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述职报告

明朝历史教案6篇

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明朝历史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明朝历史教案6篇

明朝历史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_”重要思想和党_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本期我任教九年级历史课,加上是毕业班,所以更加不能放松了,要为同学们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生动的讲述,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9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

1.1917—1945年是十月革命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②“一战”后建立的凡-华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1929—1933大危机的发生,又一次激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现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分别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③德,意,日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而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终于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各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二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同时,也对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各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制作历史课件,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活动。

5、认真搞好中考历史复习,确保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6.加强课外辅导和晚自习指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本期教学共约16周,共32课时,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新课教学:其中

第1--6周12课时讲授《世界历史》下册1---18课(包括1节晚自习课)

第二阶段:会考总复习,其中:

第7---8周,4课时复习中国古代史

第9---17周,6课时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12---14周,4课时复习世界历史

第15——16周,4课时综合复习,考前强化训练。

明朝历史教案篇2

高中历史万能教案模板:《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政府权力机构,分析美国两党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提升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客观看待事物,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进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 【难点】联邦制与邦联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音乐,分辨歌曲的唱法。师:这是一首什么唱法的歌曲?(流行唱法) (二)讲授新课

1.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对美国独立战争以及独立之初的情况进行回顾,提示学生从当时美国的困境和领导者的主观认识去分析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得出当时的背景是(1)地方权力大于中央,难以管理(2)州与州直接设置关卡,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限制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2.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让学生结合世界史近代史所学习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来思考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理论依据,即借鉴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基础。对于本课的难点,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三权分离的这一问题,教师结合材料以及ppt,对联邦制与邦联制深入讲解让学生加以区别。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可以得出:(1)联邦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2)联邦制和邦联制的区别是中央权利与地方权力的分割(3)联邦制的作用是稳定政治经济发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对比联邦制和邦联制,教师结合中国历史举例说明地方权力过大对国家的消极影响,如唐朝的安史之乱。对本课的重点,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并结合今天美国的例子,让学生深入分析三权分立的特点以及权力制衡如何体现。学生逐一分析所给材料得出结论:(1)三权是立法,行政,司法(2)特点是相互制衡(3)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弹劾总统,总统可以提名和任免大法官,法院对总统监督和审查,法院监督国会的立法,国会确认大法官人选3.美国联邦政府的发展—两党制形成和发展教师结合美国大选的事件引出美国的两党制,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问总结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得出无论哪一个党派执政,其本质都是资产阶级当政。 (三)巩固提升

结合已学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英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异同学生逐个分析异同点后得出结论:国家元首分别是总统和国王,产生的方式分别是选举和世袭,元首任期分别是4年和终身,地位分别是有实权和虚位,政府首脑分别是总统和首相,阁员产生方式分别是总统任命和首相任命,政治中心分别是总统和议会;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后比较美国与中国的政治制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明朝历史教案篇3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标 知识 与 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值观

重点阐述

难点突破

教具准备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美国邦联的缺陷,掌握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了解美国两党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意识与能力。 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地对待历史发展传统。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认识两党制是美国政治一大特点,符合于美国的历史与国情,但有明显优点也有较大缺陷。 情感态度与进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美国政治制度特点 多媒体课件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邦联作为松散联盟,造成国家权力的微弱及各州权力的过大,使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第二,1787年宪法。包括1787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宪法的理论来源;“分权与制衡”──1787年宪法的原则;地方“自治”与中央政权的和谐一致。第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两党对峙交替执政,在国会中激烈角逐,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但需明确,他们的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分析时注意客观公正,既肯定其历史作用和现实积极意义,也注意分析其局限性。 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具有概念性较强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课堂上主动学习、从比较中主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具备对所学习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

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导入新课】

(以布什和克里的竞选导入)

?师】布什和克里两个要竞选这个美国总统也挺辛苦的。要筹集资金,开动员会,与媒体建立联系,招募律师、法学家以应对选举中出现的问题,要到处演讲拉选票,有时候选民还不买帐,可以说是吵吵闹闹,一方唱罢一方又粉墨登场,而通过上一节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学习,我们知道,英国首相是怎样产生的?

?生】

?师】是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首领直接成为首相,比较美国总统的竞争,可以说 1

首相来得轻松些,为什么美国的政治制度这么别具一格呢?让我们一起从《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

? 推进新课】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独立

?师】从初中历史我们知道,从17世纪起英国就在北美进行殖民扩张,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这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于是1775年北美13州的人民发动起义,历史上称为独立战争。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英国殖民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那么独立初期的美国社会其基本状况如何呢?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整理如下:

2、形势(必要性)

邦联形式,各州的权力很大,不利于美国发展。在加上受启蒙思想影响,华盛顿 等人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师】(总结)美国独立后,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即所谓的邦联,13个州各自为政,使美国面临许多内外矛盾,用华盛顿的话来讲就是:沙子扭成的绳子,一碰即碎。为了使13个州真正联合成为统一的国家实体,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美国需要一部新的宪法。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制定的时间、地点:1787年、费城

2、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联邦制与邦联制的主要区别,为何联邦制更适合美国的发展?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1)中央集权——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①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②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是怎样的?分为哪几个部门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结合课本上

的“美国联邦示意图”想一想。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看书,----大家可以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3个方面去思考。

?生】美国联邦政府主要包括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大机构。

?师】很好,那么联邦政府各机构是如何运作的呢?

(2)三权分立——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①立法权属于国会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②行政权属于总统

a、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b、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法律

c、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d、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批准方可生效

③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合作探究】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在这里请大家思考与讨论探究这个问题: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美国总统制有何特点?

比较项

国家元首

元首的产生

元首的权力

元首的任期

政府首脑

政府的产生

国家的权力中心

美国总统制 总统 选举产生 掌握国家的实权 任期四年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 世袭 国家权力的象征,是虚职 世袭 首相 议会产生 议会

相同点:都属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都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由资产阶级国家性质决定并为之服务;都体现了三权分立制原则。

?师】通过讨论我们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但我们要明白,这两种

制度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只是由于国情不同而在政体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其本质均为“三权分立”的近代国家政治体制,所以美国就形成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足鼎立之势,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专权的出现,可以说“分权与制衡”是美国国家权力的基本组织原则,这样就使每个部门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滥用权力,具有进步性。可以说1787年宪法不仅对美国对世界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文42页,思考一下,我们应怎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师】哪位同学可以概括一下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哪些意义?

3、评价

(1)性质: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2)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民主性。

(3)存在不足

4、确立政体(结果)

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第一届国会诞生,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

三、两党制的演变

1、形成和发展:

(1)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2)发展: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驴)和共和党(象)的对峙格局形成。(驴象之争)

2、特点: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本课小结】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行政大权。国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享有司法权。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为后采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蓝本。宪法所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在当时世界上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趋势。

板书设计: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独立

2、形势(必要性)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制定的时间、地点:1787年、费城

2、主要内容:

(1)中央集权——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①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②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三权分立——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①立法权属于国会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②行政权属于总统

③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3、评价

(1)性质: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2)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民主性。

(3)存在不足

4、确立政体(结果)

三、两党制的演变

1、形成和发展:

(1)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2)发展: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驴)和共和党(象)的对峙格局形成。(驴象之争)

2、特点: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教学反思:

明朝历史教案篇4

第十三课

秦帝国的兴亡

秦朝统一的背景

①战国以来秦统一成为大势所趋。首先,从经济条件方面,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其次,从民族关系方面,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在中国境内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再次,各族人民都要求统一,农民是统一最热城的支持者,难以忍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负担。工商业者也渴望统一,政治上分裂状态,关卡林立,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更要求统一,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 ③长平之战: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④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⑵秦统一的过程:

①人物:秦始皇赢政

②时间:公元前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策略:远交近攻) ③都城:咸阳 ④意义: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3)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道陇西,北起长城,南至南海

(4)秦朝的灭亡:

原因:①徭役、兵役负担沉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期的刑法很残酷。④秦二世的荒淫无道

过程: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可以答秦朝灭亡的原因,再加陈胜吴广的远大志向,一共5点; 时间:公元前209年;

失败的原因:秦二世武装十万囚徒,起义军寡不敌众。

地位和影响: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标志: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取咸阳,标志着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

时间;公元前206年到前202年 结果:刘邦胜利,建立汉

刘邦胜利的原因:

一、以名人为榜样,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追求人生的高度,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最重要原因。

二、宽容、仁慈、有大胆量。

三、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四、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

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行为残暴,失去民心;大封诸侯,违背历史潮流

秦朝灭亡给我们的启示:

残暴的统治是不能长久的;法律不能太过严苛,要实行仁政,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统治者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第十四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政治:废分封,立郡县

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官吏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

二:经济

1.统一货币,度量衡

措施: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影响: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统一货币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三:交通

1.车同轨 原因:各地区的车辆大小不一,战国时期各国修建的堡垒阻碍了各国的交流,不利于车辆通行。 措施: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障碍,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

2,修驰道

措施:看70页小字部分

车同轨和修驰道的影响:加强了全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民族融合。

3.修灵渠

为了运输军粮,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灵渠全长34千米。

四:文化 1.书同文

原因:文字的不统一对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区文化的交流造成了障碍。

措施:秦始皇规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出一种新的字体,“隶书”。 影响:秦统一文字,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焚书坑儒

原因: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 ②儒家弟子在背后议论,指责秦始皇。

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但是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钳制了文化的发展,摧残了文化的发展。

五:军事

修长城

利与弊:满足了军事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族的入侵,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长城后来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但是在当时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六.怎样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了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璀残了文化。

七,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②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在封建社会末期,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明朝历史教案篇5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到西周时实行的分封制到西周后期就逐渐遭到破坏,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那么,统一全国的秦朝又会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我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教师: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中国进入了自阶级社会以来的第一个分裂混战时期,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战争,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哪一国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学生:秦国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思考—秦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 人民经过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教师:除了这两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教师: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即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秦国能统一全国是自己统一的吗?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学生:有,秦王嬴政

教师:对的,秦国能统一全国离不开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教师:这些条件使得秦于公元前221年最终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秦统一全国具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教师:秦完成了统一,秦王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这就是我们这一目需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大家知道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

教师: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并且,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教师:大家一起来阅读一下书中历史纵横部分,了解关于“皇”“帝”的含义 教师:“皇”是什么意思? 学生:大

教师:“帝”呢?

学生: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教师:秦始皇将“皇”“帝”两字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尊号,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皇帝这一称谓体现出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的哪一特征? 学生:皇帝独尊;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的不可转移 教师:“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朝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同时由自己开始,自己的子孙能够千万世的相传,显示了皇位世袭,权利的不可转移。

教师:秦始皇又具有哪些权利呢?

学生: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制。

教师:从皇帝的权利方面我们可以得出皇帝制度的什么特征? 学生: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教师:秦朝时除了皇帝制度外,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首先,在中央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三公”是指什么?“九卿”指什么?各有什么职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书本第九页。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的各种事务,是中央的职能部门。

教师补充:太尉是秦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是,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过此职,故可以推断秦始皇统治时期是自掌军权。九卿呢,“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

教师:通过图示 请同学们思考:秦朝的中央官制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各官职在地位、职责、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控在皇帝手中。

教师:“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教师:除了在官制上有所规定外,秦始皇也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大家可以通过书中历史纵横部分进行了解、打记。

教师: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呢?大家可以翻到本课导言部分,通过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秦统一天下初期对在地方上究竟实行如西周时实行的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一制度? 学生: 教师: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赵、魏、韩)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郡下设县。 教师:为配合郡县制,秦始皇也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将下面的表格填充好。 学生: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或县长。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教师: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而不实行分封制, 郡县制跟分封制的异同有哪些? 学生:

教师: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相同点,先从性质上来进行比较 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哪里的政治制度? 学生:地方

教师: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学生:巩固统治

教师: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相应的政治制度,最后取得的效果怎样? 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教师:好,这就是他们的相同点,接下来我们再看分析不同点有哪些? 以前实行分封制时,各诸侯拥有的土地和人民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获得的? 学生:、、、、

教师:是按大小宗关系来定的是不是?那可以算作是什么关系? 学生:血缘关系的亲疏

教师:那郡县制呢?官员直接由国家委派,不再是世袭领主 学生:按地域划分 教师:在独立性上,大家思考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长官在所辖区域所具有的权力大小,对比一下其独立性

学生: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教师:在官吏由来上,分封制下的诸侯所获得的权力是从何而来的?郡县制下的长官呢?

学生:分封制下权力世袭而来,郡县制则是由皇帝委派、任免。

教师:很好,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教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那么秦朝后,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发展的,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

明朝历史教案篇6

本学期我担任了九年级(1)、(3)两个班级的历史教学任务。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争取中考成绩稳中有升,打好中考这场攻坚战。为了更好地迎接中考,我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以我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中考的应试能力。力争中考历史及格率达到65%以上,达优率在40%以上。

三、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两个班,从上学期的教学情况分析,(1)班优生教多,但后进生也多,也就是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思路比较活跃,但是学困生厌学情绪严重,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3)班整体较沉闷,只有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愿意动脑思考,其他学生遇到问题存在严重的等靠思想,自己解决问题比较困难;但(3)班整体素质还可以,只是达优率不高。目前这两个班整体的中考气氛都不浓,没有紧张感和学习的迫切感。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训和教育,认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紧张感,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上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调,反复记忆及训练,再次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四、复习计划:

(一)复习要求:

1、认真研读《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切实把握中考历史的方向。

?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

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

(二)具体工作:

(1)、备课:

针对九年级的复习课,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由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二步,由讨论思考题组成。针对单元重点和近年来中考的试题,教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第三步: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梳理”、“探究”、“训练”三环节完成。第四步是课后反思。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相互交流,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命题思想的逐渐转变,中考改革的不断完善,对九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复习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3)、习题与试卷训练:

科学的布置作业,体现层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力求做到举一反三。第二、要精选习题与试卷。强化训练主要体现以下原则:

①、适量性原则。事实证明,学生所做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做一定量的习题为。九年级阶段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在短时间内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适量性原则。要精选习题,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效益。

②、整体性原则。本学期的复习阶段分为两个轮次。第一轮复习依据中考历史新评价按章节顺序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学生完成每单元的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进行历史专题训练与综合卷测试。选题要突出热点、联系现实,以达到综合训练,提高能力的目的。

③、适应性原则。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注重学生在知识迁移、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④、梯度性原则。同一年级或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方法、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梯度性原则。保证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做到激励尖子生让其吃饱,关注中等生让其吃好,兼顾学困生让其消化得了,充分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4)、研究典型试题及评析,把握命题方向。

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试卷讲评要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关注命题意图,了解解题方法,找出解题规律。

(5)、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语言。

进行解题方法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构思、组织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测评,让学生了解试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技巧等。在练习和考试中都应注意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答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化,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

(6)、关注重大纪念、社会热点和时政。

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及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在课堂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在设计习题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是那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我将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将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愧于我的心,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五、教学进度安排

1、1—5周完成九年级下册新课教学。

2、6—9周结合中考历史新评价系统复习七、八、九年级的历史基础知识。

3、10—12周进行历史专题复习。

4、13—16周完成中考历史综合复习卷。

5、17周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自我调整,迎接中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历史备课工作计划推荐6篇

历史教学计划工作计划精选6篇

历史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6篇

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6篇

高中历史工作总结推荐6篇

高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6篇

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6篇

历史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6篇

2023高一历史工作计划推荐6篇

参观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078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