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述职报告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

通过认真准备教案,我们可以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明确性,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om

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ト醚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Τし叫斡兴奶醣擢ナ浅こさ摹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ト醚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φ方形有四条边ナ欠椒降摹⒄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小兔买铅笔的`场景)。小白兔特别爱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一大早就带着小白兔来到文具店买铅笔。我们一起去瞧瞧吧!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二、互动新授袋鼠阿姨有15枝铅笔,小白兔要买9枝铅笔,我们帮袋鼠阿姨算一算还剩多少枝呢?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15-9=?该怎么算呢?下面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在纸上列算式,摆小棒。

1、先摆15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9根后,就知道还剩6根。

2、先把摆好的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再从10根里拿掉9根剩一根,把这一根加上5根,就得到还剩6根了。

3、把9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5根里拿走5根,再从10根里拿走4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

4、想9+6=15,反过来15-9=6。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说明题意,要求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先做一做,再算一算,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理解运算道理。

2、完成教材第3页3-5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在教材上完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

三、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

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

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

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

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 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们愿意做好孩子吗?

学生齐答:“愿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 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每天上学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书本呢?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整理的方法。

3、 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

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1)师:小精灵同学的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了?(老师将人物头像的图片,依次摆在实物投影仪上)哎呀,这么多客人呀!小精灵一边忙着给客人们倒茶,一边在开动小脑筋了,这么多客人可以分几类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灵是怎么给客人们分类的吗?请组长把一号信封里的客人请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2)学生分类的结果有:按性别分;按是否少先队员分;按衣服的颜色分;按是否戴眼镜分……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时,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把分类的本领掌握得更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书包谁整理呀?

(四)校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回到家里,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请爸爸、妈妈参观,好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p100-101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以“米”、“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2.能正确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3.结合操作,明白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知道小数也是十进制计数。

4.在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数学活动中,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其含义、读、写。

难点: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米尺、课件、计数教具

学生:米尺、学习单、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在“米尺”中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结合情境)学生观察发现:课桌长1米。

2.(继续情境)师:你知道课桌的宽、高分别是多少米吗?试着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1)交流课桌宽。

发现宽不足1米,答案可能有:

① 4/10米师:为什么用4/10米表示?

② 0.4米师:你是怎样想的?

③ 4米预留空间,让学生纠错。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可以写成4/10米,也可以用0.4米表示,也就是4分米。(板书:4/10米0.4米4分米)

(2)交流课桌高。

①师:你是怎么表示高的?现在觉得还能怎么表示吗?(意在让学生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②在米尺上指出表示课桌高的长度,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3.提问:在米尺上还能找到其它长度吗?

学生分小组在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全班交流,概括小结。

(1)同一长度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表示。

(2)十分之几米就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表示对应长度的方式不同,含义是一致的。

5.揭示课题。(板书: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对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能从形象具体抽象到含义理解,利用长度测量和单位转换是较为直观渐进的方式之一。因此,以教材例题中测量课桌的宽和高为素材,引导学生从不满1米开始思考如何表示,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分数的含义,由十分之几米可以表示几分米,引入零点几米(小数)也可以用来表示。以此为基础,开始小数含义的认识历程。这种从源头起步,从需要出发的教学设计,对直观感知小数的含义十分重要。

二、在“价格”中有所感悟

1.师:这块橡皮的价格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1)学生先写一写、圈一圈。思考为什么这样表示?

(2)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的`理由。

①学生图示中表达的理由。

②数学含义中表达的理由。

2.观察小数,了解各部分的名称,以板书强化对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认识与书写。

3.十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可以用零点几表示?

①学具操作,引导发现小数和整数一样“满十进一”。

②含义理解,明确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零点几表示。

4.专项练习:几元几角与几点几元的互换。

5.回顾反思,抽象概括。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初步感知小数的基础上,将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以图示、表达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小数含义的认识程度,再次让他们自主建立小数和分数的联系,使小数的含义由最初的感知渐进到理解,再通过学具操作,引导发现小数和整数内在的“满十进一”共性。

另外,设计直接让学生探索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一方面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新空间,另一方面是由熟悉的事物和环境实现认识纯小数向认识混小数的过渡与发展,避免“小数比整数小”的错误认识。

三、在“设计”中巩固认识

1.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设计自己想表示小数。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分享。

(1)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2)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

3.介绍自然数、整数概念。

◇设计意图: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投入、自然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①因此,提供学习材料,预留学习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将小数与分数、整数融合,完成直观感知下的形象到抽象的认识。符合数结合形,自主构建小数的认识进程。

四、全课总结

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一年级下册班数学工作总结5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8篇

搜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7篇

一年级下册学工作总结模板7篇

一年级下册学期工作总结7篇

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案7篇

三年级下册教案模板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851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