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一次与自己对话的机会,让我们更加内心坚定,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做一个班主任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一个班主任心得体会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
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做一个班主任心得体会篇2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而小学生处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致关重要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很多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娇纵任性;难于相处,缺乏容人雅量;做事不专注,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能正视缺点,推卸责任;受得起表扬,受不了批评??概括起来就是身体虚弱,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我所带的班级,这些现象在很多同学身上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前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差强人意。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我经常问自己。
假期中,同事小魏向我推荐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作者是王晓春老师。粗略地翻看一遍,感觉这本书确实很好,没有大理论,有的却是丰富的案例与明确的做法,尤其“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一章,好似专门在为我指点迷津。利器在手,免不了跃跃欲试。恰好刚刚升入六年级,学校设计了一次军训活动,为我提供了一次演习的契机。
9月2号,我带着学生前往军训基地参加军训。一路上,孩子们个个“精神焕发”,像活猴似的,没有一点规矩,那种表象给我们的感觉不是去军训,而是度假。简短隆重的开营式后,正式的军训开始了。第一个科目是站军姿,不到5分钟,学生和一路上的表现已经判若两人。最先坚持不住的就是小杰同学,他向教官请假说他想吐,要休息。我赶紧跑过去,看着他的面色,就知道他又在装病。——在学校时,一遇到困难,他经常说肚子疼。他爸妈带着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鉴于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也怕有个万一,我这次并不点破,边摸摸他的额头,边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就是恶心想吐,我于是把他拉到凉快的地方坐下,拍着他的后背,问他是否舒服一些,他告诉我稍微舒服一些了,抓住时机我说:“小杰,咱们来军训,目的就是磨练意志,超越自我,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坚强。我看你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的。现在能上吗?”他点点头,“实在不行,也别勉强?”他坚定地说:“老师,没事了,我能坚持住。”这一天,他坚持得非常好。
在晚上点名的时候,我对大家说:“咱们应该向军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有毅力,有恒心。遇到困难时要挺住,不要找任何借口请假休息,别认为自己休息了就是占了大便宜,其实那是吃亏了,因为别人训练了,学到了东西,而你只是得到了懒惰。但如果你坚持下来了,你会发现你的收获很多。”一方面是鼓励大家,一方面也是说给小杰听的。
之后训练中,同学们坚持的都非常好。我每当看到小杰有畏难情绪的时候,就不失时机地就询问小杰,“能坚持住吗?”他自信地点了点头,“没问题!”我满意地对他一笑,他也笑了。
9月5号休息时,小杰找到我,说:“老师,我总是出汗,您看,我的头发都湿了。”看着他那湿漉漉的头发,我惊讶地说:“这是出的汗?我还以为是你洗头了呢?怎么回事?是不是太累了,要不然别练了?8号的会操表演不参加了吧?”他却对我说:“军人嘛,应该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放心吧,老师,我没事。”说完他就回队伍了。我当即走到队伍跟前,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很真诚地表扬了小杰,“在学校时,小杰身体最不好,可是大家看到了,小杰坚持的最好,一直没有掉队。小杰,你是最棒的!相信大家都会坚持到会操表演的那一天。”接下来的训练,他更加认真,其他同学变得比以前也认真多了。
7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小杰一直坚持的非常出色,在最后我对他说:“小杰,你太厉害了,太有毅力了,军训居然你都坚持下来了,我佩服你。”小杰很有自信的对我说:“老师,将来的每件事我都会坚持下来的。能够把一件事认真完成的感觉,真好!”最后,小杰虽然没被评为训练标兵,但他在我心里已经是优秀学员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这也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了。那么,我手中的“利器”是什么呢?王晓春老师为班主任提供了影响学生的十种常规手段:一,定规矩;二,评比;三,批评;四,惩罚;五,说服;六,表扬;七,榜样;八,集体舆论;九,师爱;十,威信。当然,如何运用,存乎一心,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我们要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成长环境??比如说,小杰同学为什么要骗家长和老师?因为他的自小娇惯,凡事找借口,做事情没有坚持到底的习惯。久而久之,使得自己没有自信,没有毅力,那只能事事逃避,如何逃避呢?装病
——他想出来的好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在他第一次不想坚持的时候,我采用了“说服”加“暗示”这一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从他的看法出发,我相信他真的不舒服,摸摸他,拍拍他,当他感觉舒服后提供了新信息,引起了他的思考,思考后认为我说的正确,这样的教育才算有效。第一次我赢了。其实,真正的说服教育与心理治疗是比较接近的。
接下来我采取的办法是“关注”加“关心”,让他觉得老师随时在关注他,以激发他的表现欲,成就感。最后他向我表示出不舒服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几分炫耀和自豪的'成份了,我抓住了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听表扬、不服输的反抗精神这一点,采用了激将法,让他打退堂鼓,他却坚持要训练。我想此时应该给他动力,给他自信,于是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表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表扬要真诚。真诚的表扬对孩子本人是一种提高,他认识到了自己优点的实质,就可能在更自觉的基础上发扬它。表扬其实也是在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树立的正确,可以带动大部分人跟着学习,进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个学生的改变,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必须有一些影响学生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应该有选择地使用,对症下药地使用,综合运用,常常需要出“组合拳”,“套拳”。不要迷信其中任何一种手段,不要“单打一”地使用某种武器。班主任只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员,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助我成功。
做一个班主任心得体会篇3
柳绿桃红随春去,石榴碧荷与夏来。在多雨的夏季,我有幸阅读了著名的教育专家王晓春著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书中的章章节节,案例分析,角色互换,影响手段,类型例举,工作类型,班风建设,日常管理,问题生诊疗等等,创意无限,让我叹为观止。书中谈到的观点与做法,我十几年来一直认为是正确的,是做班主任必须要坚守的东西,在王晓春老师的分析点评当中倾刻间便冰消石化了。掩卷沉思书中例析论断,回顾整合以往的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犹如醍醐灌顶,体悟良多。
一、班主任要成为真爱、责任、智慧的结合体
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曾经以为班主任工作只是管管纪律,布置学校安排的工作而已。阅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此书后,才明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夜郎自大。与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相去甚远。原来班主任是这样做的,原来与学生的关系可以这样的,原来这些事可以这样处理的,原来班主任还可以做得更好的……这一系列的“原来 ”都在此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原来,班主任要以火一样的热情,歌一样的旋律,诗一样浪漫去工作;要用母爱关心呵护低年级的学生,要用理想教育关爱中年级的学生,要用前途教育关爱高年级的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关心激励后进的学生,用推、拉的方式关爱中等的学生,用鞭策、鼓励的方式关爱优等的学生。爱的方式和责任的担当可以这么多样。关键是我们如何去付出爱和担当责任。 我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只要我们不畏难,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盲从,坚守自己的一份清醒。智慧自然灵光眷顾。班主任的境界将决定你和你学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与水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都蕴藏着教育的机遇,优秀学生不是靠班主任老师教出来,但一定是引导出来的。这一系列的经典话语,彰显了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只要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的,能用多元、真实、公平地去评价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用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努力让自己具有敬业心,同情心、同理心、真诚心、责任心,学习力和使命感,就一定成为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二、班主任要成为宽容、妥协、坚守的化身
班主任在处理日常班级事务时,《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提到的对策更多的是宽容与妥协,这恰恰是我们很多班主任所缺失的。我们可能更多的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我是班主任,我说了算。一定要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要让学生怕自己。甚至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更习惯用近于威胁的办法逼学生就范,急于告诉学生对事件的处理结果。这样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缺点的人我们可以往他身上扔石头,那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一厢情愿。
身为班主任,我们需具备润物细无声的说话技巧,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要用诗一般的情怀,让自己的学生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要相信孩子们有一颗向善的心灵,教育工作的意义正是在此。
我们有时候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要善于运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所提到的表扬式批评,要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录班级每一天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不但要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最幸福的人,也要让自己成为最快乐的班主任。本来,教育就是一个等待与坚守的过程。我从教多年来,一直都是急功近利,总想着一天就教育好不良学生,一天就能教学生成才。所以,体罚学生,辱骂学生便成了家常便饭。一看到学生不遵守纪律,一看到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自己便哀声叹气,恨学生不争气,怪自个太无能。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主动性强,自律性高,学习超自觉,而且天赋好,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最终能考上示范性重点高中,为自己、家长、学校、老师争得了荣誉。这样的结果,出成绩快,大家都喜欢。但毕竟这样的结果,是非常少的,其中大多数只能上普通高中及中职一类的学校。如果我们因为这类占绝大多数的学生,因学习目的不强,自律性差,天赋不高而早早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其结果只能让他们早早的在读书路上夭折,这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任。
其实,出到社会上有所作为,最能感恩老师的,还是这一群学生。他们处世精明,社交广泛,热情好客,工作能力强,特别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特强,往往后悔过去不好好读书。
而目前的学校,从上到下,功利性极强,校校都喊出了上重点线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这条生命线,校校都把学生分出了三六九。什么实验班,重点班,特尖班就应运而生了。为了这几十个学生,学校为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教师,最优的资源。殊不知,恰恰忽略了绝大多数在等一等中就能懂事成才的孩子,这是极为让人痛心的。因为我们不能等,他们很快就会沦为差生,直至早早辍学走上了社会,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很无奈。因为从上到下,从社会到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以,我们身为班主任,一定要在教育学会等,只要你等一等,就会有好些学生因为你的等而走上了成功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三、班主任要成为沟通、管理的行家里手
做为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能手,很多方面可能更注重于对知识的传授,而轻德育方面的培养。班主任往往更喜欢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树权威不是从博学教学去树,而是以罚带吓去要学生“怕”自己。学生什么都不懂,学生做什么都不对。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便难以开展,或者说效果低下。其实这正是由于我们班主任只想到“我”而没有想到“他”,不擅于或缺乏与学生沟通的结果。其实,没有一个学生不渴望得到班主任关注的。
学生普遍认为“老师只关心成绩好的同学”“老师不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的一个漏洞。有一个叫“泰迪的故事”,看后让人非常震撼。假如没有班主任老师对泰迪的关心与沟通,泰迪的结果将是如何呢?我们可想而知。
我们通常对“差生”的惯性思维是“不能转变”或“差生就是差生”。很少有人会去降低身份,蹲下身子与学生面对面真诚沟通。或者,更愿相信他们的“辩解”是在欺骗自己。所以,正是由于我们班主任的“权威”让学生对我们“敬而远之”,对班主任在他们犯错之后的“关心”而“受宠不惊”。还好,一个月来的阅读没有白废,《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的例举分析让我看到了榜样的力量,让我更接近于相信“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其实,沟通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这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为什么有的老师做班主任工作可以做得这么轻松,有的人为什么做得这么累,秘密全在“管理”上。做一个班主任,既可事事亲躬,也可事事懈怠,但关键还是 “管理”。正如书中所言:班主任工作要想轻松,管理工作就一定要细致条理。心中常怀 “把日常锁事做得精致,把平凡工作做得伟大”的理念,从细处入手,大处着眼。举个例吧,海尔集团董事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做班主任工作十几年来,每一批新生入学,我首先关心的是学生的一日三餐,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学生学会做人开始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他律”变为“自律”。我们班主任要树立长远的管理目标,引导学生发扬民主意识,制定具有“互动性、广泛性、可行性、互制性、权威性”的分段目标。条例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逐步让班主任的监督管理变为班规管理。在此基础上去拓展和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通过“目标激励、环境引导、榜样引领”,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从而完成自己制定的人生规划。
我想,管理的作用就在于让“事倍功半”变成“事半功倍”。“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另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去追求完美的过程。”“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班主任要学会等待。”“教育永远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那个令人着迷的结合点。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不是靠教育生存,而是为教育而生存。”“管理”能让教育的目标更快更完美地实现。这就是沟通和管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吧。
做一个班主任心得体会篇4
刚学完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第一章班主任的角色要求,我不自觉地有一种投入,是太多的事例,太多的技术性的东西,太多的可操作性的东西,这些无不吸引着我。遇到问题,从怎样的角度去分析,简直是一部理性的充满科学精神的班主任宝典。正如王老师的写作宗旨中提到的,做到了尽量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
边读边做了很多重点笔记,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感触颇多。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班主任的角色意识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里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班主任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在学生的眼中就是一个“官”,作为自己则认为班主任就是上传下达的桥梁,让学生能在学习的同时,做好各方面的事,但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做为一个班主任,不仅仅充当一个管家的作用,还有多重身份。
作为教师时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学习指导者。作为班主任不仅仅是一般的管理者,而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在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对学生要做到关心,发现问题要敏锐,工作做到及时,态度诚恳。但班主任要真正进入"平等对话者”的角色,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平等的意识,学习和探究的心态。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班主任又成了心理工作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处理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先进行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心理治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效果会更好一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单是学校老师的任务,家庭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学习注意力、个性等各方面会有所不同,低水平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实在太难教了,而水平高的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腐蚀,畸形的消费欲和幸福观,使他们见多识广因而胆大,注意力分散,学习不认真,也正因为这个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长的素质,早就合格的父母,已成为我们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班主任理所当然的成了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所以班主任必须想办法成为家庭教育的内行,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根,使家庭教育对学生起到实质的作用。
下面就举我们班的几个案例吧。
案例一:我们班有位女生,小学开始就有一种嗜睡病,这种病会周期性地发作,一发作就只能睡觉,不能爬起来上学。刚开始只以为是一种身体疾病,可后来慢慢发现她也有些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她自己会经常烦其他同学,上课对着他们傻笑或眨眼睛,还会幻想说其他同学骂她、打她,但我调查下来她说的都不是事实。对于她的这种心理特点,我有针对性的处理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先进性诊断,然后对症下药。现在我一直比较关注她,让班长坐她旁边,帮助她也带她一起和其她同学融洽相处,我也时不时跟她沟通,问她在学校的一些感受。现在对于特殊的她,我们会给予更多的关心,让她能和其她同学一样融入我们这个大环境中来,让她感觉到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关爱。经过这段时间观察她比以前开朗多了,经常和班长几位女生一起相处得很开心,也不去和其他同学烦。我相信心理治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效果会更好一些。
案例二: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方面,我们班一位体育特长生,他们家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在花园中学读书,他是体育特长召到我们学校。由于他从小比较调皮,现在自己只看重体育,对于学习态度很差,所以父母批评得比较多;而他的哥哥一直是学习比较好又比较听话的。这次期中考试结束,我们学校和花园中学同一时间开家长会,由于他们爸爸是晚上开出租车,只有妈妈有空参加。在开家长会之前我们班的弟弟就对我说他没家长来开家长会,说他妈妈要去哥哥那开,而爸爸要开车没时间,再说他考班级倒数第二,他爸来的话肯定很没面子。后来我还打电话和他妈妈联系过,他妈妈刚开始说没人去,后来被我说自己的孩子
总得关心一下,就说和他爸爸再商量商量。等开家长会那天他们家没有家长来,在家长会快结束时我们班的弟弟打电话过来问有没有家长来。从他那个电话中我感觉到孩子还是希望有家长来的。对于这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处理事情也要顾及两个孩子的感受,尽管弟弟成绩差,如果两父母都放弃他,对他不管不问,那孩子自己肯定也没多少动力。后来我又联系他妈妈,对于这次家长会的事,我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尽管平时表现再不好,他们也不应该放弃,因为孩子自己也是希望得到关爱的。可能多点关爱反而会使孩子有所改变,而不是置之不理。因为孩子心中是感到父母对待哥哥和自己是不一样的。最近我也一直期待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能有所改变。
通过学习知道了班主任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体会到学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把握好不同的角色却很难。作为班主任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班主任心得体会篇5
孔夫子教导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者,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有懂教育,他的学科知识才能派上用场。
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我想,不光是因为他们对教育工作特别热爱。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些主体性较强的人。他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这种人,一旦体制宽松了,他们会更加如鱼得水,而不会茫然,因为他们的肩膀上,长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
班主任的角色要求:今日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着,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科学本身在相当程度上是枯燥的。你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把各门课程都变成故事和游戏。所以,在浅层次的吸引方面,你竞争不过电视机,你注定处于劣势。
想当年,学生服老师,首先是服你的学科专业本领,你“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现在知识已经“进超市”了,哪里都能买得到,你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重要性自然会降低。
学习者 ——教师应该是学习者,而且是比学生“更加没有把握”的学习者;教师不但是学习者,而且是能引导学生学习的人,要有两套本领;教师要适应学生,像细木工“适应木头”一样。
为什么非得用心理治疗的方法?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法就不行吗?
传统的教育方法比较注重外部灌输。它的指导思想是:只要把正确的道理、正确的行为规范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会照着去做。心理治疗的方法则不同,它侧重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研究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认识自己。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传统的做法是首先作出外部的道德评价,分清是非曲直,搞清楚原因,判断其性质,说明其危害,最后找出纠正的方法。心理治疗则不同,它尽量避免作出评价,只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心理,由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有时候则根本不论是非,只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就可以了。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当今世界上许许多多包括儿童精神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在内的儿童教育专家,他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测验和实验……除非父母同时再造,否则我认为多数这类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家庭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轨时期。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很容易带来孩子的个性问题、社会化障碍、非智力因素的欠缺;家庭富裕程度的提高很容易腐蚀孩子,造成他们畸形的消费欲和幸福观;传媒发达和信息爆炸很容易促使孩子畸形早熟,使他们见多识广而胆大,使他们注意力分散,无法认真学习;社会的开放和宽松势必使今日学生的个性彰显;沉重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水涨船高地提升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学校之间的应试竞争又迫使学校不断向家长施压,孩子和家长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力。
班主任的类型
(1)“班妈”型——这种班主任总是把“爱”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爱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诉诸感情,求助于“爱”。
对这类班主任,应该告诉他们,爱当然是需要的,但班主任工作主要靠爱是不行的,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技术,而爱,不能算专业技术。
(2)“班官”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督促、检查、评比等管理方式来工作,他们给自己定位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的“上级”,学生的管理者。
这种班主任,极需转变角色意识。他们要明白,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专业人员,而不是一个“管人的人”。
(3)鼓动家型——这种班主任要靠“煽情”来工作。他们有个人魅力、知识和才能,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要做学生喜爱和钦佩的人。
这种工作风格无可厚非,应该允许他们发扬个性和个人魅力搞好工作。当然,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注意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4)领袖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活动来工作,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带领着”、“组织者”“统帅”。
这种班级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个性可能受到压抑。
(5)导师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思想影响和人格魅力来工作,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学生人生的指导者。
指导人生当然是很好的,这是班主任的分内工作,学生崇拜老师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老师肯定有值得崇拜的地方。问题是,如果这种崇拜形成某种狂热,导致迷信,导致排他,导致封闭,那就对学生成长不利了。
(6)科学家型——他们主要靠科学来工作。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他们与学生的关系,类似成人与成人的朋友关系,温暖,理智,平和。
(7)“维持会长”型——这种班主任其实就是在那里维持局面而已,他们主要靠权力和空洞说教来工作,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的机械执行者。
(8)“寨主”型——这种班主任很厉害。他们主要靠权力和权术来工作,给自己的定位是“寨主”,“我的地盘我做主”。
“书生”型——这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只是从书本上学了一些理论,完全没有教育实践经验,甚至缺乏生活经验。
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
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孩子是先搞清楚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着;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
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班主任心得体会篇6
我一直这样认为,班主任老师应该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好的班主任老师就是一个好的班级,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一门爱的艺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从当初对班级管理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颇有一些收获,个中滋味,非言语所能表达,其中,既有失败的辛酸更有成功的喜悦!我深深的知道,做班主任老师难,做新形势下的班主任老师更难。
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胸襟、果敢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风趣的课堂教学艺术。这些品质都应是一个现代优秀班主任老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
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学习型的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班级首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爱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心灵、学习、健康、发展等全方位的关爱,是一个班级健康发展的前提。好的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蔡云芝先生对魏巍的无私关爱,彻底的改变了魏巍的一身,为我们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安妮。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慈母般的呵护,影响了海伦。凯勒的一身,使一个又聋又哑而且双目失明的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的人,成为了全世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由此可见,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无私而伟大的爱,是抚平学生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更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驱散心灵阴霾的一盏航灯!
当然,教育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还向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与时俱进,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应在搞好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加强学习,主动的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方法接轨,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去感染学生、启迪学生,我们虽不能人人都成为大师、名师、专家,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还是可能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时刻牢记的警言。
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做一个创新型、智慧型的班主任老师。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技术。它对老师的要求非常特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班主任老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创造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胸襟、果敢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风趣的课堂教学艺术去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都能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健康成长!李镇西、于漪、魏书生等老师无一不是班主任、学科老师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个性鲜明、方法前卫、理念超前、见解独到。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他们既是优秀的学科教师,更是超群的班主任老师!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具有大智慧的、创新精神的艺术。班主任老师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该是教学的业务能手、是学校的品牌和口碑!学生、家长、社会对我们应该有绝对的信任感,我们还应该是一名钢琴师,在班级的发展、学科教师等方面起好沟通和协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奏出和谐的音乐!班主任教师的智慧就在于做班级发展的一面旗帜、一盏航灯,公平、公正、客观的善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也难怪,我们的许多家长要选择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而不在乎其他情况的原因或许也大都在此吧!
创新精神的核心和前提是尊重和爱。尊重和关爱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开展工作,才可能谈得上创新。否则可能会因循守旧。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我们要用多种教育或教学艺术对学生加以引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生的一切都被尊重了,身心才自由,因为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由的学生才会快乐,才会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班主任教师应全力为之创造这样的氛围,使班级的学生真正的做到张扬个性、释放潜能,从而达到远举高翔之目的。
由此看来,班主任工作既是一份责任,还是一份荣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除了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胸襟、果敢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风趣的课堂教学艺术这些品质外,还要意识到自身的价值:
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好的班主任老师就是一个好的班级。
班主任老师应该是班级的一面旗帜、一盏航灯。
班主任老师还应该是学校的品牌和口碑。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一门爱的艺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一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艺术!
做一个班主任心得体会篇7
昨天,听了一整天的课,我们学校又组织了腾飞杯比赛。这次是从我们六年级开始的,组里的语文老师们都很认真的在备课。我是星期二第二节课讲,讲课对于我来说真的很头疼。虽然,出去学习,听了很多名家的课,可是,终究是名家啊,我哪能一下子就学到手?出去学习,确实能学到东西。可是,当我应用到实际的时候,我觉得那些不论是理论上的还是技巧上的,都不是容易学到的。
名家,但凡是名家,就不是一般人物,都有独特的个性。我么们这些人为什么不会成为名家呢?就是因为我们缺乏个性,不仅是人格魅力方面,还有教学的个性风格。真是羡慕,这也只能羡慕,你想学名家,生搬硬套的话,那只会是东施效颦,自找难看。名家说了,你听专家报告、名师讲课,你能学到一点就能受用一个学期。
在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有了更深的感悟。我想,在做老师方面,我还要学习更多。其实,让学生幸福了,做老师的也就实现幸福了。
书中,告诉我们怎么管理好班级,我想这是很有必要的。作为班主任,我深深的感觉到管理班级的重要性。我想进步,我就要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自己一直在抱怨中渡过着:抱怨学生太上课吵、作业不认真、卫生打扫不自觉、家长不配合……,但从来没有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去改变现状,让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你的管教,喜欢你的课,以其在抱怨中渡过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自己的上课。李老师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这些学生怎么越大越不懂事啦?但是李老师却是这样想的: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总之,我们应该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做一个班主任心得体会篇8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
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著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第三 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