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心得体会

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5篇

想要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就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5篇

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1

62年前老1代交大先辈们,舍小家为国家,怀着满腔热忱和爱国情怀,义无返顾的扎根西安,投入到西安的建设中,为了1句“国家需要”而不懈努力,奋斗了1生,铸造出“胸怀大局,忘我奉献,宏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正是他们的西迁,改变了全部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匮乏的面貌,也正是在交大广大师生员工的不断努力和奉献之下,才使得西安交大得以发展壮大,从而引领和带动全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培养出愈来愈多的高素质人材。特别是为我们医疗阵线输送了千以万计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德才兼备的精英,为广大3秦父老的健康付出了血汗和汗水,也为国家的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西迁”精神是1个时期的精神,它反应了知识份子的脊梁精神,由于秉承着爱国主义,所以当祖国需要时,他们义无返顾;由于秉承着集体主义,所以为集体利益他们情愿放弃个人利益;由于秉承着英雄主义,所以勇于奉献与服务人民是他们不悔的寻求;由于秉承着乐观主义,所以不管外在条件如何,他们都将奋勇向前。他们的这类精神将会成为1种引领,鼓励新时期的后人去继续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

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2

64年的峥嵘岁月,西迁精神早已深深植入交大全体人员的血脉和灵魂之中。交大人在建设大西北的任务中体现出的爱国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仅是交大人的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民族之魂!

作为交大学子,我们不仅要传承前辈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西迁精神,更要积极响应十九大的号召,为国家建设,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祖国的人才培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3

这么多年来,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成为一代代交大人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精神“密码”。我虽然不是交大人,但对交大前辈们这种精神也是佩服不已。西迁的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这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过时。不论从国家大局,还是单位企业,甚至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西迁精神都非常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值得我们应用到实践中去。

“西迁精神”是交大人文化的魂,是交大人精神的根,是交大人共同的文化基因,虽然岁月变迁,但“西迁人”用理想和青春铸就的西迁精神却在一代一代地延续着。“西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16个字。是当今中国知识青年应该学习和践行的思想,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学识甚至是生命的知识分子,用自己丰厚的人生履历向我们展示了优秀人才的爱国情怀。

“党让我们去哪,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老前辈们对国家、对党的奉献精神,只因党的一句号召,交通大学全体师生毅然西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党的方针指向哪,我们就走到哪;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他们的爱国情怀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提倡。

通过学习“西迁精神”,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追求个人奋斗,更要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我们要更加珍惜党和国家以及老一辈大人为我们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和幸福生活,明确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4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

“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家。”当年西迁时流传在交大师生中的这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西迁时丘大谋还是23岁的青年教师,刚毕业留校任机械零件教研室教师。“西迁时不少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家庭困难的教师可以留下来,但是愿意留下来的人很少。70%的人积极报名西迁,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克服困难,积极响应西迁号召,他们的行为让年轻教师和学生深受鼓舞。”丘大谋回忆说,“当时我觉得是国家培养了我,现在国家建设召唤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到西安去参加大西北建设,做西部建设的squo;排头兵squo;。”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西迁不仅体现了交大人squo;工业救国squo;的使命担当,也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丘大谋动情地说。

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5

经历20世纪50年代交大西迁的部分师生行走在西安交大校园内。 新华社记者 王晓凯/摄

这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当时,为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往条件艰苦的西安。1400多名教工、近3000名学生义无反顾参与西迁,开启了一段峥嵘岁月。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此次迁校,不仅仅是一次空间的转移,其背后凝聚着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与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

回顾交通大学西迁的历程,西迁群体的爱国热情仿佛就在眼前。

故事一:西迁之时,老校长彭康已步入天命之年。他说:“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考虑我们学校的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合理部署来考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庄严承诺:“要在西北扎下根来,愿尽毕生之力办好西安交通大学。”

1952年,彭康任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6年,他率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故事二: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迁校时已57岁。他婉拒周恩来总理考虑他年龄比较大,夫人需卧床养病,可不必去西安的照顾,孤身一人前往西安。他说:我们要到西安办校扎根,献身于开发共和国的西部。

钟兆琳教授在为西安交大电制教研组青年教师举办专业科学知识讲座。新华社记者 和坪/摄(1961年7月18日发)

故事三:“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这首创作于1957年的《忆江南》道出了无数西迁交大人的心声。在西迁队伍中,不仅有著名的教育家、教授,也有讲师、助教、管理职员、技术员,还有炊事员、理发师、花工等后勤服务人员,甚至包括酱菜厂、煤球厂的工人。而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作者便是西迁而来的沪上名医沈云扉,他以66岁高龄来到西安新校的小诊所里为师生服务,一干就是8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廉洁文化我弘扬心得体会5篇

弘扬优秀文化演讲稿5篇

传承与弘扬作文5篇

弘扬国学经典演讲稿5篇

弘扬优良传统演讲稿5篇

弘扬生态文明的演讲稿5篇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演讲稿5篇

家风弘扬传统美德的演讲稿5篇

弘扬家风的演讲稿5篇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演讲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83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