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报告范文

大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6篇

调研报告是调研事情的文字记录,是推行一项举措的书面借鉴,对于调研报告,我们必须要依据任务的需求,制定出可行性高的调研计划,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6篇

大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篇1

一、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工作。

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登记,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基础。福新社区现有已登记下岗失业人员 345 人,其中下岗7人。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意识,走街入户,上门服务,以全面了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动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台帐,“4050”灵活就业台帐,推荐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五清”:人员底数清、家庭情况清、技能状况清、择业意向清、安置去向清。运用电脑等高科技术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真实反映就业安置情况和实时动向,以努力为福新社区辖区居民打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二、拓宽渠道,广开门路,促进社区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积极发动辖区单位挖掘潜力,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下岗失业人员腾岗、送岗、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现今社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社区劳动站将一如既往走访摸底,及时掌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工作意愿,努力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手段,实现与市、区劳动力市场联网,准确掌握就业情况,主动热心地为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三、努力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下岗失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利于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竟争力。20xx年社区劳动站将秉持主动耐心的服务原则,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思想工作,积极动员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力求使受训者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切实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四、认真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小额担保借贷是国家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20xx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更多地为那些有自主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争取小额担保借贷,尽可能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五、关心老年和退休人员生活。

20xx年,我们将挖掘辖区最大资源为辖区老年人和退休人员带去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将继续举办社区退休人员迎新春茶话会、拗九节、重阳节,通过相聚会谈、聚餐话旧、发送礼品等活动,为社区企业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落实到具体活动中,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谐社区奠定夯实的基础。

六、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社区劳动站将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基本建立覆盖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大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篇2

我是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于20xx年12月来到社区工作,首先向一直以来在工作中给予我支持关心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和居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汇报如下: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指正。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就业群体多,退休人员多的特点我和劳动站的同事们整体合作、互有侧重保质保量使就业再就业、企业退休管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每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为打造“宜居宜工”的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一)制订落实积极的就业环境,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

1.对辖区内各种失业人员进行摸底,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资料,近年来我们共建立个人档案几百份、各种簿册几十本,做到情况明、底子清。针对企业下岗人员、军转人员、高校毕业大学生等各种失业人员按他们的需求进行分类,制定帮扶计划书,确定帮扶时间表。提供相对应的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推荐岗位技能培训、通过供需见面会搭建就业平台等,切实解决了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社区的高就业率。被评为省级星级从分就业社区。截至目前:登记下岗失业人员累计346人,就业再就业345人,其中“4050”失业人员243人,就业人243人,就业困难家庭46户,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多渠道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我们共组织辖区单位和求职者参加各种招聘会,共联系了十几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再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网格化管理及时传达用工信息,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多渠道扩大就业岗位。采集辖区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调查登记61家。

3、全力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为个人创业提供贴息政策。为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的宣传工作,建立创业指导、项目开发、税费减免、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模式,从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政策。去年我们共计为3名自主创业人员成功办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计14万元,今年目前在申请办理一家,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强有力保障。

4、认真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办理发放工作。对失业登记人员及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全面的就业帮扶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截止目前,已办理发放和换证两百多本《就业失业登记证》。

(二)认真做好医保工作,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惠民工程,为落实好此项工作,我们早谋划、早实施,召开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工作任务。广泛宣传,使居民应保尽保。我们为680名居民办理了续保和新办理156人。并做好新社保卡的发放工作。

2、认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进一步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程,准确掌握退休人员信息,确保对退休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截止目前,我们共接收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金人员累计一千多人,一年多来为社区60、70岁老人办理老人证一百多本本;建立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数据库,把社区劳动站的地址、电话公布于众,建立月随访制度,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每月新增的退休人员及时认定及时入库。建立了患重大疾病、高龄、特困退休人员档案,为其提供专门的生活帮助和慰问活动。为方便与退休人员联系、沟通,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我们还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了社会化管理联系卡,做到了“一人一卡”。

3、将社会保险补贴工作与“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相结合。利用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促进“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工作。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政策出台后,对稳定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改变了过去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模式,使他们踊跃参加灵活就业,申请享受社保补贴政策,发放20xx、20xx年就业困难几百人次;办理了今年社保补贴手续,从而保障了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的合法利益,确保社保补贴申请工作圆满完成。

4.为未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60周岁以上居民认真展开摸底工作,帮他们办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使他们生活有所保障,迄今为止已办理一百多人。

(三)通过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社区内退休老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对企业退休困难人员进行走访并发放慰问品;与闽江学院附中“少年雷锋班”的同学、水部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联办,到社区90岁以上老人的家中上门做卫生、免费体检并送上长寿面和蛋;在拗九节为社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并送上长寿面和蛋;端午节举行一场“粽叶香情满端午,追忆先贤文明过节”的活动,邀请民俗专家方炳桂为社区老人讲述福州民俗风情,并为每位老人送上了“爱心粽”;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与辖区单位联办“骨科健康进社区”义诊活动;组织退休人员参加《建党九十周年》歌咏晚会;国庆前夕还邀请民俗艺人在体育公园为退休老人表演节目;老人节为老人分发物品并与机械研究院联合进行举办退休老人茶话会,共叙佳话。国庆期间联合福州日报组织老年居民坐福船、游古街、听十番看今朝忆往昔赞变化。让他们感受着现代福州的和谐气息。在第二届乌石山九九登高文化节组织老人参加携蔗登山活动,寄望九九重阳久久情。与闽江学院附中团委举办《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到辖区高龄老人家里做卫生、谈心并送上爱心礼物;年底申报并慰问社区内多名企业特困退休人员等等。

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端正思想,认真履职,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认真完成残联、残协的任务,动员朋友、亲戚参加孕前优生检测,努力做好社区信息报道工作,使每月排名均在全区10名内,去年曾荣获全区优秀子站。积极参加业务培训,获得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书。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接下来时间里,我要发扬亮点优势,听取不足,不断改进,发挥团队协作、整体作战的精神,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继续加强对民情的了解,只有了解居民在哪里、干什么、想什么、有什么需求和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同时,在服务人民居民的过程中,提高服务效率,为营造优质劳动工作站,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几点感受

对事业、岗位的热爱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基础。社区工作纷繁琐碎、事无巨细,一不怕烦,二不怕累,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居民反映的情况,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积极和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争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尽最大努力把百姓的问题解决在社区,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立足过去,展望未来,我深信只要锐意进取,努力为辖区居民服务就能实现家家安居乐业。

大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篇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到,德智体美劳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建设应当做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下,现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劳动意识,其原因在于现代大学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大学生自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种习惯也许会随着年岁增长淡化,但很难完全消失,代表大学生缺乏劳动精神。5月1日-5月4日对系部教师及17级、18级、19级学生分别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目前大学生劳动观念现状

当前我校大学生均为95后学生,大部分学生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中,从小学到大学,劳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另外,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类教育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学时数比例远远低于在校总学时数。在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

1、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尊重校内保洁及勤工俭学学生劳动成果。在学校中随处可见教室墙壁、书桌上的脚印和乱涂乱画的痕迹。随处可见的纸屑、垃圾,食堂里剩饭剩菜成堆。很多学生无视父母辛苦,在消费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互相攀比。

2、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偷懒耍滑,一些必要的劳动比如个人清洁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间没有打扫过寝室教室卫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愿意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劳动意识淡漠,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好逸恶劳,旷课违纪甚至考试时弄虚作假。

二、原因分析

1、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2、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较少。

3、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混张文凭只需拿到好分数,不需要有积极的劳动意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只是分数的竞争,没有人会对劳动的积极性进行竞争。同时受某些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

三、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意义的认识

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入。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感恩意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对于参与社会竞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对于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建议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小事入手,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入情入理地达到教育目的,帮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克勤克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严谨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2、加强劳动方面的教育。首先,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劳动观念作为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创造者。国和民是密不可分的,爱国必爱民,爱民必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涵义。再次,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劳动技能教育不仅要通过劳动理论课教育,而且要参加适当的劳动,使大学生学会各种劳动的实际操作规程,以保证劳动的安全和劳动的质量。

3、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劳动教育应符合学生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开展形式应多样化,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军训、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正感情,培养全面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质,锻炼大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例如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操作,装扮校园,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结合社区义诊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技能展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重视每一次劳动成果,可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大家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4、完善劳动教育体制。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使其更加规范化,日常化和习惯化。学校根据劳动教育需求,制定劳动教育计划,依照计划有序进行引导、实践教学,针对未能完成分配劳动事务或工作质量较低的学生,需要进行批评或处罚。

大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篇4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总方向,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农村社会小康成为当前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同时也指出了要致富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成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永川市市委、市政府也在年初的“两会”上提出:在未来7年内,让30%以上的农村人口必须转移到城镇,把永川建设成为渝西地区的大城市。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农业局召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试点县(市)工作会议”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培训班”的有关精神,切实有效地搞好永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早日实现把永川建设成为大城市。永川市农业局科教信息中心组织人员对永川农村劳动力整体状况、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转移方向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动力整体状况

全市总人口106万,农村劳动力43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万,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8亩,是重庆辖区的劳务输出大县(市)之一,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14.9万人,每年带回的经济收入总额在4亿元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外出经商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川要在未来7年内建设成为大城市,30%以上的农村人口必须转移到城镇,这其中,首先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吸纳这部分人就业。

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占68%,30—40岁占27%,40岁以上占5%。农村劳动力特别中40岁以下的人将是转向城镇的主要人口,他们的转移情况、务工收入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市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二、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去年,我市农村劳动力在永川范围内转移4万人,在重庆市区转移2万人,重庆市外转移12万人,境外转移累计人数1498人(次)。重庆市外转移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福建、厦门、上海等沿海城市和新疆、云南等边远地区,境外转移主要在新加坡、南非、阿根迁、日本北海道等十几个国家从事渔业捕捞。外出人员中,86%的人员从事第二产业,从事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各占7%。永川范围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在城区、集镇从事运输、建筑、餐饮、服务业,重庆市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服务、经商业。

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已经呈现出了“三健全”格局。一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市建成了高规格的综合服务大厅和交易大厅,成功与重庆市劳动力市场联网,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框架。二是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据调查了解,我市先后建立了劳动技能培训基地26个,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储备基地3个,劳务输出基地5个。同时,对各类外出民工分别进行登记造册,促进民工有序流动。仅去年,就帮助民工追收工资96万元,清退保证金1.8万元,督促用工单位替民工参加社会保险850人,处理民工工资争议案件156件。三是职工技能鉴定和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健全。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我市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制度和预备制度的同时,规范和发展社会力量培训机构18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增加到4家。

三、存在的问题

在对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调查中了解到:三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症结”:一是自发外出,无序流动。有关资料显示,除境外劳务输出通过劳动部门外,我市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亲朋好友或自发外出。由于不规范的劳务输出,这部分民工的劳动权益往往很难得到保障,极易造成用人单位拖欠民工工资、发生劳动争议等侵权行为。二是文化层次低。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48%为初中以上文化,3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小学文化或文盲人员高达20%,大专文化以上仅占2%。文化偏低,使他们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往往在低层次的产业中竞争,工资收入低,生活工作条件差,劳动福利待遇得不到较好保障,处于劣势求生状况。据市农调队和劳动部门抽样调查统计,我市民工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500—700元,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上,境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民工高达86%。这些低水平务工结构,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三是开发难度达。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而外出务工,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年性转移人数尚需巩固:进一步增加外出人数,又因为有的地方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

四、方向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期看是实现农民增收,远看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途径。有关人士认为,要实现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必须“六架马车”拉动。一是以经济增长拉动劳动力转移。坚定不移地在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保持区域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不断创造和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以结构调整带动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农民进入城镇就业的主要途径。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和饮食服务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商贸优势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三是以政策投入驱动劳动力转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在城市自主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其它适宜农民进城就业的项目,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四是以职业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我市应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以培训学校或者中心为基础,建立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凡申请办理《职业资格证》,必须培训合格后有职业培训中心向技能鉴定部门申请鉴定。努力提高农民工劳动者队伍素质,增强其就业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其劣势地位。五是以就业服务推动劳动力转移。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全国100个流动就业重点监控点的特有优势,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和各种职介所的作用,加快我市“职业培训、劳动力储蓄、劳务输出、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四大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招工用工行为,督促指导各类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六是以小城镇建设拉动劳动力转移。

大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篇5

20xx年上半年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向阳南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坚持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具体行动加以实践,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本着加快建设、完善平台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务求实效的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情。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我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劳动保障台帐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基本台帐基础上根据社区实际不断丰富台帐内容,增加了新台帐,方便了日后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数据。根据上级要求,社区增设大中专毕业生专项档案,将应、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列入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之中,同时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二、继续深入调查摸底工作

工作站加大走访下岗、失业人员的力度,截至年底,劳动保障工作站共登记下岗、失业人员175人,已就业170人。社区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149人。

三、做好就业和再就业援助服务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援助服务。一是认真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登记发放工作。工作站共为149人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年检28人。二是实施再就业援助。社区建立了困难群体个人档案资料,开展上门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岗位、送温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工作站协助各帮扶单位及个人帮扶特困下岗职工5人,为他们送去了生活必需品。三是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接受职业指导、政策咨询130余人次,组织技能培训3人。四是认真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申请社保补贴的审核工作。工作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以“服务下岗职工”为原则,认真核实下岗职工的基本信息。社区共认定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保补贴19人。五是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全部实现了家庭至少1人就业,实现了动态就业。

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针对我们社区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利用辖区优势,开展就业活动。对各用人单位做好严格的登记工作,对用人单位的合法性进行细致的核查,积极为各用人单位寻找合适的人才,同时为有就业愿望的居民提供电脑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

五、多种形式定期对劳动保障政策进行宣传。

我们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服务工作,针对社区人口稠密,情况复杂,下岗职工多,为了真正让下岗职工能熟知国家的各项政策,社区采取系列措施,进行大力、广泛的宣传。利用专栏、板报、张贴宣传画、等形式进行宣传。

六、建立下岗困难职工走访制度。

社区工作站在入户走访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对一些比较困难的职工家庭建立走访记录,并不定期的入户走访,了解职工家庭的现状及困难情况,并尽力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走访的同时,为他们开通社区绿色热线,可以随时向社区申请援助。

七、组织社区退休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向阳南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紧紧围绕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依托社区书法班、戏曲班、舞蹈班等群众自治组织,将社区文化活动的参加人员扩充至邻近的社区,使原来住在农村的退休人员也可老有所乐。工作站还组织社区志愿者义务为社区居民讲解健康知识,丰富退休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下半年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努力解决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相信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大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篇6

一、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调查

(一)清水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清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1.88亩。近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县现有6镇12乡,260个村民委员会,1118个村民小组,71901户,总人口达3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9.59万人,占总人口的 92%。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0316万人,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男性7.8885万人,女性7.0101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 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0.3251万人,占69.3.00%,从事工业的劳动力2695人,占6.54%,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9286人,占 6.23%,从事批发、商业的劳动力2234万人,占1.8%,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劳动力2228人,占1.5%,从事其他的劳动力6559人,占 4.4%。

(二)清水县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

1.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xx年底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小学文化程度5.6361万人,占 62.6%,初中文化程度3.9802万人,占26.7%,高中以上学历的1.5670万人,占10.6%。大专以上138人,仅占1%。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美国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生;德国农民有67%是大学毕业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质差。目前,全县实有劳动力中,真正受过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3.2%。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抽样调查100名农村劳动力显示,不愿参加培训的占38%,今后打算参加培训的占 27%,因不愿耽误劳动原因不参加培训的占25%。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我县农村劳动力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据统计,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90.85%,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7.04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49.79%。

2.从业时间不足,隐形失业严重。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有30%的人常年从业时间在8个月以下。主要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在8个月以下的占34%;主要从事非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业时间不足8个月的占28%,隐性失业现象较为明显。

3.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差,盲目性强。全县实际常年外出务工农民仅占实有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9%。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群体外出, 有明显去向的只占30%左右,70%没有目标,且收入极不稳定。这些人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但多数是靠出体力、卖苦力换取收入,从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经培训有组织输出的农民仅0.716万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比未参加培训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受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既受农民主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基层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影响,总的可概括有以下几点:

1.历史因素的影响。年龄在45~55岁的劳动力大多就读在十年动乱期间,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之当时教育受到较大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弱,荒废了学业,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进而影响了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还是没有完全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农村中学尽管已经开始实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加之受中高考、专业师资缺乏、实验实习场地缺少、资金缺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分流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一是部分青年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认为“读书不如赚钱”从而过早辍学打工;二是壮年劳动力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差,培训机会少;三是相当多的农民从众心态严重,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四是接受培训的兴趣不高,主观上不求进取,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延续过去传统落后的种养模式和技术。

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基层政府应有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多数镇政府没有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长远规划,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没有像关心和重视普教那样关心和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舆论宣传上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良好氛围;工作上存在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的形式主义问题。

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主要是县农广校、天水农校。这些培训单位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 培训条件差别很大,工作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没有形成培训工作全县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另外,有些镇的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够,不配合培训单位,一年几乎不怎么开展工作。其次,能够开展培训的也大多集中在县或镇举办培训班,很少能下到村,况且许多培训是大杂烩式的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一般停留在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等几个工种,与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和农民需求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培训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健全培训体系,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包含文化教育层次、科技意识和技能水平、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总体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还不能适应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尤为重要。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当前应着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灵活施策,标本兼治。农村劳动力培训要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重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载体,切实解决农业科技知识、农民致富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道坎”问题。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

(一)明确培训任务,确定培训目标

1.任务上突出三项重点、建设四支队伍。三项重点为:一是实用技术培训,使农业劳动力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民的转岗、转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非农就业技能。三是实用人才学历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着力建设四支队伍:一是培养高素质的骨干农民队伍;二是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三是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四是培养高技能的能工巧匠队伍。

2.目标上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用现代意识提升农民,改变农民靠经验种养、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二是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从传统身份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变。三是实现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培养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成为能够自主创业、自我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四是实现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正确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二)强化政府行为,构筑农民教育培训“立交桥”

1.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按照“xxx” 规划的要求,强化各级政府在培训中的`组织领导作用,把各有关部门、培训机构组织起来,明确任务、分工负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搞好培训大合唱。

2.模式构想。"!以县农广校为骨架,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以现有各类成人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农技培训中心为基础,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参与培训,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合力;加大县农广校培训中心职能,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大中心,人、财、物统一调配,做到资源共享。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辐射平台,建立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教育、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筛选,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学员的原则,选择定点培训基地,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培训对象与各级培训机构的信息互动。在县与镇、县与村、镇与村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发挥其流动课堂的综合传播功能与服务功能。建立镇职业培训基地。重点建设2~3个骨干专业,一个主导产业的镇职业培训基地,技术培训体系与当地的农业产业体系相配套。"建设村级农民培训扩散基地。以“农民科技书屋”为重点,形成农民了解政策、学习技术、获取信息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市、县、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所拨经费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层层剥皮、雁过拔毛,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建议按辖区内农村劳动力人数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设立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还可从支农专项经费中提取 10%~15%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资金补贴机制。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完善发放培训代金券。如:对参加就业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民可先免费培训,就业取得收入后再补交培训费。"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积极参加培训的农民及农民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农民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项目。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机制。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等投资农村劳动力培训。可采取农民学农业科技免费,学职业技能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成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可从农发基金、土地出让金等基金中划出一块,专门成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财政部门汇同有关部门制定培训专项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报政府批准实施。

(四)拓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途径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农村教育一体化。突出抓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依托农村科技企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积极创造条件,让外出学好技术的农民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组织骨干农民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参观考察,培养眼界宽、有见识、敢创新的创路人。

(五)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

出台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大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相衔接,搞好“三加一”工程。建立进村入户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并总结推广培训教师进村、培训媒体进村、实用人才培养进村的方式和方法。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反馈机制。建立培训单位公平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使农业、教育、科技部门的培训项目和资金主要流向那些技术力量强,培训效果好,对培训起较大作用的培训机构。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监督检查机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总结7篇

大学卖手机的调查报告通用6篇

到村大学生述职报告参考6篇

大学生月工作报告模板6篇

大学青协工作报告总结优质6篇

大学生团工作报告优秀6篇

大学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8篇

到村大学生述职报告6篇

2023大学教师述职报告6篇

村官大学生述职报告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249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