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策略,教案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前置知识和学习背景,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7的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7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比阅读、逐页阅读、自主阅读、连页阅读多种阅读的方法,理解故事内容。
2、愿意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会用清晰的语言揣摩故事中人物心理活动和角色对话。
3、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懂得与邻居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待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大书,人手一本小书。
2、经验准备:幼儿对自己邻居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联结幼儿生活经验,初步感知邻居之间的相处关系。
(1)提问:你喜欢你的邻居吗?为什么?
(2)出示封面: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中也有一对邻居,他们是谁?巨人和小怪兽这对邻居关系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2、对比阅读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了解巨人和小怪兽前后关系的转变。
(1)出示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请你对比一下这两幅图,巨人和小怪兽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巨人和小怪兽从互不来往的邻居变成了一对好朋友,这其中发生了三件曲折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书。
3、逐页阅读第2—5页,梳理故事第一个内容,感知巨人的友善。
(1)出示第二页:巨人在干什么?小怪兽怎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你是小怪兽会怎么想呢?
(2)出示第三页:小怪兽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偷野餐的?(丰富词汇:趁着、轻手轻脚、偷偷摸摸)
(3)出示第四页:巨人打球回来后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食物,他心里会怎么想?
(奇怪、惊讶)小动物们有什么好办法?
(4)出示第五页:巨人来到了小怪兽家门口。巨人会怎么问小怪兽?小怪兽怎么回答他?
听了小怪兽的回答,巨人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到底是怎么讲的。(播放录音)
小结:巨人想请动物们野餐,可小怪兽偷走了食物,还得意洋洋的不承认,这是巨人和小怪兽之间发生的第一件事情。
4、自主阅读第6—9页,讲述故事第二个内容,揣摩巨人的心理。
(1)巨人到底有没有揭穿小怪兽的秘密呢?请小朋友慢慢地阅读小书第六到第九页。(提出阅读要求)我们来学一学小学生,轻轻地回到座位上,每人拿一本书,翻到第六页,看到
第九页,看一看提问:巨人和小怪兽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2)个别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小结:巨人给小动物们讲故事,可小怪兽又偷走了故事书,还不承认,这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第二件事情。我们来看看最后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5、连页阅读第10—13页,讲述故事第三个内容,学习巨人的宽容。
(1)出示第十页:啊呀,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小怪兽会逃脱厄运吗?
(2)出示第十一页、十二页:请你仔细看图,和你的同伴讨论巨人和小怪兽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背景音乐)
(3)请个别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小怪兽心里怎么想?小怪兽会怎么说呢?
(4)交流讨论:你喜欢谁?为什么?
6、完整阅读,梳理整个故事内容,分享巨人的待人之道。(录音跟读)
7、结合生活,引导自主讨论,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处问题。
出示幼儿争抢玩具、涂鸦作业、相互泼水的生活照片:你觉得照片中的这两个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大家下课后可以先相互讨论一下,到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认识7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2、3题。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蒜叶生长情况记录
毫米、分米的认识
认识7的教案篇3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2、能清楚地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难点:
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⑴半径是1 米 ⑵直径是3厘米
⑶半径是2分米 ⑷直径是5分米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探究新知:
??认识圆柱的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的特征:
谈话: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摸一摸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初步感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深化感知: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动手测量哪条边上圆柱体上的高,哪条最为简捷。
4、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板书:沿高剪(长方形、正方形)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⑵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合作,操作展开的长方形图并观察。
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⑶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讨论:平行四边形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引导小结:通过割补的方法,也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四、巩固深化:
1、投影出示: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特殊来解释。
3、完成第75页,学生自己操作完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来说一说吗?
创意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圆柱形的平台。
认识7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2.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散步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周围环境中像椭圆形的物体,如花瓣、树叶等。
2.物质准备:课件;两个西瓜;椭圆形、圆形铁圈若干;椭圆形、圆形雪花片若干;圆形、椭圆形呼啦圈若干;圆形、椭圆形轮胎若干;水彩笔、油画棒等。
活动指导:
一、以猪八戒喜欢吃西瓜引入,发现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1.引导语:小朋友们看看谁来了?(猪八戒)是的,猪八戒特别喜欢吃西瓜,于是小猴子就帮他找来了两个西瓜。(出示两个西瓜)这两个西瓜一样吗?为什么?
2.请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方式说出它们的不同。
3.小结:相同点:两个西瓜都是圆圆的,没有角。
不同点:一个西瓜是圆形的,一个西瓜是椭圆形的。
二、出示课件 ,交流发现生活中椭圆形物品和圆形物品的不同。
1.引导语:小朋友,我们来看看生活中椭圆形物品和圆形物品的有哪些不同。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椭圆形的。
3.引导幼儿再次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引导语: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4.出示两个一样大的`圆形铁圈,把其中一个拉长变成椭圆形,将它与另一个铁圈叠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后发现椭圆形的两头比圆形长。
三、游戏“谁跑得快”。
1.引导幼儿比一比圆形轮子的汽车和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谁跑的快。
第一组:圆形雪花片和椭圆形雪花片。
第二组:圆形呼啦圈和变形的椭圆形呼啦圈。
第三组:圆形轮胎和变形的椭圆形轮胎。
第四组:圆形铁圈和椭圆形铁圈。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结:圆形轮子跑得快,椭圆形轮子跑的慢。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寻找班级里椭圆形物品,并跟同伴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物品像椭圆形的。
2.区域活动:(1)在数学区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椭圆形硬纸板,引导幼儿描画椭圆形、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剪成几块进行拼图。(2)在科学区投放椭圆形的镜子,引导幼儿将镜子对着阳光,寻找发现光斑的形状。(3)在益智区投放图形棋,让幼儿通过下图形棋进一步熟悉各种图形。
2.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继续寻找生活中椭圆形或类似椭圆形的物品。
认识7的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小班幼儿好奇心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五官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对孩子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本活动旨在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通过游戏、儿歌等教学方式,满足幼儿探索自我的需要,并且通过活动,使他们了解简单的保护五官的常识。
二、活动目标
1、积极愉快参与认识五官的活动,在活动中有乐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
2、知道要爱护五官并学会保护五官的简单方法。
3、知道脸上器官的名称及位置,并能说出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活动重点:知道脸上器官的名称及位置,并能说出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活动难点:学会保护五官的简单方法。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耳、口、鼻、眉毛的器官贴绒及图片,娃娃脸若干张,花露水一瓶,每人一块小镜子,儿歌录音《小手拍拍》和《丢手绢》。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唱儿歌《丢手绢》。
四、活动过程
1、认识五官的名称及位置
玩照镜子的游戏: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面是谁?你的脸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五官名称)
2、通过游戏"贴脸谱"巩固对五官位置的认识
"a、在磁吸板上贴出一张娃娃的脸谱让幼儿观察:"娃娃的脸和我们的一样吗?缺了什么?"
"b、请小朋友操作学具,在娃娃的脸谱上正确贴出五官的位置。
"c、请个别幼儿出来给磁吸板上的娃娃贴出五官。
3、了解五官的功能和保护方法
此环节主要让幼儿感知五官的作用。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五官,那你们知道它们的用途吗?"幼儿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充分感知五官的作用。
(1)出示眼睛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回答。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10秒钟,让幼儿说出闭上眼睛后的感受,感知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
教师:如果我们的眼睛受伤了可能就会看不见,那我们该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呢?(请幼儿回答)
总结:不能用手揉眼睛,眼睛会红,不能用东西戳眼睛,眼睛会瞎的,不能做太近的位置看电视,也不能长时间的看电视,不要在光线太强或者太暗的地方看书。
(2)出示眉毛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回答。
教师:
1.保护眼睛的功能,眉毛是保护眼睛的一道天然屏障,能够防止来自眼睛上方的汗水、雨水、灰尘、异物的刺激,对眼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能表现人的喜怒衰乐
3.能对眼部头部过多的热量进行调节
4.美观好看。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眉毛,不能把眉毛拔掉。
(3)出示鼻子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回答。教师喷洒花露水,让幼儿感知鼻子是用来闻气味的。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知道了鼻子的作用,那该怎么保护它呢?(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总结: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面塞,这样会很危险也不讲卫生。有鼻涕的时候要用纸巾或者手帕擦鼻子。有时间的时候要可以给鼻子做按摩哦,这样我们的鼻子会很舒服的。
(4)放儿歌录音《丢手绢》,问幼儿听过这首歌曲吗?你是用那里听到的?在幼儿说出耳朵的同时出示耳朵的图片。
教师: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那我们该怎么保护它呢?(让幼儿思考并请幼儿回答)
总结:小朋友不能自己掏耳朵,掏耳朵的时候必须让大人帮忙。也不能把小东西放进我们的耳朵里,不要听太多很尖锐的声音,那样会伤害到我们的耳朵。
认识7的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日历一大张
2.回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墙历、台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
老师把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知道这就是“日历”。
二、认识日历
1、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介绍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幼儿看黑板上的大日历,回答问题:
a、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让幼儿自己看格子里的数字来回答)
b、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师讲故事后小结:此日历使用至今,规定为一月大,二月平,……(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3、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三、幼儿尝试看日历
1、给每组幼儿发一张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再请小朋友二人一组,一人说出日期,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几次后二人互换。
2、提问幼儿: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5天)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3、老师讲解一年的意义,如过了一年,小朋友都长大了一岁。师问:20xx年你们有多大了?那时你们想干什么事?(请幼儿自由发言。)
四、巩固提问:
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月?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一星期有几天?
回答完后,再让部分幼儿上来抽老师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答对的奖一朵小红花。
五、各种日历展览
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机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
活动延伸:
1、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
2、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让幼儿每天来幼儿园时,轮流撕下一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认识7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四种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按食用部分进行归类。
2、知道蔬菜营养丰富,教育幼儿要多吃蔬菜。
活动重点:知道从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较异同点,形成蔬菜概念。
活动准备:与内容有关的课件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等实物若干、展板一张蔬菜图片与幼儿相等
活动过程:
1、今天有彭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来上课,小朋友们高兴吗?(高兴)2、刚才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给老师打来的?(想)是蔬菜王国的国王给老师打来的,它告诉老师说他们蔬菜王国给咱们小朋友寄来了许多东西,放在了咱们活动室里,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是什么?(想)那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3、展板、实物(各种蔬菜):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那些蔬菜?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4、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大屏幕)(根、茎、叶、花、果实、种子)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几部分组成,那么小朋友就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6、猜谜语: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胡萝卜)。
7、还有一个谜语猜猜看: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我们人人都爱它。(萝卜)说一说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民间自古就有"萝卜是土人参"之说。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8、看图中有哪些蔬菜?(白菜、菠菜、油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
9、这是什么?(土豆也叫地蛋或马铃薯)土豆的样子。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
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老师还有一个关于土豆的儿歌:老师说一遍,课下再教小朋友说。
10、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谁在拽老师的衣角,摸出来瞧一瞧,哦,是一封信,看看上面写的什么?是蔬菜王国给小朋友的信:(我想考考小朋友对我们蔬菜的了解,呀,还有小奖品呢?谁答对了给谁一个)看看都有什么问题?
12、问题: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当水果吃又能当蔬菜吃?
(3)为什么称萝卜为土人参?
(4)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
(5)为什么要小朋友们多吃蔬菜?
13、小朋友都累了咱们来休息一下,做个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拿着自己手中的图片找自己的朋友。(老师讲评)
14、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蔬菜拼盘)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制作蔬菜拼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