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环节的漏洞并进行修正,教案需要详细描述每节课的教学步骤,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忆江南古诗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自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2、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读古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二、指名朗读,正音。
三、多种形式朗读:范读、学生各自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诗歌,对照译文,理解诗意。
五、朗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水村山廓酒旗招风
2、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通过对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作者寓情于景,面对着尚存的佛寺楼台,想到南朝却都早已烟消云散,生出许多感叹。
3、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七、练习背诵: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诵,齐背。
八、作业:
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诗歌中美丽的春天景色描写出来。
色的描绘,作者寓情于景,面对着尚存的佛寺楼台,想到南朝却都早已烟消云散,生出许多感叹。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2
第一板块 情境引入
(师生问好。)
师:老师在屏幕上打上了几张照片,仔细看一看,能不能猜得出这些照片是拍摄在什么季节?不单单要告诉我什么季节,而且要告诉我从什么细小的地方判断出来的。
生:是春天,因为我是从照片上的花和柳树知道的。
师:花红柳绿是春天的象征和标志。
生:我从图片上看到天非常晴朗。我觉得春天一般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判断出这些图片是在春天拍的。
师:可能春光明媚给你的印象很深,不过老师要告诉你,春天也是多雨的,不单单是晴朗的。
生:我从左下角那张图上看出柳条已经发芽了,一般是在春天柳条才会发芽。
师:柳树的这个状态说明这是春天。这图上有没有你们熟悉的景物啊?
生:右下角的照片是七宝。(笔者注:上课学生来自于七宝镇上的一所小学。)
师:你看出来,很好。七宝是江南古镇,有将近千年的历史。长江以南大片的地区,我们经常用两个字来定义它,叫江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的春天的古诗。请大家小声地快速地读一读老师发给大家的讲义。读上面的诗,读上面的作者介绍,读上面注释,现在开始。
(学生自由小声读讲义)
评析:执教者精心采用学生故乡景物创设情境,引导其理解江南及其景色的特点,入情入境,且直观,亲切,简洁。
第二板块 学会按照平仄诵读古诗
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江南春》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生:我知道了在公元420到589年的南朝建立了许多,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师:知道了一个历史小知识。
生: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师:这也是一个小知识。读得非常仔细。
生:我知道了南朝是从公元420年到589年。
师:这个时间段和这首诗还是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同学们刚才说到的都是和这首诗有关系的一些背景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读《江南春》)
评析:很多课堂上习惯利用媒体之形象、集中的特点出示文字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统一了学生对学习的关注点。《江南春》词句浅显,执教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纸媒和注释,让其自读,而不是逐句解释,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引导学生交流读懂的背景信息,则能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得到自己学习的机会,而不单单成为课堂的配角。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不过,老师的读法可能和你们有些不同哦,请大家仔细听,然后告诉我,老师的读法不同在哪里?
(教师读诗。)
生:老师读得有快有慢。
生:我们都是按照一个说法读的,比如说前面四个连在一起,然后断一断,再读后面三个。老师不是这样读的,有时候,前面两个字停一停再读后面,有时候前面连在一起,后面读得慢了。
师:这个同学听得真仔细,她先说自己的读法是四个字三个字这样停顿,而老师的停顿不一样。对呀,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我们可以怎么停呢?有好几种方法,老师这里介绍一种,你可以用最方便的2、2、2、1(板书)这样来停。
生:我听出,千下面是一个横,就声音长一点,里下面是一竖就读快一点。
师:这叫做平仄(板书),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也叫格律诗。它在声音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写。在古诗当中,我们把现在普通话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称之为平声,它们比较舒展、平缓,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发生变化,这个我们暂时不讲。那么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叫仄声(板书)。它比较短促、有力,读得快一点。在我们停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板书)如果它们是平声,我们要读得长一些,如果这二、四、六位置上的字是仄声,我们读得短一些。
生:我还发现老师读得时候有轻有重。
师:对啊,诗里包含着情感,所以你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生:我发现老师读的时候,每句后面都会有停顿,停顿好长时间才接着读第二句。
师笑:呵呵,句子与句子之间也要停顿。好,同学们,想学一学这样的读法吗?谁能第一个来试试看。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有点味道了,不过有一个字没有读准,不要着急。停顿时要换气。千里——莺啼(拖长)——换气,绿映——红(示范),试试看!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有明显进步)
师:对,好多了。谁再能试试看?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你不单单读准确了,而且读得很有情感。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响亮而有激情)。
师:真好!第二句谁愿意试试看?
生:水村——山郭——绿旗——风。
师:这句其实很难读,特别是要注意在停顿时换气。有没有同学愿意再来尝试一下?
(学生练习读诗句)
师:后面两句谁愿意一起来?
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台字再长一点试试看!
生: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有没有同学还想试的?
(学生练习读诗句)
师:我们一起来,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
(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师:很好,给自己掌声。第一遍就读得这么好。老师配上音乐,再给大家读一遍。
(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评析:不讲平仄的古诗教学不是真正的古诗教学。如何讲解平仄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执教者启发学生辨析质疑,然后清晰简明地介绍有关概念,接着又细致周到地组织学生模仿、学习、操练。学生从不会到会,教学效果明显。如果前一板块是诗意的情感导入,那么,这里就是语言的形式学习。
第三板块 辨析词义体会诗境
师: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读了这首诗。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
生:我看到了黄莺。
生:我看到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生:我看到了靠山而建的城。
生:我仿佛看到了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
生:我看到了佛教寺院。
生:我还看到了雨。
生:如果没猜错的话,第二句的村应该是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
生:我看到了一个连起来的画面,水面上有许多许多楼台,立在那个烟雨中,景色很美。
生:我看到了有一棵大树,上面有好多黄莺在歌唱,好多鲜花衬托着绿叶。
评析:梳理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说词语,到说句子说画面。在叙述过程中,学生内化教师提供的信息,体会诗意,并表达出来。同时,学生也会明白,古诗是古人将所见之景描述下来,古今的情感是一致的。为最后的照片描述环节提供了语言素材,奠定了情感基调。
师:色彩多么鲜艳。黄莺在歌唱,还有很多的鲜花,还有树木。一首小诗居然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东西!这就是一首好诗,这首好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传到了明朝。有一个读书人,他读出了一些问题。(播放幻灯片)他说,千里莺啼谁能听得?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生笑)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阁、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这段话是文言,你理解它的意思吗?
生:我觉得千里莺啼谁能听得指的是千里之外的黄莺鸟叫谁能听得到,那么远?我们又不是顺风耳(众笑),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离得那么远的桃花还有柳树,谁能看得到啊?
师:所以说这句话的人说,要怎么改啊?
生:就把它改到十里,就差不多能看得见了,也能听得见。
师:你觉得千里和十里哪一个好?
生:千里好,我觉得这个千里是指整个千里都有鸟在叫,有柳树发芽桃花开放,如果改成十里的话,就感觉很近,不怎么美了。
师:你是从美的角度去体会的。
生:如果改成十里的话,读起来也不怎么顺。
师:对对对,非常好!千是一个平声字,读起来很舒展,感觉很远,地方很大。十,在古代是个仄声字,读上去很局促。
生:南朝有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个寺,地方肯定很大,肯定能占据一千里(众笑)。
师:你把两句诗里面的数量词合在一起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我认为千里它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1)回放情境,理清思路,提炼提纲;按提纲演练情境,按提纲创设情境,按提纲记录情境。
(2)玩中有读,读是主体;读中有玩,读出层次,读出思维,读出判断。
(3)课文就是游戏题材,课堂就是游戏场所,朗读背诵思考判断就是游戏手段,游戏情境就是习作素材。
?看教学设计,先看教学目标、重难点,或设计意图。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前提是:
一、课前反复研读文本。课文读得熟悉与否,对教材的钻研透彻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现场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一篇课文拿到手,教师要反复读上若干遍,读出重点,读出文本的要旨,将长文读短,读出关键句,读出关键词,没有这样的过程,很难对目标进行合理定位;
二、教师心中要有目标。目标不是教案上说了算,教案只能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提供参考,生搬硬套教案上的目标,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教师心中根本没有目标,或者目标虚空,这样,在教学环节里,根本就看不到落实目标的操作手法和实施步骤,导致的结果是目标与教学现场不对接,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标高要符合实情。确定目标要基本符合年段或班级实情,定标太低,学生唾手可得,不具挑战性,孩子的兴趣无法调动,定标太高,学生遥不可及,孩子会丧失自信,所以,合理定标,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一、看情景列提纲
①课堂情景:师走到讲台,喊上课。学生起立回应老师好!师鞠躬后说请坐!
②请一同学模仿老师课前师生问好的情景。
③回放情景(板书:走到讲台——喊声上课——起立问好——鞠躬请坐)
?这个环节的设计,看似与本节课无关,但当你看完整个教学设计时,你会发现,这是为后面第四和第六个教学环节在做垫底的工作,这样的处理,不留痕迹,但能使整个教学环节前后呼应,相互支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倒读《江南春》(古人有倒背如流的说法,这是古诗,我们试试感觉。)
2、齐读古诗,指名读古诗。
3、师生接读古诗。
4、了解古诗知识(四绝)
古诗《江南春》除题目及标点外,共【 】字,
第一句是【 】字,第二句是【 】字,
第三句是【 】字,第四句是【 】字。
一首诗共【 】句,每句【 】个字,这古诗叫【 】
?预习在课前,检查在课堂。不管是古诗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必不可少。另外,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知识(四绝),采用这样的手法,一目了然,无需教师做过多的解释,孩子就能知道什么是四绝,这样的处理,实属首创。】
三、玩排词语游戏,背诵古诗(四个层次)
1、教室左右拉一条红绳子,上备夹子20个。
2、发词语卡片(正面是词语,背面是红色奖字),上台排列词语成诗句(一字横排,不用标点)。
3、看卡片,齐读,指名朗读古诗。(第一步,读到顺畅)
4、教师范读,学生上台调整词语之间的间隔,突出停顿(强调停而不断)。
5、指名朗读,齐读(突出停顿)。(第二步,读有停顿)
6、出示卡片春光(上节课《燕子》词语),指名把写春光的词语盖住。(千里莺啼、绿映红、烟雨)
7、齐读诗句。(第三步,读出春意,判断前后两首古诗的异同提供依据)
8、上台背诵古诗,奖励卡片一张。(第四步,熟读成诵)
?这个环节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读有层次。通过玩词语游戏读诗,层层深入,梯度推进,将读的步骤具体化,读的目标具体化。从第一步到第四步,从读到流畅——读有停顿——读出春意——熟读成诵,在这个过程中,读的次数不断在增加,读的要求不断在提高,步步深入,与设计意图读出层次,读出思维,读出判断。有机对接。
二、穿插游戏。游戏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课堂教学植入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教学中,游戏与读诗同步推进,游戏从排词卡开始,到学生获得奖励卡结束,读诗也从读到流畅开始,到熟读成诵结束,游戏贯穿这个设计环节的始终,与设计意图玩中有读,读是主体;读中有玩。巧妙对接,高明的处理手法,智慧的处理手法。】
四、回放游戏步骤(板书提纲:红绳子——发卡片——连诗句——读诗句——留间隔——读诗句——贴春光——背诵奖)
?回放游戏步骤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对课堂进行阶段性的梳理,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教学步骤;二是为下一个环节邀请小老师上课做垫底的工作。其实,在开课时做看情景列提纲,也是在为回放游戏步骤这个环节做前期的垫底工作,这样的几个步骤下来,整个课堂可谓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五、邀请小老师按提纲上课
学习第二首古诗《春日偶成》。
?我们通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关键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为老师在课堂上适当的放手提供可能。两堂课,学习两首诗,老师教一首,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当小老师教一首,这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把课堂让给孩子,老师退居幕后,但学生自主的前提是前期的规矩、方法、手段的垫底工作要充分做到位,否则,无条件地让学生自主,效果或许会适得其反。】
六、布置日记作业(用标题提示课堂情境)
?有趣的排字游戏》、《背诵奖》、《我当小老师》、《哈哈哈……》
?作业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其一,课堂就是最好的情景,教学现场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日记素材,两堂课,学习两首诗,课后完成一篇日记,这样,既解决了孩子在课堂上动口、动手的问题,又解决了孩子在课外动笔、动脑的问题,一举多得。其二,本学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有一点是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这样的处理,也是将课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对接。其三,老师给学生提供的作文命题,角度多样,可写人,可叙事,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课堂上的素材,同时,一个省略号,传达了教师对学生自主作文的考虑。】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4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莺啼:即莺啼燕语。
2.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6.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人。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对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产生好感并愿意模仿。
2、理解并学说“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
3、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儿歌内容尝试仿编儿歌的最后一句。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理解儿歌,愿意模仿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
理解“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课题
理解、熟悉儿歌内容
学习朗诵儿歌数遍
活动反思
第二次教学这一内容,反思了上一次的不足,虽然儿歌的内容贴近生活,较吸引幼儿,但是篇幅较长,对刚升入中班的孩子们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采取了三种方式的教学
1、图谱引导:图谱可以给幼儿最直接的视觉感触,生动形象的画面内容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学习中有了图片的支撑,记忆的效果明显提高了,
2、动作辅助:动作旨在于让幼儿在儿歌的.学习中不觉得太过于枯燥,且动作与语言表达也是一种协调性的练习
3、看图自说,巩固练习:集体教学后,我发给幼儿每人一本书,让孩子们自己边看图边念,以作为巩固
设计意图
儿歌是幼儿文学学习中,文字较生动简练,也贴近幼儿生活的文学作品。中班孩子的语言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更为增强,因此对于他们的儿歌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好样》这首儿歌运用比较形象的正反面动物作为比喻,教导了幼儿走路、坐姿、及唱歌时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也是幼儿除了语言能力外,从这一内容中应学习到得健康能力的改进。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3、理解古诗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6、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春天美景的经验,主要回顾春鸟啼鸣、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诵。
2、活动难点:理解古诗诗意,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指导要点:通过图片观察、分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顾: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许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幼儿初步欣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别喜欢春天里的景色,还写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老师示范朗诵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处处:指到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到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模仿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诗歌,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诵古诗。
6、延伸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一起朗诵古诗。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并喜欢朗诵。
2、能否大胆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活动建议
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踏青,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附: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反思:
这节课孩子接触的是古诗,这首古诗对于个别孩子而言很简单,因为他们在家长都陪同一起学习过,所以这些孩子学习起来一点都不吃力,但是个别的孩子还是反应慢,不用心,对古诗的内容不理解,老师一句句的解释,还是有些不太清楚,或许是自己的古诗方面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小百科:《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爬的练习,让幼儿学习爬时四肢的正确用力方法。
2、发展幼儿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增强动作的灵活性。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重点难点:
学习爬时四肢的正确用力方法。
教学准备:
软垫、地板胶、梯子、轮胎、录音带、拱形圈、绳子、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场地,四散站开。
准备活动,幼儿随着儿歌内容,模仿小猴做动作,使身体充分活动开。
教师:今天小猴子要来学习爬的本领,你们看过小猴是怎么爬的吗?请你来做一做。
二、提供软垫,让幼儿自由表演自己会的爬行动作,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手膝着地、手脚着地爬。
1、小猴子是怎样爬的.?请你们去试一试。
2、小猴子爬的时候要把四肢都放在地上,把身体撑起来。用膝盖和手臂一起向前爬,爬的时候肚子不要碰到地上。
三、游戏、小猴摘桃
桃园里的桃子都成熟了,我们去摘桃,好吗?幼儿分组来完成游戏。
四、结束放松活动:听音乐抖一抖,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身心健康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基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历来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健康身心发展的经验。活动中小猴子的形象就是我们班上孩子学兴趣班的缩影,有的孩子学了这个想学那个,结果什么都学不好,孩子们在活动时自己是旁观者,能客观的分析小猴的对与错。老师请他们对照自己的时候,孩子们似乎明白了道理,知道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耐心,认真点就能成功。
幼儿健康领域内容的选择 “既适合幼儿身心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事件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健康的经验和视野”。
13、中班健康教案《学开车》含反思
忆江南古诗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马步、马步冲拳的基本动作,敢于、乐于向他人展示。
2.增进耐力、反应、力量素质。
3.激发学习武术的兴趣,弘扬和培育民族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提高注意力。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小体操垫16块、音乐
教学重点:头正身直,挺胸收腹,膝微内扣,脚跟外蹬。
教学难点:眼随手走,精、气、神兼备。
活动过程:
一、热身与导入
游戏:??
师:我们伸出小手来做小司机,玩玩开车游戏。
小结:我们都是文明小司机,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真正棒,相信我们练习武术也会很棒!
二、学练武术基本功
1.复习拳、掌、勾、冲拳
(1)边念口诀边练习:“掌是一扇门,拳似流星锤,勾手象鹰嘴。”
(2)冲拳:
复习重点:冲拳要快速有力,冲与收同时进行,冲拳时注意顺肩。
2.马步:两脚并步直立,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眼视前方;左(右)脚向左(右)侧出一步(约三脚长的距离),脚尖向前,两腿屈膝半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
3.马步冲拳内容:
(1)开步站立,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抱拳于腰际,眼看前方。
(2)马步左冲拳(立拳),眼看左拳。
(3)还原成(1)。
(4)马步右冲拳(立拳),眼看右拳。
(5)还原成(1)。
4.教法与学法:
(1)教师做镜面、侧面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幼儿跟随教师口令与示范进行练习。
(3)幼儿跟随教师口令集体练习,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动作。
(4)师生共同练习。
(5)幼儿二人一组自主练习,相互学习、帮助、评价,共同提高与发展,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及时评价、纠错、鼓励。
要求:动作到位、连贯、有力度。
小结:练习武术很辛苦,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怕苦和累。做个勇敢的武术小英雄。
三、放松运动
师:新年到了,敲锣打鼓真热闹,让我们敲起锣,打起鼓,迎新年。
幼儿锤锤、拍拍、捏捏腿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开展,我本着让孩子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进行武术技能的练习。我的设想和感悟是:活动的热身运动设计的是“开”游戏导入活动,主要有两个意图:第一,冬天户外运动较冷,孩子在室外直接运动,衣着较多,肢体动作舒展不开。其二,开游戏主要是让孩子四散听口令奔跑,主要是下肢动作,起到热身和为今天学习马步做好一个前期准备。经过游戏热身运动,孩子们的肢体动作和情绪调动起来,对活动很感兴趣,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基本活动部分,考虑是幼儿园武术特色课题活动,与一般的户外体育活动有所区别,有武术活动技能的连贯性因素。为此,在基本活动部分我又分复习基本动作和新授动作两项内容。复习动作时,我采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孩子做所学动作,除了动作技能的掌握,还注意精气神的树立。基本动作部分,我借助于道具并采用示范、讲解、练习、同伴互督的教学策略,让孩子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孩子习武的坚持意志品质的培养。改善了学习动作的枯燥性,又发挥了同伴间互助互学的`作用。方松环节,我结合综合主题教材《新年的礼物》来开展,根据班级近期内学习的主题活动中的歌曲与节奏乐《咚咚锵》,其原因是:第一,将幼儿园武术特色课与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相融;第二,选择孩子熟悉、适宜的内容,孩子更感兴趣。敲锣打鼓恰巧可以进行腿部放松的动作行为。
有了良好的设想,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也有即兴情境效应。如:当天天气情况,阴天寒冷,风很大,道具的运用欠妥。为此,在活动中,我适当调整了方式,让立起的地垫在孩子了解下蹲的要求基础上,将地垫平铺在地练习马步,稳定了孩子的情绪。当然一节相对成熟的教学活动,需要经过反复地推敲和实践,希望我们的活动能够更深入地开展下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江南大班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