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述职报告

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7篇

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组织结构,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7篇

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杯子、塑料袋、小降落伞、扇子、纸片。每组一套:盛有水的水槽、杯子、砖头。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塑料袋。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找空气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但它不容易被发现,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找一找空气。

实验??

拿一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杯子里装了什么东西,会有学生说:“杯子里面什么也没有,是空的。”

把“空”玻璃杯倒扣在水槽里。

让学生观察:当玻璃杯一歪时,杯口发生了什么现象?(许多气泡从“空”杯子里跑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空杯子里怎么会有气泡跑出来?”

指导学生认识:空杯子里并不空,杯子里面有空气。

实验二

提问:谁能用桌上的塑料袋再做个实验,来证明我们教室里有空气?

实验:学生用塑料袋“兜捕”空气,并用手压装满空气的塑料袋。

小结:瘪的塑料袋鼓起来了,是因为它被教室中的空气充满了。

实验三

提问:谁能做个实验证明砖头里也有空气?

实验:学生把砖头放入水槽中,从砖头里有许多气泡跑出来。

小结:在砖头的孔隙里有空气。

讲述:证明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的实验还有很多,例如,用手绢做“降落伞”从空中落下时,空气能把“降落伞”撑得鼓鼓的。搧扇子时,头发会飘动,脸上会有空气拂过去的感觉。(教师可边讲边演示这两个实验。)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

(1)认识空气是气体。

提问: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然后把袋口打开,用手挤压袋,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讨论:塑料袋瘪了,空气跑了。

提问:点燃一枝蚊香,观察它的烟如何飞散?

学生讨论:烟向四面八方飞散。

讲解:这两个问题都说明,空气会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气体。

(2)认识空气是无色、透明的。

提问:大家用眼睛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水是没有颜色的,空气呢?

学生讨论。

板书:没有颜色。

提问:大家能通过空气看到前面的黑板和我吗?这说明空气是怎样的?

把筷子放在水里,可以看见筷子,隔着空气能看见黑板,想一想空气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

板书:透明。

(3)认识空气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提问:大家再用鼻闻、舌尝的方法观察空气的气味和味道?

学生观察讨论。

板书: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4)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气体,又做了上面“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巩固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空气这一课,知道了在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找到它。我们还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大家在书中的横线上填写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

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养幼儿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1)请幼儿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认识空气

(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实验: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结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简单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幼儿要将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新。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从小实验中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3、实验结果

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伸: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压力、作用等,并在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

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推理、判断,表达探索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水盆每组一个。

2、吸管、毛线、透明胶、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蜡烛

活动过程:

??集中活动谈话:空气在那里?

1、引题:老师出示透明塑料袋,请幼儿说说里面有什么?(幼儿回答:什么也没有)。老师把塑料袋随意一装,捏紧问幼儿?"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请幼儿回答并感知)。

2、引导:如果塑料袋里没有东西为什么鼓鼓的?按不下去,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为什么有东西,我们看不见呢?塑料袋里到底有什么?

3、游戏:找空气

⑴老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就象一个隐身娃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它到底躲在哪里?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⑵老师提出游戏任务:用塑料袋装空气,并说说在哪里找到的。

⑶幼儿游戏

⑷交流发现,老师小结:"到处都有空气。"

??分组探索:

1、老师:空气到处都有,空气还有许多秘密,谁知道?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有气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们一起动手找空气有什么秘密,好吗?

2、分组探索:

⑴幼儿按意愿自由分成二组,选择喜欢的材料探索,说一说自己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等一下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a组:提供蜡烛、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游戏:《不吹自灭》、《泡泡出来了》、《不湿的手帕》

b组:提供毛线、吸管、气球

游戏:《气球火箭》

⑵幼儿分组探索空气的存在、作用。空气动力等特性,可互相交流发现,由老师记录。

⑶幼儿交换游戏

鼓励幼儿大胆发现问题,思考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幼儿质疑,发现不同问题。

??幼儿交流发现,老师小结:

空气无处不在,它有动力、压力,帮助人们做许多事,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保鲜袋抓空气,感受空气是会动的、无所不在的。

2、用空气袋自制玩具,体验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快乐。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保鲜袋、夹子每人一份,彩色纸若干;

2、小碗每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活动。

1、师出示保鲜袋:这是什么?

2、师:对,这是厨房里用的小口袋,平时是用来装食物的。不过今天它要来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小口袋说饿了,想吃的饱饱的再来玩游戏。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1、出示鼓的口袋:看,这只小口袋吃的.饱饱的了,你们知道小口袋吃了什么才这样胖乎乎的呢?(空气)

2、幼儿自由猜想。

3、教师小结:对了,因为小口袋吃了空气,所以才变得这样胖乎乎的。

4、今天来了很多小口袋,请小朋友自己来想办法来让小口袋吃空气,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

三、幼儿第一次装空气,感受空气会动。

1、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幼儿尝试)

2、操作后提问:你的小口袋吃到空气了吗?

3、不成功的说说为什么?为什么气很快就逃走了呢?(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

4、请成功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做的?

5、你让小口袋吃饱了,你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好办法?

6、请以幼儿示范,其他幼儿一起学着做。

7、教师总结:把袋子的嘴巴张开,上下晃动;1、2、3抓住嘴巴,拧一拧,不要让气逃走哦!

8、幼儿跟着一起做。

9、我们把口袋的嘴巴放开,会怎么样?

10、一起放开口袋,放走空气。

11、小结:原来空气是会动的。

四、第二次装空气,感受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1、你刚才在哪里抓到空气的?(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抓到了空气)

座位的哪里抓到空气了?那座位的这边有没有空气呢?

娃娃家里有没有?钢琴这里有没有空气?图书角那里呢?

2、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

师:小口袋吃饱了以后带着它到老师这边来。

3、提问:你的小口袋在哪里吃到了空气?

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我们的四周围、教室里、外面都有空气。

4、师示范,请幼儿用小卡子卡住袋口。

5、小口袋休息。

五、自制活动。

1、出示装饰上彩条的空气袋,师:闭上眼睛,1、2、3,看看胖娃娃变的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变成了一个漂亮的风筝娃娃,怎么变得呢?

2、打扮胖娃娃:长尾巴长在哪里?(长在袋子的嘴巴上还是身体下面?)拿起长飘带,脱去白衣服,轻轻按上去,按在身体的上面、下面中间都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彩带的颜色和数量:老师装了几根彩带啦?是什么颜色的呢?)脱下的白衣服放在小碗里。

3、提醒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勇敢的请客人老师帮忙。

六、户外游戏活动。

1、师:你可以和口袋宝宝怎么玩?(抛、拍、吹、跑等)

2、幼儿自由玩。

师:我们带着口袋宝宝出去玩吧!看谁的玩法多。

【活动建议】

1、抓空气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要强调晃以后快速抓紧袋口。

2、感受空气无所不在这一特点时要从幼儿的身边慢慢逐渐扩大到周围,让幼儿有比较直接的感受。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气球、打气筒、纸、笔。

活动过程:

1、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3、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捉空气中班科学教案篇7

【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棉花、香烟、瓶子。

2、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请小朋友认真看录像,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现在我们来做实验,方法是现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人图上半身内部器官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在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人吸进了含有尼古丁的空气,会有什么影响?

(4)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及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3、鼓励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

(1)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幼儿操作鼠标,在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上找出污染空气的行为。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灯教案5篇

中班科学活动油和水教案模板5篇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睡觉教案6篇

中班科学领域油和水教案5篇

中班科学厚和薄教案反思6篇

中班科学油和水教案及反思5篇

中班科学活动油和水教案通用6篇

中班科学活动油和水教案优秀5篇

中班科学活动油和水教案精选5篇

中班科学沉与浮的优秀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427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