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要想写好一篇调查报告,需要有系统性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生上网调查报告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上网调查报告篇1
一、前言
如今,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拥有最多休闲时间的大学生上网情则收到普遍关注。网络自然有它的优势,信息更新快,涉及方面广,信息量大,可以迅速解答我们的问题……尽管它有诸多优势,但是信息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隐患,而不合理的上网时间和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会造成心理发育不健康,人格发育不健全等。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上网情况,我利用这次作业的.机会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做了一次初步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及调查形式
调查时间:20xx年4月14号——20号调查范围:应用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学院大一学生,30男20女调查形式:
(1)问卷调查
(2)数据处理与分析:问卷回收之后进行分类与整理,列成图表形式,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本次派发五十份问卷,收回问卷五十份,回收率100%。
三、数据分析
1.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
男生比女生上网时间长,沉迷网络情况较多。应加强户外锻炼,多进行阳光,有意义的活动。
2.上网的环境?
大学生用私人电脑上网的占大多数,只有小部分在家或者网吧上网。也能说明大学生住宿生偏多,且上网方便。
四、结论
现在的大学生课余生活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上网时间长,在寝室上网时间长,没有户外运动,容易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身心健康,上网玩游戏比较多,看新闻和读书的比较少,但是现在用电脑做作业的情况也较多。
五、建议
我们应该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不应该过多沉溺于游戏,进行适度网络娱乐,多进行户外运动。多用电脑看新闻查资料,且注意保护眼睛。
六、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溺网上娱乐的不利,在纷繁的网络诱惑背后,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上网,努力学习。
学生上网调查报告篇2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种种网络现象折射出的又是怎样的深层心态?带着这些疑问,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会近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上网及其心态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500份,实获有效样本483份,有效问卷率为96.6%。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大一占38.7%,大二占31.1%,大三占18.8%,大四占6.6%,其他占4.8%。
2、性别结构。男生占49.3%,女生占50.7%。
3、消费水平。月消费在400以上的占80.7%,在400以下的占19.3%。
表一:被调查者基本资料
二、网上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网上的主要活动是:看新闻、使用免费信箱、利用网络资源、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电子商务、使用免费个人主页等。具体的活
动指数为:
图一:网上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指数
三、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意性。10.4%的学生在高兴时上网,8.5%的学生在心烦时上网,27.7%的学生在无聊时上网,53.4%的学生不定时上网;在聊天话题方面;15.7%聊个人情感,16.4%聊兴趣爱好,19.3%聊生
活经历,5.5%进行学术探讨,43.1%毫无重点的聊。
2、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什么。调查显示:16.4%的学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别有25.6%和62.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使用免费电子信箱除了收发E-mail外,8%学生用于联系工作,34%的学生用于收发电子杂志,2%的学生还用于收发贺卡和手机短信息等其他服务,56%的学生没有其他用途。
图二:e-mail信箱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在谈到网络对学习的影响方面,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习;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非法和不良信息站点,27.1%的学生曾误入,31.3%的学生曾好奇进入,17.5%的学生经常接触,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四、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1、既费钱,又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7.7%的学生在2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2-5小时,25.1%的学生为5-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名大一的男生还反映,自上网后,视力明显下降,肩部、腰部经常疼痛。
2、上网环境差。45.9%的学生在校内上网,44.3%的学生在网吧上网,利用自己电脑上网的仅占9.8%。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网吧,都非常拥挤,且空气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3、学校的教育不到位。31.9%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网络,30.2%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书籍,26.7%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向同学朋友请教,从学校教育(如计算机课等)获得网络知识的学生仅占11.2%;同时,对于学校举办网络知识讲座,仅有17.4%的学生表示一定去,如果有时间就去的学生占57.9%,不感兴趣的同学占24.7%。由此可见,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不到位,学生已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4、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大学生感兴趣的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调查显示:94.6%的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对于聊天的评价,14%认为是排解现实中压抑不满的重要方式,16%认为是展现另一个自我的途径,33%认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认为是重要的交友途径,仅有20%认为是无聊。虽然多数同学都知道网上的信息未必真实,但由于网上交友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空间的局限性,而且表现自我时没有思想负担,所以他们还是乐此不疲。5.2%的学生还有过网恋经历,对于网恋的原因,24%学生是为了排遣寂寞,28%的学生是为了寻求刺激,12%的学生是为了追求浪漫,36%的学生是为了赶新潮。除此之外,网上游戏也体现了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22.8%的学生认为刺激过瘾,24%的学生认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满足成就感,25.3%的学生没玩
过而无法判断,27.9%的学生认为无聊。
图三:对于聊天的评价
5、影响学习成绩。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大二的一名女生说她迷上聊天后,脑海里总是惦记网上的蒙面人,推测他的性格、人品,猜想他的语言真实性,甚至还得挤出时间与对方相会,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五、对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应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对于这样一种新事物,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作为大学生,
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大学生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
"e时代"是迅速制造距离的时代,在纷繁的现象背后,仍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清净的大学校园也是如此,因小看大,不可不戒。
学生上网调查报告篇3
调查人
xxx
调查时间
xx年7月15日7月30日
调查方式
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的和未上过的)喜欢上。
2.中学生上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
5.中学生上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其次是去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耽误学习”及“上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吧问题。
现在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吧上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页。
⑸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上都有友。而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中学生上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影响了学习;
二是受到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是出于好奇和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站实在太少。
一般上,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站寥寥无几。
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一些中学生迷恋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吧得到了机会。而且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吧。
⑶对非法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的时间,不要太长。
2.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不能盲目的“堵”,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站。
这些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应该努力监督络中站的内容,净化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吧,给监察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不久以后,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学生上网调查报告篇4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种种网络现象折射出的又是怎样的深层心态?为此,我们设计了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共发调查问卷103份,实际收回103份(回收率为100%)。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性别结构,男生占40。8%,女生占59.2%
2网龄结构,a1年以下网龄的,103位中有22位,其中男生中2位;
b1~3年网龄的,有59位学生,其中男生占23位;
c3~5年网龄的,有17位,男生占13位;
d5年以上网龄的,男生在4位中占了3位。
二、网上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及所占比例是:看新闻占35%、使用免费信箱占53%、利用网络资源占65%、网上聊天占84%、网上游戏占59%、电子商务占17%、使用个人主页占4%等等。
三、大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从每周上网的地点及时间、收发电子邮件数来看,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的随意性。首先,从上网的地点来看,在学校上网的18位学生中男生占5位;在网吧上网的74位学生中男生29位;在家里上网的9位学生中男生有8位。再次,从每周上网时间来看,在小于等于3小时范围内的,40位大学生中男生有33位;4~7小时范围内的,37位学生中男生占21位;8~15小时范围内的,11位学生中男生占有4位;大于等于16小时的,13位学生中男生占3位。最后,从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来看,邮件数在小于等于2个的,有56位大学生,其中男生有36位邮件在3~5个的,33位学生中男生占18位;邮件数在6~8个的,10位学生中男生有4位;邮件数在大于9等于个的,10位学生中只有一位男生。
2、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除了收发电子邮件、聊天、看电影以外,就不知道做什么。调查显示,看新闻的,有35位学生,其中男生有13位,女生有22位;聊天的,男女比例差别甚大,84位学生中男生占了56位;制作主页的,4位学生中男生占2位;查资料的,有65位,其中男生占39位;下载软件或资料的,在17位学生中男生2位;发帖灌水的,11位中男生占2位;收发邮件53位中男生有34位;娱乐休闲59位中男生占31位。
3、对网络可信度不胜乐观。认为通过网络可以交到知心朋友的,有35位,其中男生19位;认为不可以交到朋友的,有21位,其中男生占18位;有32位认为交不交到知心朋友并不清楚,其中女生占14位;认为对是否能交到知心朋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有13位,其中男生占6位。认为网上信息可信度较高的,有22位,男女各占一半;认为信息可信度一般的有75位,其中男生占46位;认为信息可信度较低的,共6位,但女生占2位。既然网络信息如此被人认为,那么在网上求职的`也就可想而知了。据调查显示,68位会在网上求职,男生占了38位。不会在网上求职55位学生中男生有43位。如果在网上求职,29位采取制作个人网页,其中男生占18位;30位网上投递求职信中男生占30位;发布个人信息资料的37位中男生占18位;还有7位采用其他方式。
4、不成熟性。这主要是就大学生上网内容、上网的不定期性或长或短的时间及影响到正常学习等等而言的。在103位学生中就有91位采用oicq聊天,其中男生55位;10位进入聊天室聊天;采用bbs的却只有1位。
四、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1、影响身心健康,他们或上网时间过长或瞒着父母上网或看网络上不良信息。以上已经说明了上网时间的有关数据,上网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上网经过父母同意的,有27位,其中男生13位;父母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上网的,有59位,其中男生37位;父母根本不知道其儿女在上网的10位学生中男生有6位。经常看网络上不良信息有5位,这5位都是女生;偶尔看网络上不良信息有35位,其中女生有19位;很少看网络不良信息的,有33位,其中女生13位;根本就没看过网络不良信息的有30位,其中女生占5位。
2、耽误学业,影响学习成绩。调查显示,10%的学生因上网而耽误了学习。
3、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大学生感兴趣的有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在网上聊天的中80%,有过网恋的占10%。
五、对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不管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使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些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而广大女学生更应如此。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双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大学生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也带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
“e时代”也是迅速创造距离的时代,在纷繁的现象背后,仍是优胜汰的残酷现实,清静的大学校园也是如此。大学生应从各种利弊来考虑,适时但不沉溺于网络,处理好自身的任务-学习与上网的关系,使网络有用于你!
学生上网调查报告篇5
1、调查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__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网民中18至24岁之间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超过一半以上的网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上网用户学历以大专以上的青年居多,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
2、调查目的
网络功能强大,具有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与大学生猎奇、求知、掌握最新信息等特点相符合。因此,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已经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网络究竟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减少网络对于我们的负面影响呢?这就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
3、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一共发放63份问卷,回收63份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校的大学生,从性别来看,女生占43%,男生占57%;从年级来看,大一占38%,大二占38%,大三占21%,大四占3%。
4、调查内容
5、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最初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初中及初中以前接触网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8.25%,那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过早的接触网络,若没有旁人正确的指导,容易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过早的沉迷于虚拟世界。
(二)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偏长,对网络依赖较大,影响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不超过1小时的人仅占10%,62%的人上网时长为1--3小时,13%的人上网时长为3--5小时,
15%的人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周末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小于3小时的仅占25%,44%的人周末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3--5小时,17%的人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5--8小时,周末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8小时的人占14%。由此可见,上网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空余时间,甚至还占据了其他学习工作休息的正常作息时间。调查结果显示,78%的人是利用空余时间来上网,5%的人会选择在课堂上上网,8%的人会减少其他活动来增加上网时间,甚至通过延迟睡眠时间熬夜上网的人达到9%。另外,长时间的对着电脑手机等,会给人视力造成伤害,且对于人的身体产生辐射问题;如果坐姿不正确的话,容易造成大学生脊椎炎等健康问题。熬夜上网不仅会打乱自己的生活作息规律影响睡眠,而且对室友的睡眠质量也产生影响。
网络不仅生理上对于大学生造成影响,在心理上对大学生也造成较大的影响。44%的大学生表示远离网络3天会感到不适应,这表明近半成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对网络有了较深的依赖,也就是我们最近所听到的一个新词“软瘾”,过度依赖网络有可能使我们患上网络“软瘾”,它不同于毒品、赌博或者酒精的那种无法自拔的沉迷,甚至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危害。而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许多大学生在软瘾支配下漫无目的地在网络上游走,在虚拟世界中消磨时间。在软瘾的支配下难以自拔的耗时耗力,事后或许会有些后悔,但当时却难以摆脱,直至最终阻碍上瘾者实现更高的生活目标。
(三)大学生利用网络不得当,与其上网初衷并不一致,有较大出入。
32%和24%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分别是学习、工作和获取各种有效信息、新闻,32%的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为娱乐消遣;然而只有21%的大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学习和工作上,11%的大学生上网大部分精力用在获取各种有效信息和新闻上,52%的人上网用来娱乐消遣,还有少部分人上网用来购物和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有一大部分大学生上网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此外,网络包罗万象,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却有32%的人上网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娱乐消遣,大学生如何认识利用好网络还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课题。
(四)大学生对于在网络上结交朋友,甚至“网络恋爱”的态度比较开放
71%的人并不反对在网络世界里结交朋友,甚至有6%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结交朋友,29%的人选择从来不在网络上结交朋友。
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人是支持“网恋”现象的,35%的人虽然反对,但是对方诚恳,也可能改变态度;仅8%的人事完全反对自己身边朋友亲人的“网恋”现象的。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网恋”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放的。
(五)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有一定的抵制能力
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对其完全没有影响,68%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不大,10%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这个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糟糕,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有较好的是非判断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的。
6、对于大学生如何更好利用网络的建议和措施
(1)控制上网时间,尽量避免熬夜上网。
(2)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增加体育锻炼时间。
(3)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空余生活,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4)多浏览时事新闻,少刷微薄,人人,少玩网络游戏。
7、此问卷中存在的不足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调查对象仅限于我校大学生,调查范围比较狭窄。此外,此问卷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问卷偏重于网络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又不完全是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因此选题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更加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望谅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不上网承诺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