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述职报告

科学神奇的桥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早撰写的文字材料,出色的教案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教学能力,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神奇的桥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神奇的桥教案5篇

科学神奇的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万花筒图案变化带来的美妙感受及自己制作万花筒的乐趣。

2、能自己拆装、组合万花筒,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多少等因素有关。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制一个万花筒(制作材料:塑料片和锡箔纸做成的"镜片",每位幼儿3片;牙签盒、桌面垫板卷成的筒各1个)。

2、自制的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谜语导人课题:小小花瓶,身藏百花,转来转去,千变万化。

2、引导幼儿观察万花筒,通过自己拆装探索万花筒的秘密。

(1)组织幼儿自由欣赏自制万花筒,发现它的千变万化,激发起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自己拆开万花筒,观察其结构,了解万花筒里有三块长方行的镜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还有装花片的小盒子。

(3)指导幼儿探索形成美丽图案的奥秘。逐步实验:物体在1面、2面镜片前分别是什么样子,3面镜片应该怎样排列才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3、帮助幼儿组合安装好玩花筒、继续观察探索。

活动延伸:

更换不同的花片探索转动效果。

科学神奇的桥教案篇2

大班科学神奇的指纹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各一张;一块胶泥,一张纸。

2、教师准备:各种指纹放大图;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的指纹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

一、印指纹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分组玩印指纹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印完指纹后在纸上发现了什么?胶泥上又留下了什么?

二、谈指纹。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

(2)比较自己的指纹和父母的指纹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和父母总是长得很像,被别人称作“亲子脸”。

幼1:我奶奶说我长得和妈妈一模一样。

幼2:我鼻子长得像爸爸。

幼3:我眼睛长得像奶奶……

教师:那大家想一想,我们可能长得像爸爸妈妈,可是我们的指纹也长得像爸爸妈妈吗?

孩子1:有“亲子脸”,就有“亲子指纹”。

孩子2:不对,侦探片里面说,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教师:那大家把带来的爸爸妈妈的指纹图和自己的对比一下,看看谁说的对?孩子们比较后一致得出结论,指纹和爸爸妈妈的没有一个一样的。

幼儿发挥:老师,我们和爸爸妈妈只长得像,但是还是有不像的地方,我们的指纹也不是完全一样啊!可是我小姨生的是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样,声音一样,穿得一样,连动作都一样,他们的指纹也应该是一样的吧?(很多孩子都点头表示同意)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班的琪琪和冉冉是一对双胞胎,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指纹一样吗?(幼儿看后,都摇头)老师这里刚好也有一幅双胞胎的指纹,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出示指纹图)共同分析比较双胞胎的指纹,小结指纹的秘密。让孩子们明确知道:任何人的指纹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三、指纹的特征。

出示一组关于指纹分类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几种类型指纹的特点;

让孩子们再次观察自己和父母的指纹,并将其分类。

告诉大家,指纹的形状和每个人的性格等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更不会因为谁的指纹长成什么样就证明他聪明还是不聪明,让孩子们树立科学的观念。

四、指纹的作用。

向孩子们展示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来的关于指纹的图片,让孩子们自由讨论指纹都有什么作用;

幼1:我晚上看侦探片,里面的警察叔叔就靠罪犯留在杯子上的指纹破了案。

幼2:还有医院,我们一出生,医生就给我们印了指纹,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抱错宝宝了

幼3:在电脑和手机上装指纹锁,小偷就偷不了它们了,因为他偷了也没用……

老师总结指纹的用途:破案、辨认、防盗……

五、延伸活动:动物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

在活动快结束时,有孩子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我们都有指纹,那么小猫小狗也有手,它们也有指纹吗?其他孩子也有了相同的疑问。于是我临时增加了这个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观察了幼儿园里饲养的几种小动物,如小鸡、小兔子等,并让他们互相讨论,还布置了回家查资料的任务,明天大家再进行深入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持续探索的精神和动手调查研究的能力。

六、结束活动。

游戏:让孩子们分组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小偷们留下指纹,小警察们根据指纹来抓小偷。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科学神奇的桥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活动设计的基础来源于幼儿身边的物品——纸。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折扇子;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折扇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在剪、贴、画、折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显示出很大的热情,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神奇的会站立的纸“这节课。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变化与承受图书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打印纸若干。

2、图书多本

3、小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画画、折纸、玩游戏等等)。

师:瞧,小朋友你们前面也有一张纸,它们都是躺着的,它们好想粘起来呀?你们能有什么方法帮助它们站起来吗?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

幼:把纸对折,然后竖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他折扇子那样折,折了三次,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它卷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纸真的很神奇,纸通过了折纸、卷的方法,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之后,它就可以站起来了。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这些纸要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它还邀请了一些图书和它一起来玩游戏,

师:就是让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图书。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本图书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图书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图书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图书,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图书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本图书。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四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本图书。

三、交流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设置挑战,再次尝试,比一比谁放的图书最多。

2、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图书?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图书,不能碰桌子。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教学反思: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他们常常用它来画画、做手工作品等。可大班幼儿已有了明显创造性,他们喜欢去探索新的玩法、用法。因此在科学活动《神奇的会站立的纸》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了不同折法的纸所承受的力也不同的经验。

首先,第一环节是让小朋友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纸站起来。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所以,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不成问题的。果然,每个幼儿都能想出至少一种的方法,有的折了一个圆柱体、有的在纸的中间折了一个折痕、也有的索性折出了一个尖尖的宝塔……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探究让纸站起来的方法。接下来的一环节是让幼儿探索纸的承受力,把事先准备好的书放在折好的纸上,看看谁的纸承受的书最多。在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极高,都想试试是不是自己的纸承受的力量最大。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儿与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纸的承受力,获取具体经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更换新的纸,因为在第一个环节中已经折过的纸有了折痕对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影响了实验的结果。

活动将近尾声时我请上来两名书放最多的幼儿进行比赛来选出一名最佳魔法师,下面的幼儿数着越来越多的书都兴奋不已,最多的是一位男孩子一共放了8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激发了幼儿的强烈探索欲。

科学神奇的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丰富词汇:指纹。

活动准备:

1、图片:指纹

2、泡沫印尼、放大镜、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二、展??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诉幼儿(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小结: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丰富词汇: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有:

箭形水波形旋涡状等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幼儿讨论: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小结: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在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

5、引导幼儿说出指纹的用途

教师小结: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不会写字的可以按手印。

三、结束

手指印画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尼,印出各种图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

科学神奇的桥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往往对看起来变幻无穷、神秘莫测的万花筒百看不厌。常常会听到孩子们说:快来看!我的图案又变了!”以孩子们看、玩万花筒为契机,设计出这一活动课例,可以从中揭示出万花筒这一常见儿童玩具的基本构造原理,继而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身边众多的科学现象,努力去发现、去实验,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成功感。

【活动目标】

1.探索万花筒的主要构造,初步知道反射、透光的简单道理。

2.启发幼儿动手建构三棱镜,培养幼儿初步的立体空间知觉。

3.通过反复操作、摆弄,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在所有万花筒的外围标上1号、2号、3号、4号的标记,1号万花筒为完好的。

2.给每位幼儿准备至少两个万花筒(其中一个必须是1号万花筒)。

3.准备操作材料:镜片若干、小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自己的两个万花筒,说出两个万花筒的不同点:一个有漂亮的花纹;一个看不出什么。

2.启发幼儿对不好看(看不见花纹)的万花筒进行分析、猜想,记录不好看的原因,激发幼儿探索万花筒的兴趣。

(1)请幼儿看看上面,看看下面,还可以揭开盖子看看里面。

(2)检查万花筒时可以拿着1号万花筒进行比较,看看里面有什么不同。

3.实验操作、记录原因:

(1)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将不是完好的万花筒拆开、改装。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位幼儿必须拆装好一个万花筒,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多次拆装。

(2)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的记录表上做记录。(鼓励幼儿用绘画、符号等形式。)

幼儿记录表:

材料

给所有操作材料做标记

猜想原因

记录实验过程

2号万花筒

3号万花筒

4号万花筒

4.讲述结果:归纳、理解构成万花筒的主要条件,分析错误万花筒中出现的原因。

(1)2号万花筒底部挡住了光线,不透光。

(2)3号万花筒无镜片,不能产生反射作用。

(3)4号万花筒没有碎花片。

(4)一个好看的万花筒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要有三面镜片对着中间,合起来成三角形,底部有小碎花片,花片与镜片之间要透光。

【设计评析】

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幼儿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的发展水平。在整个课例中充分设计比、看、拆、装等游戏化活动,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观察、探索、操作材料,从而有效地发展其分析、比较、观察、记录等能力。每个活动步骤以幼儿主动操作为主,在活动中层层剖析,步步深入,使操作活动与知识的掌握密切相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用表格记录实验操作的结果,使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本活动适合分组教学,教师可将各类万花筒放在活动区中,给幼儿提供反复操作的机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8篇

小学科学教师读书心得7篇

中班开学安全教育教案5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

大班幼儿消防安全教育教案5篇

中班安全教育防火安全教案5篇

幼儿安全活动教案优质5篇

劳动教育主题教育教案推荐5篇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5篇

幼儿园防台风安全教育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273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