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对于老师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吧,通过写教学反思,我们可以记录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角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角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
2. 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
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
3. 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 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 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 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认识角教案及教学反思篇2
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设计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学会新知。
1.猜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课正式开始前,教师先让学生猜一则有关人民币的谜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活动灵活多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认一认、换一换、算一算”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的计算进行系统的复习,加深印象。
3.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解决人民币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人民币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复习课开始之前先来猜一则谜语。(课件出示)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纸、买玩具,哪样都要用到它。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呢?
生:钱。
师:我们用的钱又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导入复习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复习整理
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呈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②从高到低是怎么排列的?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元、角、分。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也可以表示为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
2.复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及币值的大小比较。
(1)创设情境:文具店的货架上摆着一本日记本3元4角,一块橡皮5角8分。
(2)提出问题:3元4角=()角。
①指名汇报。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师生共同小结:因为1元等于10角,3元就等于30角,所以3元4角就是30角+4角=34角。
④练习:5角8分=()分。先让同桌间交流想法,再指名汇报。
(3)47角=()元()角,76分=()角()分。
①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加以引导,如47角可以分成40角和7角,因为10角等于1元,那么40角就等于4元,7角不满1元,所以47角=(4)元(7)角。
②练习:76分=()角()分。
(4)比较大小。
①8元○79角。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理由。
②10元○97角。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认识角教案及教学反思篇3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行换算。
2、会用大面额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
3、感受大面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勤俭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面值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学生学习材料。
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去人民币王国里做客,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学生: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元、角、分三个单位)
教师:你能说说人民币之间有什么最重要的互换关系吗?
学生: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板书此关系式)
教师:今天,我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用元作单位的人民币大朋友,他们的名字叫做大面额人民币。他们也想跟孩子们一起玩儿,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教师(一秘☆.1mi.net)出示课题:大面额人民币)
教师:他们就在我们数学书里第73页上等着你们呢!快去找一找他们吧!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复习,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大面额人民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框架,使新旧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提供知识迁移的基点。]
(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1、教师:孩子们见过他们吗?在哪儿见过?
学生1:我在超市里见过。
学生2:我在老师收学费的时候见过。
学生3:我在商场里见过。
2、教师: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
学生1:开学交学费时我用过。
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妈妈让我去付钱,那时用过。
3、教师:孩子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新朋友,那你们一定也认识他们吧?下面就请你跟同桌的孩子相互介绍介绍新朋友吧!
教师:有谁愿意把新朋友介绍给全班的孩子听一听。
(学生上台用教师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并板贴)
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表扬发现人民币正面主席像的孩子,并给学生简要介绍主席)
4、教师: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们要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装舞会,他们想请你们帮他们检查检查他们化的装好不好,别人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
(教师出示多媒体游戏内容)
认识角教案及教学反思篇4
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三、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记录单取钱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认识角教案及教学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3、感知单双数之间的互相转变。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
1、走线。(要求幼儿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2、线上游戏:听指令做动作。游戏规则:幼儿按一定顺序反复报数1和2,并记住自己报的数,老师指定动作。
师说:
报1的小朋友蹲下,报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报1的小朋友向前迈一步,报2的小朋友向后退一步;报1的小朋友拍手一次,报2的小朋友跺脚一次。
师说:刚才小朋友们反应很快,我们再增加点难度,请小朋友们一个一个轮流做动作,你一定记住自己是报1的小朋友蹲下,报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不许抢也不许慢呀,一定集中注意了。小朋友真棒!
(二)集体操作
1、森林里召开音乐舞会来了好多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跳舞);他们是几个小动物(6个出示数字卡片);他们是几个几个在一起跳舞(2个);哦他们是成双成对的在跳舞,他们跳的真高兴,又来了一个小动物现在是几个?(7个出示数字卡片)你看这个小动物却伤心的哭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舞伴,很孤单所以他哭了)总结:我们像刚才成双成对的6个叫做双数,而这样的剩下一个孤单的没伴的7叫做单数。
2、我们认识的数字宝宝里有的是单数有的是双数,下面请小朋友来用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来摆一摆,来看看哪个数是双数哪个是单数。(操作要求:①、先摆数字卡片,注意每个数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②、数字卡片的下边摆相应数量的珠子,珠子要两个两个摆在一起就像两个小动物跳舞一样。)师巡回指导并再次重申操作要求。
3、小朋友摆完了请看黑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单数双数都有谁齐读两遍。(单数13579双数246810)问幼儿我有5只笔;我有8个苹果;我有6本书是什么数。
提高难度直接问数字是什么数。并及时鼓励幼儿。
4、下面我们玩一个游戏:①看到单数请小朋友拍一次手,看到双数请小朋友拍一次腿;②看到单数请小朋友起立,看到双数小朋友请坐。
小朋友真棒。你仔细看看单数和双数是怎么站队的(一个单数一个双数又一个单数.......)总结:原来单数和双数字宝宝是交替重复的规律排队的。
5、我们再玩一个点豆子的游戏:小朋友们现在都是豆子,我来点。点豆子,点豆子,点到的豆子跟我走。点到的小朋友跟这老师上来。请小朋友看看是几个人,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两个两个拉手看看是单数吗?对了小朋友真棒。你能想一个办法把单数变成双数吗?
启发幼儿用添和去的方法单双数互换。
(三)分组操作(请幼儿站在线上,集体讲解操作要求,请幼儿选择加老师指定)
(1)组快乐的泡泡能帮小鱼和螃蟹找到朋友,小鱼沿这单数泡前进涂成黄色,螃蟹沿着双数前进涂成红色。
(2)组涂樱桃。把单数樱桃涂成黄色,双数樱桃涂成红色。(师示范在黑板上写上单数用黄色示意,双数用红色示意)
(3)贴红花。把小红花两个两个贴到数字宝宝下边,看看哪个是单数哪个是双数。并说说为什么。
评价:对三组幼儿的操作进行简单的评析。
(四)结束活动
乘火车游戏:发给幼儿每人一张车票(数字卡片),请小朋友上车拿单数车票的小朋友来举一只手的老师这上火车,拿双数的小朋友来举两只手的老师这上火车。
蒙氏操作活动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提导分享交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新颖的操作材料和游戏,让孩子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动"中发展数学思维。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老师讲解为主,幼儿的操作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习数学的方法有机结合。(比如一开始的单双数定义还是有老师来讲解,但是操作会让幼儿对单双数的含义理解更加深刻)。
活动的设计既关注幼儿数学知识、技能的感知与理解,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与态度、体验与发展(比如此次活动集体操作中幼儿摆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时我在不断的提醒幼儿数字卡片之间要保持距离在操作过程中,他会明白原来老师让保持距离是为了让自己的操作更清晰,同时也让幼儿明白听清操作规则很重要);既要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幼儿学习的过程比要求幼儿得出一个结果更为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有幼儿快乐的体验,有幼儿深刻的思维历程。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尊重他们的探索与发现,(如在给了幼儿单双数的定义后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其他的数是单还是双数。)尊重他们的解释与表达。可以通过与幼儿讨论或共同探索,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幼儿玩点豆子的游戏时,在游戏中幼儿兴趣浓厚。在老师提出了问题后,老师和幼儿共同解决问题突出了幼儿的主导性,使单双数互变变的很简单。)自我评价:
在我刚开始决定上单双数时大班的教参上是复习单双数,可是咱们的孩子没有基础,所以根据孩子的经验基础上我及时调整了活动目标。此次活动目标结合蒙氏和画册制定的,其中1、2为重点目标,同时自己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