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综合性的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管写什么类型的教案都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故乡》的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故乡》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海的音乐形象,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命的情感。
2.能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大海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做一个舞蹈动作,当你看到这动作时,会联想到什么? (师做双臂波浪动作,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会联想到海鸥、会联想到大海,有哪位同学见到过真正的大海?有没有亲自到海边玩过?你来描述一下你见到的大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大海的印象或到海边游玩的情景)
师: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水天相接、烟波浩渺、一碧万顷;
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海不扬波、碧海青天;
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气吞山河、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轻轻的播放《大海啊故乡》的前奏)
师:漫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鸣叫声,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遐想,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大海啊故乡》,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二、欣赏 《大海啊故乡》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 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 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三、作者介绍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四、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
2、教师电子琴伴奏,学生跟琴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
(1)3/4 12 1· 76 | 53 3 - | 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教师反复范唱,指导学生演唱。
(2)3/4 65 4 11 65 | 5 - - |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准确清晰。“5- -”的时值要唱足。
4、完整演唱歌曲。
5、学生跟伴奏音乐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1、根据歌曲的音乐情绪,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有什么特点。
2、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 朴实、优美、回忆自己在海边生活经历。?
第二段 音区提高,充满激情,是情感的抒发,表达主人公对大海对故乡和妈妈浓厚真挚情感。
3、师:同学们,大海是宽阔无垠,变幻无穷的,时而温柔恬美平静,时而波涛汹涌,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下面我们看两组画面,从这些画面,你能看出这时大海是平静,还是波涛汹涌呢?
第一组:温柔、恬美、平静。
第二组:波涛汹涌、跌宕起伏。
4、如果用大海的平静和跌宕起伏表现歌曲情感,如何划分?
第一段:平静
第二段:跌宕起伏
5、用歌声表现歌曲情感, 师指挥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1)跟琴用“呜”和“啊”哼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
(2)跟琴轻声唱歌词,注意力度的变化。(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
(3)歌曲第一遍全体演唱;重复时前段采用领唱,集体边哼鸣边作身体律动,后部分采用齐唱,第一组学生用“啊”伴唱。在歌曲的间奏时配上朗诵。(朗诵内容可以是提前让学生准备,也可老师准备好投影出来或是请学生即兴发挥)
6、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讨论:如何用身体语言表现大海平静与波涛汹涌?
学生分组创编,集体跟着音乐表演。
请学生上台表演。
六、学生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 。
《故乡》的教案篇2
一、 创设情境
1、 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2、 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 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 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
5、 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6、 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 新课教学
1、 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 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3、 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 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 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 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三、编创与活动
7、 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8、 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9、 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10、 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11、 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
12、 合唱歌曲《牧羊曲》,加入武术动作。
三、课堂总结
13、 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故乡》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的运用。
2、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入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学生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入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学生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教学难点:
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份“群文阅读”资料、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2、回顾第二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借景叙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叙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3、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如:景、物、事,借以表达自己思乡的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欣赏几首思乡的歌词,来感受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的。
二、学习“群文阅读”材料
(1)自由朗读歌词,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请用“——”画出来。
(2)拓展想象:孩子们在桃园里怎么游玩?姑娘们在桃园里又会干些什么?
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3、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赏析。
①歌词美在对环境的描写,桃树环抱的村庄,明净的水面映着盛开的桃花,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又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显现姑娘们喜悦的脸庞,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人文风景画卷,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歌词美在对边防战士的刻画,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意驻守在最艰苦的地方,这种“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③美在运用映衬的手法,更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题,一面是如画的故乡:盛开的桃花,明净的水面,孩子们的欢笑????一幅祥和宁静的生活画面;而另一面则是风雪交加的边卡,两相对照,更映衬出战士们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4、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首歌词。
5、欣赏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6、用同样的方法赏析其余四首歌词。
让学生对歌词中的“意象”进行圈点批画,并进行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品读。
三、课堂小练习
1、补充诗中作者用以表达情感的意象,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悠悠( )矿,切切故乡情。
( )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家在梦中何日到,( )
江南几度( )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2、回顾期中测试卷上的阅读短文《故乡》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段话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 )、( )、(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四、课堂小练笔
假如你参加夏令营半个月不能回家;假如你求学在外半年不能回家;假如你在异国他乡工作几年不能回家????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画面,以“想家”为话题,用上景、物、人或事这些表达情感的意象,运用“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或“叙事抒情”等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思乡之情和你对家的理解。
《故乡》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
过程与方法:
以老师教唱,学生跟唱为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能准确拍击海浪的节奏并运用到歌曲中生动地演唱。
3、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唱法。
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海浪的节奏:XXX.XX|XXX—︴
教具准备:
音乐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
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
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2、配乐朗诵歌词,初步理解歌曲内涵。
3、复听音乐教师范唱,进一步感受歌曲。
学生随伴奏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
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乐谱,感受歌曲带给的情感共鸣。
(1)旋律:歌曲中出现那些音符和记号?有什么作用?
(2)节奏: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深入体验歌曲
(3)重复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出现,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更进一步,使情感得到升华。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这份深情。
(4)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重点唱高潮部分。
教师:划出的旋律线象什么?
学生:象大海的波浪。
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领唱和齐唱)
6、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三、表现创造:
教师:在音乐学习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以集体的智慧来为这首歌添上精彩的一笔。分两种不同形式来表现歌曲:朗诵和演唱,并谈各自感受。
四、拓展延伸
五、教师总结
六、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故乡》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积累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说话中。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说起杨梅,我们很熟悉,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杨梅吗?(指名说3-4个,评价简洁:形状、颜色、味道)
2、揭题:同学们,作家王鲁彦离开家乡十几年,一提起杨梅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笔下的——我爱故乡的杨梅。自由。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1页,快速标好小节,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
(1)我们班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老师都不忍心打断了,这些词语会读了没有?自己先试试。
(2)指名当老师带读。谁来带读?正确的跟着读,错误的帮他纠正。(出示词语,重点落实:贪婪、吮吸、细腻)
(3)齐读。
3、整体感知:
(1)词语也读得很好,接下来比比谁最会发现。第一组词语写了杨梅——?(板:树)那么第二组词语写的是杨梅——?(果)(平时我们所说的杨梅就是指杨梅的果实。)
(2)请你再看看这些词,它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果的呢?(板:形、色、味)
(注:有可能从后往前推)
三、品读语言,渗透写法
(一)学习第二小节:树
1、作者是怎么介绍杨梅树的呢?用心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做做动作。
2、做动作,理解“贪婪地吮吸”:谁来演演杨梅树?(师读,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他表演得怎么样。)
( “吮”就是吸的意思,“吮吸”就是合拢嘴唇吸取液体,就像——(婴儿吮吸奶水一样。)那么贪婪地吮吸呢?就是不知满足地吸。)
3、我们一起来做做“贪婪地吮吸”这个动作。
4、采访:可爱的杨梅树,你为什么这么贪婪地吮吸春天的甘露?
长叶子:杨梅树是四季常青的,但吸收了春天的甘露可以长一些新叶。
长果子:为了结出累累硕果,为了丰收的喜悦,为了能给故乡人民带来可口的水果。
5、让我们都把自己当作杨梅树,一起看屏幕读一读,演一演。(全体起立)
(二)学习四、五、六小节:果
过渡:如此富有生命力的杨梅树,难怪作者会这么喜欢,他孕育的杨梅果更讨人喜爱呢!
第一层面:清楚
1、请默读课文4到6小节,划出写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然后读读。
2、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出示句子),请用心读读这些句子,感受杨梅形状、颜色、味道方面的特点。
3、我们来合作读读,我读黑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第一次配合,要默契哦。
第一层面:具体
1、这5个句子已经把杨梅的特点说得清清楚楚了,4——6小节还写了什么内容呢?选择一部分,用心读读。
2、随机交流:
第4小节:
(1)还写了把杨梅含在嘴里的感觉。是什么感觉?(板:感觉)
(2)理解“细腻”:哪些东西手摸过去或者含在嘴里会感觉细腻?(同学们用手摸摸自己的小脸蛋,你们的皮肤这么光滑柔嫩,就叫细腻。把刺变得平滑了的杨梅含在嘴里的感觉就跟亲着你们小脸蛋一样舒服。
(3)找找这么柔嫩的感觉,用我们的声音、表情来表达感受。(柔嫩、温软、柔和 )
指名读、范读、男女生读
第5小节:
(1)写咬开后看到的颜色。
(2)理解“几乎”: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到底有没有变黑?——他不是真的黑,而是太红了,像黑的。——红的发黑,如果你还不信,那就轻轻咬开一个杨梅,就可以看见那鲜艳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板:看到)
(3)齐读。
第6小节:
(1)举了个例子,把杨梅的味道很形象地写了出来。(板:举例子)
(2)假如你就是那贪吃的小作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景?看看能不能用你们的声音、表情,让我也看到一个贪吃杨梅的小孩。(读)
3、小结:作者通过写将杨梅含在嘴里的感觉,写咬咬开后看到的颜色,举小时候贪吃的例子来把杨梅写具体了。
4、合作读
他写得这么好,我也想读了。我读前面概括性的句子,这些写得形象、具体的句子让你们读,有没有信心读好?
5、回归情感:
作者能对杨梅观察得这么细致,描写得这么细腻,都是因为——我爱故乡的杨梅。(标:爱)?
四、运用写法,学说杨梅
1、我们也学着作者的这些写作方法,来再次介绍杨梅,比一比谁介绍得好。请选择一个方面来介绍,可以借助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
2、自己先试试。
3、第一方面:指名说(1生),点评(观察、感觉、看到、例子),再说(2生)。
第二方面:指名说(1生)。
第二方面:同桌互说。
五、回归课题,领悟内涵
1、作者把杨梅写得这么细致,题目就取我爱杨梅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加故乡呢?(故乡的代表性事物)
2、出示资料:
王鲁彦,浙江宁波人。由于抗战爆发,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别的城市去生活。人在他乡,对于家乡的一景一物都会倍感亲切与留恋。杨梅勾起了作者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作者正是借着这小小的杨梅抒发对故乡的深沉的爱。
指名一生读,或师读。
3、总结:看来,把一个事物写详细,能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能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