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让我们更加锻炼自己的思考和逻辑能力,写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回顾和分享与书籍中情感共鸣相关的经历,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间信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人间信读后感篇1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该作品讲述了男主人公“叶藏”穷极一生都在与内心那个脆弱的自己作斗争的故事。
?人间失格》其实是一部悲观的小说,初次读完会让人觉得消极,会觉得作者也太悲观失望了,生而为人,真的不必感到抱歉。但当我们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时,会发现主人公经历的那些事情是让人心疼的。主人公“叶藏”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很小的时候,叶藏就看清了周围人的非真实面孔,叶藏也会通过一些事情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形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为的是不与他人发生争执,能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就连不吃完饭、和伙伴打打闹闹的这些正常行为在“叶藏”看来都是不好的,会惹的父亲不高兴。叶藏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做一些搞笑的动作,滑稽的事情引得大家发笑,就连父亲去东京买礼物前询问叶藏想要什么,叶藏也不愿说出真实的想法反而迎合父亲的意愿说出了自己想要的礼物,从而引得父亲发笑。
在家里是如此,学校亦是。为了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叶藏从来不愿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叶藏害怕自己的真实面目会让同学们不喜欢,会让同学们觉得怪异。当他的同学竹一发现他并非真的想这样时,他是非常害怕的,于是他又想着讨好竹一,和竹一成了好朋友。
没错,在他的小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他的这种性格都是很好与人相处的,可是他自己并非真的快乐,只像是活在了别人的世界,想着取悦他人。就像别人说你不会画画,你就不会画画,别人说你堕落你就堕落,活在了别人的给的设定里。相反的是,主人公很会画画,也会写作,内心也是一个向阳的人,一直在追求光,并非喜欢堕落的生活。
他喜欢画画,也和一个画画的人成了朋友,他的朋友喜欢潇洒的生活,他们一起去了喝酒的地方,有“韵味”的地方。在纸醉灯迷中迷失自我,不,是解放自我?慢慢地,他变得放纵,爱喝酒,堕落,和一位女子殉情,差点坐牢……
他也有想过过正常的生活,直到遇见了一位女子,祝子,仿佛是他人生的一道光,差点就要讲他解救出来,可是,他看到的.是世态炎凉,人性的冷漠,这世间与他所想的并不是一样的,他的光又熄灭了,于是他又醉酒……
他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文中有表达,大概是,若不是他没有直接告诉他父亲有拿钱给他重返校园,他实在受不了世人虚假的面孔,他的人生定不会如此吧?他没有钱,也不能拖累别人,只能靠卖画拿钱买酒。他的人生就是这样放荡的,在他看来,是不配为人的……直到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疗养。
读完了整个作品,你会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呢?在我看来,他是一个追逐光的人却胆小的人,他缺乏的是重新再来的勇气。其实,不必惧怕,不必忽略自己的感受,不必讨好别人,人活于世,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尽管可能会很难。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交流并非完全真实的,很多人都可能要带着面具相处,但你也要相信当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真诚地待你是一种收获,别人非真诚地待你也是一种教训,只要我们真诚地做自己就很好啦。
读完《人间失格》,心疼主人公的遭遇,但也更想以一种新的姿态去面对世间的百态,相信自己,会更好的。
人间信读后感篇2
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与其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后的遗著,不如说这是他留给这个冷冰冰的世界的遗书更合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藉大庭叶藏的独白表达他的人生与思想:「信赖是罪吗?」「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不论怎麼做,做什麼,都只会徒劳无功,只会让人觉得更差耻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或是自己心裏,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著。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非常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绝对悲观。这也许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剧。
太宰治用书里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这本小说。“我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为人机灵,只要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丧失作为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贱丑陋,而是因为他像神一样高尚。他只是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纯粹的人类,因为太过纯粹,而被丑恶的人类社会扼杀。对于神来说,人间无疑是个地狱,因为在心里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才更加无法忍受着世上的丑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人间信读后感篇3
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惹起我无尽乡思。
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惹起我无尽乡思。
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1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读读看……
?人间草木》读后感2
?人间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辑,每一辑内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个真性情的人,单单从目录就能看得出来。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很直白,朴素、平凡但是带着点诗意。“人间草木”这个题目只是其中散文的题目,但是作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却很恰当。每篇散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简单,内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随处可见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题目烘托了文章,还是文章烘托了题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人间草木》读后感3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
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人间草木》读后感4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
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5
?人间草木》这本书,我认为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结合,每一章都写出那种人间琐事。一般我写长作文都不会去写生活中的小事,但汪曾祺不一样,感觉每一件家常小事、朋友性格、每一朵花开花落、成熟、腐烂都值得他去写,每散文都像是在和知心朋友说话。
我最喜欢的是《北京的秋花》这篇,还分为4小篇,我认为最后一小篇《黄沪。爬山虎》应是叶不是花,菊花里我最喜欢最后一段,我也认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这样就能发现每一盆菊花的特点去欣赏它独特的美,扎起来却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惊,觉得无趣。在《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第3段,更让我感到凤仙花的实用,秋海棠也让作者睹物思人,果园的收获里,写葡萄的时候,那种熟练的感觉,让我觉得汪曾祺种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妈买的那本书,前有汪曾祺的画,飞洒的墨汁,潇洒的画,配上文中应景的段落,简直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在这些画里,我最喜欢第四张画,这张画的枝条一直垂到画纸最下方,正好应了“抽条甚长”这句话,汪曾祺的文和画都可以用“简练”一词来形容,文章的简练是犹如文言文的白话文,画的简练是因为他的画简练到最少11笔就可画成。
人间草木这本是里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为“右派”时写的,但却无一点不开心,就像是没被冤判一样,所以更造就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那种漫不经心、娓娓道来的感觉。
?人间草木》读后感6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个人生命的两种要素息息相关:一是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南来北往又轰轰烈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浸润到他的作品《人间草木》中。
透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在苏北运河边成长的调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个在五七干校粪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偻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颗至纯至善的心——犹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风,吹散了白日的尘嚣。
“人生得意须尽欢”,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个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写文、绘画、做菜。这三种人生爱好,我倒是觉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写文如兰,空谷幽香;其绘画如竹,筛风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风裁雪;而其为人,则如时下深秋之菊,恬然自处、清谈疏朗。汪先生在将个人价值充分展现、平和表达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需求,这种“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济局面,又何尝不是个人的欢乐和社会的福祉呢?
书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习惯久坐在家中的老沙发上,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袅袅烟雾中,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这个深秋,每个双休日的早上,我也会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伴着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间,在窗外透过的暖暖阳光中,读懂这人间的一草一木。
一草一木总关情
生活中的美,并非生活所给予我们,而是我们的心和生活清澈的相映。
—题记
暑假里,难得有时间,便选了几本书读,其中一本是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便觉得眼前一亮,“人间草木”——多好的名字,很朴实,给人一种亲切之感。翻开书,发现这是一本散文集,每篇文章的素材都很普通,有写瓜果美食的,也有写人叙事的。作者主要叙述了旧人旧事,花鸟虫鱼,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
第一辑叫“一果一蔬”。初看时,我很疑惑:这些有什么好写的?石榴、杨梅、地瓜、胡萝卜……,这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吗?我怀着好奇心继续读下去,才发现作者的文笔之妙。比如地瓜一文,就有这样一段话:“地瓜甜,多水,可以解渴,也可以充饥,这东西有一股土腥气。正是这点土腥气让我想起地瓜,想起昆明,想起那一段穷日子,非常快乐的穷日子。”作者通过写地瓜的土腥味,联想到了昆明,表达自己对“穷日子”那段时光的怀念。
看着这段,我不禁想起妈妈在冬日里做的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想到奶奶看我大口吃饭时满足的微笑,想到了生活中那些被我忽视的灿烂的细节。
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汪曾祺也写了许多的游记,多是景中含事,事中含情,其中一大特色是善于引用诗句。他在写景之余,幽默诙谐地评论古人的诗词,通常是在一声感叹中结束了文章。例如游泰山时,评论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的高峻壮观概括了,说杜甫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现实主义者;而对于李白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戏称其写得有点狗血,底气不足。并总结出: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入笔。
纵观全书,作者擅长写平淡朴实的文章,深得自然之妙趣,并在不经意中渗透出睿智,从容的生活智慧。
?人间草木》给了我写作上的启示:写文章,不一定非要选奇巧的素材—— 一支笔,一抹阳光都可以作为情感载体。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时质朴的文字也能见真情,而那些用华丽辞藻修饰的文章,反而会显得空洞,虚伪,达不到表达效果。
读了这本书,我的情感得到了滋润,正如汪曾祺所言:“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窗前坐定,默读这本《人间草木》,是多么惬意,多么美好,多么享受的事啊!
读《人间草木》有感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这是汪曾旗爷爷笔下的人间草木,另我最深刻的一篇是昆明的雨。昆明的雨被汪曾旗爷爷写成春风化雨。
在文章中昆明雨季最好吃的水果和蔬菜是杨梅,牛肝菌和鸡枞还有干巴菌。在文中说到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是很好吃的一种菌类。鸡是菌中之王也,是名贵的山珍。干巴菌乍一看这东西也能吃吗?似踩破的马蜂窝似的。杨梅在昆明中也是小有名气。有一种杨梅,很大叫火炭梅。在文中的描写可就是千姿百态了。木香花一种花很大,在昆明这种花很多。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尺深,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一篇文让我想到了昆明的那种鸟语花香,感觉身在其中。我觉得我隔着书也能闻到一阵花香,它记录的不是一个地方的特色,而是一位老人所经过的地方。
汪曾祺爷爷真是妙笔生花啊!
人间并非草木
-----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有感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汪曾祺
要说近现代文人中我最喜欢谁,鲁迅先生排第二,汪曾祺先生则排第一。我喜欢鲁迅先生单单是因为他的文笔,他的语言极有特色,精悍且动人。而对于汪曾祺先生,我欣赏的是他的处事态度。
?人间草木》一书,收录了他的一些回忆性散文。从中不难窥见汪曾祺先生极乐观淡然的人生哲学。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要数那句:“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文革”时期,十年浩劫。世人皆道那是中国一段黑暗的历史。老一辈的人即使经历过那个时期,后来也极少提起。仿佛结痂的疤也碰不得一般。而汪曾祺先生不仅不三缄其口,反而说那是“三生有幸”。从其它文章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他下放劳动的艰苦,可一到汪曾祺先生口中,这一切都变得有诗意了,动人了。时光固然会美化回忆,可若不是汪先生本身打心眼里的乐观有趣,又怎会留下如此温情而富有烟火气的文章,他又怎会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呢?
我从未觉得那些文学大家们遥不可及,因为文字是反映一个优秀作家最直接的途径,伟大如鲁迅先生,读过他的文章后,即使是愤怒的呐喊,刻薄的评价,也不难发现他内心最本真朴实的气质。而汪曾祺先生则更无须说,与其用华丽的辞藻赞美他,倒不如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顽童”。
汪先生真当是个美食家了。单就各色蔬果食物,整整占了两辑的篇幅!他描写的都并非是什么山珍海味。菌菇,胡萝卜,葡萄,土豆……极普通的蔬菜,在他的笔下活色生香,仿佛一看到那些文字都能闻到蔬果清香的气息。我平时是不太爱吃蔬菜的,看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后,竟心生向往,恨不得立刻抓来一根胡萝卜啃上几口,看着看着咽下口水,才发现自己竟看饿了。
汪曾祺先生脾气温和儒雅,是可以从文章的只言片语中看出的。关于他登泰山的一篇文章中,讲到他的眼角被一个担山人扁担的铁尖划出了血。但他只愤慨了一瞬,注意力却转移到其他担山人身上了。见他们担着五六十瓶啤酒,再想到他与朋友在山上喝酒常常没唱完就扔下。于是汪曾祺先生自我反醒到:“往后可不能这样,这瓶酒来之不易。”瞧,分明是一个担山人害他遇了险,可他却自我反醒了起来!
纵览全书,掩卷深思,不禁会感到内心静谧的满足。我以前读到的文学作品,无不是痛斥旧中国的黑暗环境,要么 就是忧国忧民的鸿篇巨制。而汪曾祺先生是迄今为止唯一向我展示了旧中国近现代温情一面的人。或许其本身还是残酷和黑暗的,但在他的笔下,我愿意去寻觅那个至真至纯的,如同西南联大那些风格迥异的教授的旧中国。汪曾祺先生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我想,他做到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身在如今的我们,何不像汪曾祺先生一样,长久地注视着那门外的花,努力感知生活中的美好,而不去悲哀它们也会经历风雨飘摇的时候呢。
笔尖流转,勾勒着华夏的符号。娓娓而来,人间的一草一木传出芳香。
我们举头望天,看得到铺天盖地的雾霾沉寂了世界,却看不到飞鸟的奋力翱翔,闪烁它生命的光辉;我们穿过树下,看得到满地的枯黄阻碍行走,却看不到树叶燃烧着自己的身躯延续了树的枯荣;我们俯身低头,看得到让自己头破发麻的蚂蚁在脚下穿梭,却看不到它们正举着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原始劳动,只为挨过下一个严冬……
曾几何时,有那么多绝美的画面从眼前悄然划过,我们却不曾得知;曾几何时,有那么多生命的赞歌在耳畔流转,我们却不为所动……
读《人间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经错过了那么多。
人间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笔下的芋头、豆芽、铁蒺藜、紫薇、秋花、冬树……无一不是隐秘在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这样细小的生命,分织交绘我们这样美丽的世界。作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作家,拥有一双发现这些细小美好的眼睛,正是体现了汪曾祺细腻的心。
世间风物,平中显奇,谈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凶恶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们从电玩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怀抱……我们自阳光从天际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机屏幕的光,电视屏幕的光,电脑屏幕的光已将孩子们的视野与心团团围住,封锁。这样的孩子们又如何知道遛鸟的学问,逗虫的乐趣呢?在互联网世界不断壮大的同时,现实世界正在以残忍的速度不断缩小。
行者无疆。四周山色临窗透,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出门远行,价比千金。国子监、胡同、泰山、天山……这些孕育着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载。汪曾祺就像一个拿着大口袋的寻宝人,来到一个大宝窟,只能带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没有阳光雨水滋润的种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无法生根发芽,更别提枝繁叶茂了。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人,也无法写出动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过客,但是他对这里的了解比我这个常住人士要多得多。关键就是他懂生活,懂发现。街边小草,枝头小鸟,也是锦绣山河中的一滴墨。关注这些一草一木,我们在能更好的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中。
人间信读后感篇4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从小没有作为人而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欲望——吃饭的欲望,对他来说吃饭是一种痛苦。
从小体弱多病,对病痛和精神痛苦的缓解成为了他的最大的需求。幼小而敏感的心灵受到了互相欺骗、互相犯罪的“人类”的伤害。他在“人类”当中通过扮演“小丑”来向“人类”求爱,同时也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和心理上的不安与恐惧。
对自己的无能和犯罪,对“人类”的恐惧和失望使他作为一个人而感到羞耻,认为自己不配作为一个人而活着,逐渐的他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成为了完全边缘化的人。他的不幸是一种缺乏拒绝能力的人的不幸。
小说的后半段,叶藏被认为精神失常而被送到了疯人院,并且自己给自己按下了烙印:“人间失格”。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主人公认识到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但是太宰治并不认为主角真的没有做人的资格,在小说的最后,叶藏的相识,酒吧的老板娘如此说道:“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
我觉得小说的主人公叶藏不过是个懦夫,他害怕与人的交往,在幻想中给了自己害怕与人交往的理由——自己是个没有爱的怪物,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怯懦,体弱的正常人,他只不过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小说最后酒吧老板娘的评价说明了这一点,这也许也是作者太宰治的自悟,太宰治在最后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个懦夫而感到无比的罪恶感,这也许也是他最终走向死亡的原因。
人间信读后感篇5
轻轻地打开《人间值得》就像打开自己的人生一样,慢慢地读着书中的文字就像读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般,细细地品味着恒子奶奶的话:“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她所说的“不必用力”不是让你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而是让你不要太过较劲儿,不要太拧巴,不要过于强求幸福,不要过于急功近利。无论何时她都是一幅坦然自在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这样活着便很好”。
她说人这一辈子从出生到离世我们都是一个人孤独地来孤独地去,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妙,人生处处有乐趣,我们人生当中有很多时候都需要独自去经历,所以我们要更加的注重自己,让自己每一天都活的充实,随心,快乐。虽然她这一生没有什么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但是她注重当下,活出自己,珍惜眼前,专注自身,不去攀比,用积极客观的态度去热爱生活,尽自己绵薄之力去感染和帮助他人。
她说没有自信并非坏事。所谓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点点取得进步,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自信绝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只能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领域经历它,不能说一个人积极开朗,善于言谈就是有自信,而一个人专注细节不爱表现自己就是不自信,这只是每个人的长处不一样而已。当遇到不懂的事,就说“我不懂,麻烦你了,请教教我”。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说:“我不明白,请您告诉我,我会学习”。当遇到做不了的事情,就说:“我做不了,请告诉我如何做”。她总是这样真诚坦率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平平静静地随着自己的生命节奏,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她说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从根本上讲,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没有人能百分之百为你提供帮助,也不会有人整天都关注你。你不用追求跟别人一样的活法。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够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课题。”遇到难题时,只要我们能够思考如何在现实与自己的感受间取得平衡,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人这一生,无非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她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地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真正打动我的是她身上那种与世无争,只注重自身修养,让我感受到真正地活在当下,人间值得的含义。
越是回味,就越觉得这本书平淡中折射出智慧,常性中富有哲理。在这个物欲横流,心欲肆意的时代,《人间值得》就是一瓶心灵净化剂。这种伟大的精神及处世哲学值得借鉴学习,代代相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微信年度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