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述职报告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推荐8篇

教案在书写中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推荐8篇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探究周长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字面上来看,周长的概念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学习面积之后,学生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总是容易发生混淆。究其原因,还是对周长概念认识的不到位。周长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教学时我们通常将封闭图形及一周的理解作为周长概念的重点,很容易把“长度”这个关键词忽略掉。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与长度的联系,逐步引领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另外,初步感知周长概念时,要注意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从任意图形入手,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描一描,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到生活实际中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一周”的理解。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②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描一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获得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

3.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长度的关系。

拿出课前准备的50厘米长的绳子快速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并指一指你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再想一想它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后小结:我们用的是同样长的绳子,不管围成什么形状,这一周的长度都是50厘米,它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指一指、想一想等体验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图形的周长就是绳子的总长度,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已经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要想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长,怎么办?(测量)

1.小组合作要求。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软尺、绳子,请大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周长。

(2)小组4人每人选择1个图形进行测量。请先独立思考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难的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动手。

2.动手测量。

3.展示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1)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

学生1:我用直尺先量了一下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再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知道了它的周长。

学生2:我用直尺测量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3:我测量的是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我只要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就行了,周长也是……

学生4:我用直尺测量了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5:我用直尺只测量了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因为它的四条边相等,所以周长是……

如果出现了学生3和学生5的测量方法,老师要及时肯定并给予鼓励。

思考:如果老师给你的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总长度?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小结:先测量图形的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2)心形等曲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

学生: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它的边绕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

小结: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就可以向同学们这样先用绳子围一围,再将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这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形式多样的测量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测量、计算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两只小蚂蚁围着各自的图形爬了一圈,都说自己爬的长度最长,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可是谁也不能说服谁,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帮它们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的转化思想。以两只小蚂蚁争吵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趣味性。

(四)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87页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xx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87页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变形金刚……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

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2.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个黄金搭挡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我想我弟弟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在这里老师替弟弟谢谢大家了。现在我想送给第二个亲人,我要送给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女士,细腻红嫩有光泽

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

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

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最后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

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3.小结。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导其他同学参与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们交流的非常热烈,那你想不想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你先来吧,(一生上来介绍自己的名片),我们仔细看(老师示意其他同学和老师一块儿认真看),你从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么内容?(生说)你看得非常仔细,而且还在用心的记,很好。你是属牛(鼠)的,我也记住了,

请回。谁再来介绍?还有谁想来?

2、提问。

师:小朋友们,根据刚才大家的介绍,你想不想了解我们全班的一些情况?想了解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①我想知道属牛的有多少人,属鼠的有多少人?

师:哦,你想了解属相问题。板书:属相。

②我想知道爱好什么的多?板书:爱好

3、统计。

师:那怎么能知道?学生可能会说:统计一下

师:这个方法不错,那我们就分组做一下统一下吧。请打开信封,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个表格,第一个是属相统计表,请统计出你们小组属牛的有多少张,属鼠的有多少张。第二个是爱好统计表,爱好唱歌的有多少张,……如果还有其他爱好,可在后面的空格里填写。第三张是性别统计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张?(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介绍三个表格的使用)

属相统计表爱好统计表性别统计表

听明白了吗?下面开始统计吧,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又快又对。

(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统计表后在黑板上贴出三张大的表格,设计成折叠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师:都统计完了吗,各小组汇报??

下吧。各小组汇报统计的数据,教师记录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体会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师:刚才大家统计得不错,下面呢,我们就来玩这些名片。想玩吗?想玩得好吗?那你可得听好了,看好了。来,先把你的名片翻过来,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块儿,(教师慢慢说,一定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错,小朋友都跟着做了。看老师,我从这些名片中随便摸一张,想知道是属什么的?(生猜测着说)你告诉大家。(教师向一生出示结果),继续看,把这张放回去,重新打乱了,再摸一次,又是属什么的呢?你说说。如果这样重复摸很多次,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究竟结果会怎样?想不想摸摸试试?那你会像老师刚才这样摸吗?好,听清老师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出结果,开始吧。

2、游戏。

(教师出示黑板上属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后巡回参与小组的活动)

3、汇报。

①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并做出标记。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组属同一种类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组则正好相反。当三组汇报完后,师可问:怎么你们小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个小组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他们小组属鼠的多,别的小组属牛的多。

师:哦,原来是因为数量多少的问题,咱们一块儿看看是这样吗?一组……二组,哦,果然是这样,你们说的还真有道理,(教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和学生一块儿分析,并做标记)来,该四组说说你们的结果)如果4个小组实验的结果都正常,师可问:你从这4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②验证偶然现象,可能四组出现了张数少的摸到的次数反而多这种偶然现象。(因为4组教师安排的两种属相数量相差小)也可能在别的小组出现这种偶然现象。

师:你们对这个实验结果有没有什么想法?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意见,哦,感觉不大对,不要紧,咱们再来重新做一次实验,这次咱们每人摸二次,谁到黑板上来做记录,其他同学仔细看好了,这下结果怎样?通过这次摸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摸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同时再一次说明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继续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问题。

师:再仔细比较一下这4个小组实验的这些数据,你能不能再发现点儿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张数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数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

学生可能会说:某数和某数相差那么大,或我们组属牛(鼠)的一张也没摸到,因为属牛的张数太少了,只有一张……

师:你是说你们组摸到属牛的和属鼠的次数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举个例子。为什么会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这说明什么?

④进行合计,再次说明问题。师:如果把全班同学的名片合到一块儿来摸,摸到属什么的可能性大呢?合计一下,看看结果怎样?(先合计张数,让学生预测后,再合计次数)

上面的汇报教师要把握好这几个层次。

a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体会到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

b引导学生对偶然现象再次验证,体会到摸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同时体会到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是大(也可能在这里没出现这种偶然现象)

c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数量相差大的,可能性相差小。d引导学生进行合计,再次说明问题。

4、各小组预测摸到爱好什么的可能性大。

师:属相的问题我们解决了,我们还统计过爱好情况,你能猜猜摸到爱好什么的可能性,什么最小,为什么?(学生预测,教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做标记)

5、预测摸到自己名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关注有没有摸到自己的名片,那你认为在你们小组里你的名片被摸到的可能性大不大?为什么?如果放到全班里面来摸呢?

三、摸名片(二)——体会数量差不多的,可能性也差不多。

1、预测。

师:爱好的问题我们也研究过了,下面我们来研究男女生问题,你能猜一下你们小组摸到男生和女生的可能性各会怎样呢?(学生预测,教师标记)

2、验证。

师:的方法还是摸摸试试,这次每人摸2次,小组长还是要做好记录,你知道这次为什么要摸二次呢?(如果前面没有重复做第二次实验,这里就不必提这个问题了)(教师出示性别统计表的右半部分)。

3、汇报。

①各小组汇报结果,并同预测的比较,教师记录(学能会稍有差别,引导学生预测只要相差不大,就算结果正常)

②如出现偶然反常现象,要组织学生再做验证。

师:有的小组实验结果和预测的相差挺大的,不要紧,我们再来做一次,这个小组每人摸3次,谁上来记录,其他同学看好了。这下结果怎样?(一般结果会是次数差不多,或比原来缩小差距)

师:通过这次实验,你又有什么体会?如果继续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老师在家里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教师边说边向学生出示一枚硬币)抛硬币的实验,我连续抛了很多次,将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做了统计,结果是这样的,大家看——

(投影出示)

你从中发现什么?(抛的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越接近,越能证

明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大的)

四、应用——设计摸奖方案。

师:小朋友们,摸名片好玩吗?摸奖好不好玩?还有比摸奖更好玩的呢,那就是你设计一个摸奖方案,让别人来摸,摸什么你说了算,那多有意思。想不想试试?

(投影出示)某商场玩具部要设计一个促销摸奖方案

①凡购物满50元,即可参加摸奖一次。

②兑奖规则。

红色珠子—一等奖遥控汽车黄色珠子—二等奖芭比娃娃蓝色珠子—三等奖智力拼图。

白色珠子—谢谢光临。

③用红黄蓝白各色珠子共100个进行摸奖,各种颜色珠子各应多少个呢?红色珠子()个,黄色珠子()个,蓝色珠子()个,白色珠子()个,小伙伴共同商量一下吧。

汇报评优(可能各有各的优点)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摸名片活动是在研究什么问题呀?(板书课题:可能性)你能关于可能性说一句话吗?(如: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等等)在今天的课堂上你除了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识,还有什么体会?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重点)

2.能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为原数.(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悉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天文学家指出整个可见宇宙空间大约有700万亿亿颗恒星,这个数字比地球上所有沙漠和海滩上的沙砾总和数量还要多.

如果想在字面上表示出这一数字,需要在“7”后面加上22个“0”.即约为“70000000000000000000000”颗.

生活中,我们还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数.例如:

1.据报载,20xx年我国将发展固定宽带接入新用户25000000户.

2.全球每年大约有577000000000000m3的水从海洋和陆地转化为大气中的水汽.

3.拒绝“餐桌浪费”刻不容缓,据统计,全国每年浪费粮食总量约50000000000千克.

像这些较大的数据,书写和阅读都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表示方法,使得这些大数易写、易读、易于计算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例1 我区深入实施环境污染整治,关停和整改了一些化工企业,使得每年排放的污水减少了167000吨,将167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67×103 b.16.7×104

c.1.67×105 d.1.6710×106

解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先确定a,再确定n,解此类题的关键是a,n的确定.167000=1.67×105,故选c.

方法总结: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其中1≤|a|

例2 20xx年3月发生了一件举国悲痛的空难事件——马航失联,该飞机上有中国公民154名.噩耗传来后,我国为了搜寻生还者及找到失联飞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花费人民币大约934千万元.把934千万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元()

a.9.34×102 b.0.934×103

c.9.34×109 d.9.34×1010

解析:934千万=9340000000=9.34×109.故选c.

方法总结:对用带“万”“千万”“亿”等单位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要化成不带单位的数,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探究点二: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原数

例3 已知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

(1)2.01×104;(2)6.070×105;(3)-3×103.

解析:(1)将2.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即可;(2)将6.070的小数点向右移动5位即可;(3)将-3扩大1000倍即可.

解:(1)2.01×104=20100;

(2)6.070×105=607000;

(3)-3×103=-3000.

方法总结:将科学记数法a×10n表示的数,“还原”成通常表示的数,就是把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位所得到的.数.

三、板书设计

科学记数法:

(1)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

(2)a的范围是1≤|a|

(3)n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特点是实际性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使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在每一位学生各自的体验和自主学习中逐渐展现.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概念,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利率有关知识: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税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积攒一些零用钱,我们积攒的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储蓄”。

3。谁存过钱?怎么存的?将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利息的情况。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探讨利率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探究

1。自读教材11页例4上面的部分内容:

学习要求:理清以下问题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样计算利息?

学生自学教材,学习后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考查学生对利息的理解,对利息公式的理解。

检测:

(1)结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说说各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学以致用,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读题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取回哪些钱?包括几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4)归纳整理汇报: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过程,避免丢落项和计算不准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分析题目,比例此题与例4的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计算方法相同吗?

(2)学生运用公式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先让学生观察存款凭证,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时间各是多少?再根据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1)妈妈需要慎重选择吗?怎么办?

(2)第一种方式的时间,利率是多少?第二种呢?

(3)分别计算后比较并做出决定。学生独立解答。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这样做出选择,选择时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过程不要怕麻烦,按照时间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懂得储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在银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们还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时遇到步骤比较的计算时,要一步一步认真计算,有耐心,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时间)

例4 5000 ×(1+3。75%×2)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

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课本 p27~3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掌握它们面、棱、顶点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视频脚本三:第三单元长正方体:1.2)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2.出示收集的各种物体:这些图形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设计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师出示一些教具,学生拿出收集的学具。

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几类?

(2)学生小组研究汇报:根据围成的面的不同可以分为:由长方形围成和由正方形围成的。(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3)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1)

(4)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什么样的物体叫长方体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5)关于长方体你想学习哪些知识?

师拿出长方体教具,学生拿学具,师给出面、棱、顶点、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概念,并板书。

2.长方体的特征。

(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3)

(1)长方体有几个面?(6 个)你来猜想一下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2)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3.学生验证。

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通过量长和宽计算;

(2)剪下比一比;

(3)将其中一个面描在纸上,用另一个面对比。

4.汇报结论:长方体的 6 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有不同的发现吗?(也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5.教师重点带领学生研究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请大家再来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还有什么特征?

6.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怎样验证?

(长正方体框架制作:动画脚本---场景一、二)

7.学生利用学具验证。

(1)测量;

(2)用学具插一个长方体后,再比较棱的长短。

8.汇报:怎样插长方体,用了什么材料?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

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相等。

9.重点研究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棱的特点。

10.填写总结报告。

11.认识长、宽、高。

(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指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并量出长短。

3.正方体的特征。

(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4)

(1)学生独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填表。

(长正方体框架制作:动画脚本---场景三)

(2)汇报你们是怎样研究的?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相同点: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

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是长方体的在括号里画“△”,是正方体的在括号里画“○”。

2.写出下面各图的名称。

3.观察实物图,然后填空。

(1)橡皮的形状是( )。

(2)橡皮的前面是(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3)橡皮的右侧面是(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4)橡皮的上面是(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4.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长( ) 长( ) 长( )

宽( ) 宽( ) 宽( )

高( ) 高( ) 高( )

5.判断。(对的在括号里划“√”,错的划“×”。)

(1)一张很薄的塑料纸,只有正反两个面。 ( )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3)一个长方体中有四个面完全一样,那么另外两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 )

(4)用一根长 120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正方体的棱长为 20 厘米。 ( )

(四)全课总结

在这节课上,使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上数学教案优秀8篇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8篇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模板8篇

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教案8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优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8篇

人教四上数学教学计划8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2年级教案8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8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角的教案最新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388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