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心得体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文体,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拉齐尼的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1
通过观看2021年3月3日的《时代楷模》,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弘扬好拉齐尼•巴依卡忠诚正直、谦逊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始终秉承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宗旨,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恪尽职守,身体力行担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拉齐尼·巴依卡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的护边员。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说:“没有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壮举在寒冷的冬日,给了人们太多感动和无限怀念。作为医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将榜样精神化为工作动力,扎实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我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观看了拉齐尼·巴依卡事迹真的很感动,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干部和群众的学习并大力的宣传,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应该更大力的宣传拉齐尼·巴依卡这样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从小孩到大人都要树立一个乐于助人的美好的精神,让美好的品德“众所周知、家喻户晓”。
生命最完美的演绎就是延续灵魂送出真心,生命最博大的诚意就是舍弃自身相助他人。拉齐尼•巴伊卡同志的事迹就是真实写照。他奋不顾身跳入冰水救人,在生死考验面前,谱写了一首壮丽的生命赞歌,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作为“帕米尔雄鹰”的道义和责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不是每个人都能伟大且成为英雄。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一心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奉献,即使将自己的生命结束在了这个寒冷的冬季,但您的英雄事迹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致敬我们永远的英雄!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2
人们称拉齐尼·巴依卡是帕米尔雄鹰。
鹰,是塔吉克族的图腾。他们认为鹰是英雄和正义的化身,希望如苍鹰般不畏艰险、鹰击长空。
塔吉克族特色毡帽下,一双琥珀色的眼睛,澄澈纯净。
他俊朗、坚毅、爱笑;不善言辞,却有古道热肠、家国大爱。
回忆起拉齐尼·巴依卡,人们说:“别人有困难,他肯定是第一个发现并伸出援手”“他总是默默帮助他人”“他救了我母亲的命”“他不仅是英雄,也是好兄弟”“我想跟他一样温暖别人,什么事都为别人着想”……
在一次参观团的答谢演出中,他表演了传统舞蹈,表露了内心的火热与奔腾。
他星火般的赤诚,抚慰着人心,也融化了寒霜。
1月5日,塔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万物静默,天地同悲。
拉齐尼·巴依卡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村里举行。
年迈的父母、尚小的儿女,悲痛的妻子,只能摸到他冰凉的脸颊。
“我有3个月没见到父亲了,我盼望他能回来,吃到他亲手做的饭……但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做这样的选择。”拉齐尼·巴依卡13岁的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忍着眼泪,怕爷爷奶奶看到了痛心。
“我知道我爸爸是个英雄,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当个英雄,继续完成他的心愿。”他的儿子拉丁∙拉齐尼,声音稚嫩却坚定。
年近七旬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忍住伤痛转去安慰同样陷入惋伤的被救孩子母亲:“我儿子用他的生命救了你们母子,以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孙子。”
生命情怀与高贵品格,一脉相承。
太阳照在塔县边境线上,护边员们捧着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巡边时用过的望远镜,跪在雪地里,将望远镜的镜头调向边境的方向,轻轻放在垒好的石堆上。
“帕米尔雄鹰,以后它就是你的双眼,永远看着家乡,看着祖国的大山。”曾经一同巡边的麦富吐力∙坎加哽咽了。
战友们悲戚的呼喊:“拉齐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吗?看到中国两个字了吗?你走了,但这里到处都是你的挂念!”字字声声,响彻山间。
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鲜红如血。
雄鹰离不开雪山,更离不开自己终身守护的祖国和边境线。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3
戍卫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官兵,家乡的父老乡亲,每一个认识拉齐尼·巴依卡的人,都不愿相信,那个“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边防战士”的护边员,那个常年在“死亡之谷”山口巡逻的“帕米尔雄鹰”,永远地离开了。
4日中午,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前往餐厅吃饭,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呼喊:“救救孩子!”他急忙循声奔去,发现一个孩子陷入新泉湖冰窟里。踏上冰面去拉孩子时,冰面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跌入冰湖中,他拼尽全身力气努力托举孩子。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孩子成功获救,拉齐尼·巴依卡却没有从水中上来。
5日,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举行的追悼会上,拉齐尼·巴依卡9岁的儿子拉丁·拉齐尼抱着父亲的遗像一边流泪一边说:“爸爸走了,我还在,等长大后,我要和他一样当护边员。”
得知拉齐尼·巴依卡不幸逝世,全国人大代表法蒂玛悲痛地说:“关键时刻,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跳进湖里救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全国人大代表徐涛是军人出身,他说:“拉齐尼·巴依卡朴实善良。我们是一生一世一辈子的好兄弟,英雄已走,但他的精神永存!”
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他家三代人都是护边员,接力在帕米尔高原上戍卫边疆。在护边生涯中,遇到的急难险情不胜枚举,但他从未想过退缩和放弃。雪山深处每一个山口、峡谷都留下了他巡逻护边的身影,见证了他对党和祖国的忠诚。拉齐尼·巴依卡微信朋友圈最后一条信息,是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南湖》: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祖父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
6日,落水获救儿童从重症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孩子的父亲刘发福说:“等孩子出院,我要带他去祭拜救命恩人,让孩子永远记住是谁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4
拉齐尼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说:“没有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有一次,拉齐尼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受阻的巡逻队只好在离铁干里克村不远的一块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冻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教过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既能挡风雪,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风雪夜。
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村,但由于山体滑坡,只好停了下来,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
说完拉齐尼就起身探路。突然,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块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这是任务。”强忍疼痛,历经两个小时,拉齐尼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每次巡逻都是太阳出来出发,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时间。
有一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边境线巡逻时,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救了出来。体力透支的拉齐尼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逻路上,拉齐尼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拉齐尼笑着说。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好好上学,将来要成为一名解放军,守卫祖国,保护人民。”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循声赶去,脚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力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闻讯赶来的人们纷纷参与救援。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家三代守边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被当地牧民称赞为“帕米尔雄鹰”。他生前常说:“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5
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的护边员。从他的祖父开始,三代人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在帕米尔高原上为国守边护边。
2021年1月4日,他为了救助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年仅41岁。当地政府为表彰拉齐尼与祖父三代人为国守边护边,曾专门在他家设立了一间小型展览室。这些天,常有当地群众来到这里悼念、缅怀拉齐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和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家共处一个院子。院子的中间就是这间小型展览室,里面陈设着拉齐尼与祖父三代人受表彰的证书和珍贵照片。家族第二代护边员、父亲巴依卡常来这里,也暗自落泪,他说:“我脑子里、心里疼得很,我儿子干的(这个救人)的事是最好的事。我儿子去世的时间,这个(被救)的小孩子没有死,他(这个孩子)也是我儿子。”
1月4日,喀什市下着大雪,气温零下八到九度。中午,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经过学校人工湖时,发现一名男童掉入冰窟。拉齐尼立刻踏上冰面,伸手去拉落水的男童,没想到冰面突然坍塌,他顿时跌入冰冷刺骨的湖中,但他仍举起双手奋力托举着男童,并拼尽全力把男童推向冰面。在闻讯赶来的救援人员的努力下,这名5岁男童获救了,但拉齐尼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提孜那甫村紧挨边境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拉齐尼一家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牧民,从他爷爷开始,他们一家三代为祖国护边70多年。2004年,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从父亲手中接过护边的“接力棒”,至今也有16年了,他被大家称为“帕米尔雄鹰”。他(拉齐尼)生前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爸爸去巡边,每次都要一个月,他告诉我,没有我们祖国边境的安宁,哪里有我们的牛羊,你长大以后也要保护好祖国的边境。”
“这辈子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16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新疆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肖瑶回忆说:“在巡逻路上,我们每次都要穿越很多冰河,每次穿越冰河之前,他(拉齐尼)都要自己先过去,试一试这个水(位)高不高、水流急不急,他确认安全之后,才组织我们战士,还有其他护边员,一个一个安全过去。”
2018年,拉齐尼多了一个新身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每次巡边放牧,都要到牧民家里走访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把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再把两会精神传递到基层牧民家。三年来,他提交了十三份议案。牺牲前几天,他还在精心准备今年全国两会要提交的议案。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阿力甫·木沙说:“这个是他今年要带到全国两会的议案,他还是特别关注边境方面措施的投入力度。我认为他是咱们全国人大代表的骄傲,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是‘帕米尔高原的雄鹰’。”
拉齐尼为人朴实、正直,一生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因此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荣誉称号和“全国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他的儿子拉迪尔·拉齐尼说,父亲生前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儿子将来考上大学,并成为一名边防军人,继续守好祖国的边境线。“爸爸说你一定要守好我们的边境。我想说,爸爸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把他的要求都实现,然后我也做像他一样的英雄。”他说。
拉齐尼的心得体会篇6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巴依卡,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为国戍边。至今,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在这里做了15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千里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会议驻地的电梯上巧遇拉齐尼·巴依卡代表,他用流利的普通话问道:“你肯定知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吧?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祖孙三代跟边防连官兵一起巡边几十年了,我的普通话就是他们一字一句教会的。”
下了电梯,记者和拉齐尼来到一楼大厅的解放军报电子阅览屏前,一起翻看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报道和照片。说起与边防连官兵的故事,拉齐尼笑称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前和官兵一起骑着牦牛巡逻,每天太阳出来就走、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要近10天时间。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在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积雪的厚度将牦牛都埋没了。
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在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体力透支的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这10多年的巡逻路上,他和边防官兵结下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兄弟,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心的位置。
“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们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要好好上学,说好普通话,将来成为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保护人民。”
粗糙的双手、紫红的面庞、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这位质朴的护边员用坚守书写忠诚,以丹心照耀边疆,在祖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