工作难做”的难题,基本厘清了体制上多年存在的“条块纷争、利益割据、相互掣肘”困惑,而且形成了“共同推进、争相发展、加快发展”的可喜势头。
(二)公推直 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根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和省委“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坚持“看德才选人,凭实绩用人”的原则,xx 县积极探索改革乡镇党政干部选任方式,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
在“公选公考”中选优。xx 年 xx 月,xx 县公选了 x 名乡镇长拟任人选。xx 年 x 月,面向全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公开选拔 xx 名驻特困村副乡镇长拟任人选。xx 年 x月,面向全市公开选拔 x 名乡镇长人选;xx 年 x 月,面向全县公推直选 x 名乡镇党委书记。
以xx年x月面向全县公推直选x名乡镇党委书记为例,为了确保“公选公考”的公平、公正、透明,xx 县在候选人资格审查合格后,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一是公开报名。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人自荐,凡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直接到县公推直选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报名;群众推荐,xx 名以上党员、群众可联名推荐,群众推荐采取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组织推荐,由所在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推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的人员须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并征得本人同意、签字确认。二是资格审查。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征求纪检监察、计生、安全、综治等部门意见后,没有影响任用问题反映的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与公推直选名额的比例不低于 x:x。若低于规定比例,相应减少公推直选名额。三是公开选拔候选人初步人选。通过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的办法,按 x:x 的比例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采用面试的方式,主要测试报考对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应具备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语言表达、领导驾驭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实行现场打分、计分、公布得分结果,并在县电视台、党政网发布公告。四是组织考察。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工作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考察中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票得票率低于 xx%的,或不称职票得票率超过 xx%的,取消参与后面环节的资格。五是自主选择职位。考察合格的人选,再根据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面试得分,按 x:x 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候选人预备人选按面试得分从高到低自主选择具体职位,每人只能选择 x 次。若放弃选择,则在考察合格的人选中按面试得分从高到低依次递补。若面试得分相同,则近三年考核优秀票平均得票率高者优先。六是实地调研。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集中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深入到村、企业、农户走访,与乡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交流沟通等形式,就该乡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候选人预备人选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和任期目标及主要措施。调研报告送县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阅,当选后存乡镇党委并装入干部个人档案。集中调研原则上 x—x 天完成。七是公开推荐候选人正式人选。在公推直选的乡镇召开公开推荐大会,由候选人预备人选围绕自己的基本情况、任职优势、任期目标、工作思路及措施演讲,并回答参会人员的提问。演讲答辩结束后,参会人员无记名投票,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正式人选。八是批准正式候选人。由所在乡镇党委上报公开推荐的候选人正式人选。县委常委会议按 x:x 的比例批准正式候选人 xx 名(每个乡镇 x 名)。九是直接选举。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组织召开乡镇党员大会,对 x 名正式候选人进行直接选举。直选前,正式候选人党组织关系不在所选乡镇的,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到该乡镇机关党支部。十是审批。选举工作结束后,由所在乡镇党委将选举结果报县委审批。
在“基层基础”中选实。坚持干部下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建立基层干部提拔提任机制,要求县级部门局长原则上从乡镇党委书记产生、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原则上安排进城。xx 年至 xx 年,乡镇由股级干部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干部的 xxx 人,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提拔为正科级干部的 xx 人;全县 xx 名乡镇领导干部交流进县级部门任职。特别是提拔重用 x 名在平武、什邡重灾区抗震救灾表现突出的干部。其中,x 名乡镇长转任乡镇党委书记,x 名乡镇副职提拔为乡镇长,x 名股级干部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三)大力推进乡镇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xx 县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乡镇领导班子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一言堂”等决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突出问题,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积极推行乡镇党政会议开放,开展了党员群众代表列席乡镇党政会议、乡镇重大决策实行咨询论证等一系列实践探索,使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四)坚持实行乡镇党务、政务公??
xx 县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党务、政务公开,明显地提高了乡镇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五)积极推行民主评议
真理来自基层,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也同样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xx 县充分发扬民主,邀请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同参与,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积极推行民主评议,切实听政于民、评之于民。
二、xx 县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成效 乡镇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乡镇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xx 县近年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坚持把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以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为突破口,进而扩展到乡镇党政领导公推直选、乡镇党委决策民主化、乡镇党务公开和实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行制度配套建设,达到了较高的制度化水平,走上了循序渐进和逐步深化的发展轨道。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各项工作目标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一是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xx 县通过实行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大力推进乡镇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推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特别是乡镇干部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方面十分重视民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手段推进和保障改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 xx,干部选任没有“潜规则”,干部是凭真本事“赛”出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干部选任“风气正、导向好,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搞勾兑”、“跑官要官”已经没有“市场”了。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了维护巩固,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
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xx 县紧紧围绕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为实现全县“四大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xx 年,实现 gdpxxx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xxx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
入 xx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xxx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xx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xx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xx%、xx%、xx%、xx%、xx%、xx%,比“十五”末增长 xx%、xxx%、xxx%、xxx%、xxx%、xxx%。xx 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x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xx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xx%、xx%。在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教育、科技、文体、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几年来,xx 县先后荣获“中国香椿第一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节水灌溉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达标县”“xx 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xx 省文明城市”“xx 省绿化模范县”等称号,被确定为“革命老区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国优质苎麻种植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县”。
三是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的有效开展,要求对公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以发挥社会自治的力量、保障公众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参与权利;而这些也都依赖于行政体制发挥其基础性的作用,因为没有规范的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的有效运行只能成为空谈。xx 县积极引入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理念的管理和服务手段,出台《县政府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重大决策后评估制度。灵活、高效、务实的行政体制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乡镇领导干部逐步学会使用民主的方式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几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后,不少乡镇党委、政府,坚持和完善了村务、厂务、政务、党务的“四公开”制度,抓好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创新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让群众中的许多疑问、误解在民主机制中得到及时澄清和消除,化解了群众多年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xx 县在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却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全县和谐稳定的局面已基本形成。xx 至 xx 年,连续三年荣获“xx 省维稳工作先进县” “xx 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四是激发了干部比学赶超氛围,队伍活力不断增强。xx县一方面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人事调配原则、调配条件、调配范围、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调配纪律,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奠定机制保障。另一方面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让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乡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目前基本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三、xx 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强。由于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干部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工作浮在面上;有的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个别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有些干部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缺少主动到群众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存在“等、拖、推”的官僚作风;有的怕失去选票,怕得罪人,争做“老好人”。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影响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此,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二是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规范性还不强。对乡镇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乡镇干部的“进” “出”口不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三是乡镇党委 、行政民主评议有待提升。乡镇党务、政务公开内容不够真实,实际效果也不够理想,参会代表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乡镇党委、行政会议仍不够开放,还需统一规范,列席代表的作用发挥也值得研究,乡镇党委、行政民主评议有待从根本上提升。
四是教育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有待商榷。干部培训缺少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力度不够、渠道狭窄、形式单一。由于受师资、资金、地域等条件限制,干部培训只局限于一般的岗位培训,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层次规模培训措施。乡镇干部资源配置的统筹性和计划性还不够完善,梯队培养的意识不强,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导致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更新不及时,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是政治生态环境有待改观。受自然环境制约,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现在乡镇党委政府的责任越来越大,但乡镇有调控和执法职能的机构大部分收归上级部门管理,乡镇党委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小,导致干部“恋城不恋乡”现象突出,政治生态环境有待大幅改观。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乡镇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最基础的层次,肩负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艰巨使命,是国家和社会连接的枢纽,其核心是乡镇党委,关键是乡镇政府。中央 xx 年 x 号文件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就必然要求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迫切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要紧紧
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难得机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狠下功夫,着眼于“选、管、培、评、育”五个方面,花大力气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的干部教育和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德才兼备、后备有序的干部队伍,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上狠下功夫。
首先,建立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一是规范乡镇干部工作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逐步完善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重点是推行“阳光政务”。在乡镇要落实好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大组织监督管理力度,建立乡村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
其次,建立和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标准。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把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的富裕程度、群众的拥护程度作为选拔乡镇干部的重要标准。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坚持把党政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放到乡镇。同时,可从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知识青年以及留村优秀青年中选拔一批乡镇干部。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方式。根据乡镇直接服务群众的特点,采取
“三推两考一选”(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推荐,进行考试和考核,按党章和有关法规进行选举)、“两票”(民意测验票、选举票)选举、“海推直选”等办法产生乡镇领导干部。四是坚持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探索建立党务工作岗位与经济工作岗位、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基层与上级、机关与一线、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干部流动机制。五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其三,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乡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广纳民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意志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积极探索群众和党代表列席党委会议,聘请群众监督员监督党委和政府重大工作等制度,使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其四,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把学习成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把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加强县委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思维活跃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其五,加强乡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二是努力提高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组织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推进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程序等公共行为,强化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三是营造乡镇干部求真务实的良好环境。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讲实话,办实事。真正减轻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一心一意抓改革,谋发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