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能够通过出色的心得体会,与作者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实际经历是心得体会的根基,它赋予我们的文字更多的真实感和生动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阅读经典阅读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1
今年暑假我读了几本书籍,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读完它后我感触很深。
要说说我的感受,当读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多愁善感的黛玉时,总会情不自禁的落泪。一定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令我产生了无比的怜爱。无论是自己的离别伤心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更替,她都会黯然泪下。也许她真如书中所写的绛珠草,来到世间”还泪“一般。她真实的向人们展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肠,她对于一切世间的丑陋、难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泪,这不禁让人觉得又爱又恨。书中另一个主人公是贾宝玉,他虽不是女孩但一样是那么细腻柔肠。他与那些灵气、清秀的女孩相差无几。宝玉厌恶”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对丫环毫不歧视,反而他会挺起胸膛保护她们、怜爱她们。当宝玉得知无力帮助她们时,他伤心欲绝。他追求完美,追求独到的美!内心的美、行为的美,他的身上总散发着一种别人没有的美。他不是一位女子,但它更像一位愿意拯救那些女子的”美“的勇士!另外,薛宝钗那宽豁开朗的胸襟无疑让人产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恰恰相反,心胸狭窄,贪财,泼辣让人发指!
这些人物形象都令我印象深刻,我认为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文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事物虽然都会消亡,但人性的善良和秀美总是人心所向希望追求的。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2
校推广新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从我20xx年来到这所学校开始,就在听“新教育”的各种活动、理念。大致浏览了这本书才知道学校进行的各种活动源于新教育,比如晨诵、卓越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每月一个活动主题、营造书香校园等。新教育实验源于朱永新教授1999年读到一则故事萌发出对教育的理想,按我的理解,新教育实验就是有共同教育梦的一群人在探寻,在行动,这群人有教育管理者、老师、家长。
我心中也有这样的梦想,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新教育这样的目标:
(1)是学生享受成长的乐园;
(2)是老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3)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4)走出一条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路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我们平凡的工作如何能撑起这样大而空的理想,我们的肩膀如何能担起这份重担。在一阵热血后我们剩下些什么?值得我思考。新教育的哲学基础就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这句话适合我,适合学生,也适合家长。而我作为老师应该坚持什么?具体行动是什么?对于新教育我应该改变些什么?这本书给了我答案:教师行为的改变,新教育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我要牢记这句话,平时教学的感触很多,大多都在办公室的闲谈中消耗了,说过算一遍,写下来才是专业发展,是教育的智慧,是教育的幸福。只有在多种形式的教育写作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才会有收获,才会有奇迹。
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才不是一句空话。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是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基础。我也常常在想:对于小学生,他的学习生涯才刚刚开始,如果不幸被列为差生的行列,孩子接下来几年的生活该有多灰暗,多没希望啊,他的精神状态会是怎样的?我的眼前立马出现了一棵即将晒干的小草,可叹、可悲啊!新教育强调的是师生潜能的开发,我们不当蜡烛,我们自信能帮助这样的孩子,获得师生的共同进步。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也是四个追求:
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即教师脸上有笑容,追求教师充满激情的追求总结的发展;
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即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改变;
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都和书香校园关系密切。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是改变教研的科研范式,我们的科研上不能影响决策,下不能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离现实教育问题越来越远,要这样的科研只是装门面。新教育理想下的科研关注鲜活的教育生命,怎么关注?
(1)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
(2)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
我读到这里,对新教育不在有雾里看花的朦胧感,感觉新教育不是哗众取宠的空理论,他从改变教师精神生活,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出发,是校本科研的新范式,是属于走自己教育生活的新路子。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3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性,于是,我读了李镇西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如: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这些既平凡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它折射出了为人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与李老师相比,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远远不够,缺少了爱心与耐心,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不是耐心的`开导,而是多了训斥与指责,总认为学生不下功夫学习,脑子不够灵活,试想一下,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多和他们交流找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那又是怎样的结果呢?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多的是抱怨,缺少了为他人着想的做法,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觉得:“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读了他的书后,李老师关心学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顿开。我也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师,认为孩子不听话。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后,我要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中写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在轰轰烈烈推行高效课堂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时刻让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向问题,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4
孩子们快乐的暑假来了!
本来早就计划在暑假带孩子出去玩一趟,让她亲眼看看她念叨许久的香港迪士尼乐园,但因为我生病的原因没能出行。不过剩余在家的时间内,倒是可以陪她完成假期阅读的作业。
一开始我们接着读《格林童话》,但有些偏长或较枯燥的故事让她没坚持几天就罢工了,每次提到读书就开始找借口拖延。我很纳闷,我小时候的假期经常是被锁在家里,自己最爱做的事就是把翻了很多遍的各种连环画再翻一遍。实在没看的'了,就爬到床底打开一个大大的旧箱子,里面有被老鼠啃过边儿的《水浒传》等等,虽然还有很多字都不认识,但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可现在的小孩多幸福啊,各类故事书一大摞,书本漂亮,色彩鲜艳,配有拼音,字体大小正合适。可为什么她还不愿读呢?在又一次的争执中,她大叫一声“每天都是我读,你怎么不读”?我当时也吼了一声“你才是学生,这些字我还不会吗”。可过后仔细想想,孩子也许是不喜欢大人在一旁指手画脚的命令,在她眼中我什么也没做还要求她做那么多。为了激发她的阅读兴趣,我决定要改变方法,不能只做“监工”,而是真正和孩子一起阅读。于是,在又一次读书之前,我宣布柯霖可以自己选要读的书,不用一本一本按顺序读,可以要求妈妈当听故事的人或是当和自己一起阅读的人。接下来的日子我几乎都是被要求和她一起读故事。有困难的地方及时帮忙,有趣的地方一起呵呵,有时她又对报纸感兴趣了,就挑选她觉得有意思的一部分读。这些花样阅读让她对阅读不再抵触,愿意自觉开始阅读了。而最出乎我意料的是本以为很简单的儿童故事其实很打动我的内心,比如《我想做一片绿叶》和《蚕豆花》,里面浓浓的友情和亲情让我不觉湿了眼眶,转而再和柯霖讨论故事,解释故事中的情感。这样的阅读,绝不是简单的认字,而真正是情感的熏陶。柯霖也在这样的阅读中渐渐的喜欢上了更多一些交流,小小故事还让我们母女的感情更加贴近。
我们现在很抱怨小孩子们过多的接触电脑、手机玩各种游戏,其实反省一下,很多机会是我们家长提供的。当我们不能或不愿陪伴孩子时,手机和电脑就成了最便捷的替代品。我们小时候缺少陪伴时书籍为我们开启另一个世界,而现在的游戏对孩子们的诱惑远比书籍大得多。所以想要孩子和自己更亲近,就要花时间陪伴孩子。曾经有一位同事对我说过,教育孩子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婴幼儿时期和她一起看图片、读故事;小学时期陪她一起读拼音、背口诀;中学时期边再学数理化边辅导孩子,更重要的是用真诚让孩子视你为知己愿与你交流……用心的陪伴远比只提供物资重要也有益处的多。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谁都不愿缺席了这重要的时段。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家长再次成长的过程。这种陪伴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的成长,也让我们家长的人生更丰富更幸福!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5
暑假我读了一本名著——《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里面描写了机智灵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不怕吃苦的沙和尚,保护一心想要取真经的唐僧去取经的神话故事,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他们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越过高山,跨过大河,战胜一切困难。我要向他们学习,干什么都要坚持,都不能怕难。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他非常了不起,手拿一根如意金箍棒,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机智勇敢,就是好闹。他还有一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是所有妖怪们的克星。我要像他一样在学习上要多动脑筋。
比如说:《西游记》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段——《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她想长生不老,要吃唐僧肉,趁孙悟空去化斋了,就变成一个女子前来欺骗唐僧等人,眼看就要成功,被及时赶回的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一棒将她打跑,后来她又变了两次前来骗取唐僧,被悟空都一一识破,最后打死了白骨精。
从这个片段我看到了孙悟空的执着、智慧。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想,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半途而废,要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尽力去做,最后终会成功。
阅读经典阅读心得篇6
今天把《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看完了,作者为托马斯内格尔,译者为宝树。书很短小,只有100多页。抽空二天时间看完了。写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体例很好,但论述不够精当。这本《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用九个问题的思索告诉我们哲学的基本任务落脚点,包括“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他人的心灵,身心问题,词语的意义,自由意志,对与错,公正,死亡,生活的意义”。作为一本普及知识作品,它并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说明这些问题和所以是哲学探讨的问题,列举了各主要派别的观点,没有对错,只有对这些基本却又最深奥问题的探索。
按照题目而言,第一本,可惜这不是我的第一本哲学书。按照张祥龙的讲法,都是“边缘问题”,这些问题不能涵盖今日哲学界的争论热点,但这些确实都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
哲学便是由这些问题组成的。由问题引出思考,在思考中辩证,再深入的思考。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对于外在的世界与梦,想到了盗梦空间,不同的是“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开始”。如果一切都只是内心的,似乎确实有能够解释的通,但是我情愿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而且我觉得这个根本不应该作为一个问题,如果外在世界存在,我们现在的意识也是在那之外,如梦般,早晚会醒的。如果不存在,我们也是在思想上的成长,强大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能构造如此精细的“梦”,我们是不是已经够强大了?
他人的心灵
对于他人的思想我承认我们无法获取,或者说获取后无法确定其百分百的准确性。但是作者举的例子我并不赞同,要获取他人吃冰淇淋的感觉,我们如果把他吃时的神经刺激获取后来作用在我们自己的大脑不是也可以吗?也许你会说,即使获取了,你又怎么知道刺激后的感觉和他是否一样,呵呵,这就又是哲学?
身心问题
一个物质的,一个灵魂上的?我并不相信这一点。如果是哲学上的,那么请不要弄的那么模棱两可,将此二元化,不过是觉的反对者太多,折中而已。
词语的意义
也许是作者想的太多了,我觉的词语无非就是我们用来表示抽象的思维的.具体方法的一种,词语自身的形式便表示一定的思维。
自由意志
在绝对意义上,我们永远不可能做与我们事实上所做的不同的事。我比较赞同这一点,比如说我们重新活一次,其他任何事物不变,估计到死我们所做的还是一样的吧。
对与错
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这的确是个很深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所形成的道德观都几乎是其他人那学到的。或者是我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确实又说不清。
公正
公平与公正?在我看来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与公正。如果你出身卑微那又如何,在当今的社会里,只要你努力发奋就不可能解决不了自己的温饱,虽然你可能一辈子达不到某些人的经济收入。但是这又何妨,经济收入在我看来虽然重要但不是绝对的,最关键的还是你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了,通过历练学会很多,收获很多。使自己的心智强大。
死亡
死亡这个问题估计是很多人都思考过,我们死后会到哪里去?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活着?还是就此消亡了?如果死后便什么都不复存在了,那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我看来,与其花时间去思考死后的事,不如好好思考下现在,毕竟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你要真的想弄明白死后会怎样,死去吧。
生活的意义
当你思考生活的时候,也许一开始你会想到,奋斗,活的好,受人尊敬等等。但是当你跳出,以更远的眼光来看。很久以后,我们生活的宇宙也许会坍塌或者达到热平衡。你曾经的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中干过什么都将不留一点痕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