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述职报告

小学语文《鲸》教案最新8篇

教案的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鲸》教案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鲸》教案最新8篇

小学语文《鲸》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办。

重点难点

1. 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变化,从而领悟国王因为受到惩办,吸取了教训。

2. 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挂图。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8)

1. 看到课题“点金术”,你想到些什么?

2. 有这样一句话:“给同学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同学点金术(学习的方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12)

1. 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

2. 教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

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分组读、分角色读、画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4. 师抽读、范读,师生、生生互评。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5)

1. 初读课文,国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 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示国王的“贪得无厌”?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 找出表示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谈谈体会。

4.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俺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四、教师小结(3)

五、作业设计(7)

1. 写你喜欢写的生字或词语。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痛苦——

教训——

色彩缤纷——

贪得无厌——

3.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俺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板书设计

祈祷神灵——想得到更多金子

点金术 神灵赐给——点金术 做人不可太贪心

国王——心花怒放——终于醒悟

教后感

小学语文《鲸》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读准14个生字的字音,记住7个生字的字形,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3、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及了解蔬菜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词卡。

3、若干种蔬菜。

教学流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一)(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菜园里”,看老师写课题。

(三)指名读课题,注意“菜”的读音。

(四)齐读课题。

二、认识菜名

(一)今天陈老师从菜园里带来了一些蔬菜,你们想看看吗?如果你们认识的话可以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师拿出蔬菜,生说菜名)

(二)自学词语

1、小朋友,书上写着这些蔬菜的名字呢!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会读这些菜名?如果碰到困难怎么办?

2、我们去读读拼音认认字,比比哪位小朋友读得准,认得快。

(三)反馈:小老师带读;齐读(带拼音)

(四)游戏巩固

小朋友们学得真认真,为了祝贺大家,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举起一样蔬菜,其他小朋友从面前的词卡中找出菜的名字大声读出来,比比谁找得快。

(五)(出示7个单字)刚才我们读过的词语中的这7个字,哪些是你本来就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你今天才学会的,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三、读儿歌识字,了解部分蔬菜的特点。

(一)这么多蔬菜,有不同的样子,不同的`颜色,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让我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同时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

(二)反馈

1、自愿读句。儿歌有4个句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爱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大家评评谁的音读得准。

2、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懂就问的小朋友总能比别人学得更多的知识。

预测一:为什么说茄子高高打灯笼?组织引导学生解疑。

预测二:为什么说萝卜地下捉迷藏?引导解疑;出示“捉”“迷”“藏”认读;读读整句。

预测三:为什么说辣椒长个尖尖嘴?引导解疑;认读“嘴”;读读整句。

出示第一句:“豆角青青细又长。”认读“细”“长”。

出示“南瓜越老皮越黄。”认读“越”;给越组词。

(三)出示7个认读字,自由读,齐读。

(四)除了课文介绍的蔬菜,还有什么蔬菜呢?(学生说+课件展示)拓展认字。

(五)菜园里这么多蔬菜,颜色也不同,让我们拿起水彩笔,给第3页的蔬菜填上颜色吧。填好后跟红、绿、黄、紫4个字连一连,怎么想就怎么连。

(六)展示填色效果,并引读儿歌最后两句

红绿黄紫——(),

菜园——()。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菜园的好风光?自由练练,指名读。

四、作业

(一)继续填色。

(二)跟大人到菜场、菜园、种植园认认菜,了解一些它们的特点。

小学语文《鲸》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体会古人执着探索的精神和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我国最早的神话之夸父追日。(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a夸父为什么要追日?b夸父是怎么追日的?c夸父追日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故事,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词、难句要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虞渊咕嘟咕嘟颓然遗憾渭河瀚海一眨眼霎时间

①指名读字词。

②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他们是?

“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看到它们你还想到哪些词?

3.理清文章脉络。

4.自由读课文。抓住描写夸父追日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的关键语句,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座两人一起完成老师的小练习。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因为太渴了,夸父就

夸父还没赶到,就。

5.你能根据练习和黑板上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知故事的神奇。

1.中国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是神奇有趣、千变万化,它们都隐藏在故事的句子里。所以得一句一句细细地读,那些神奇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来,再和同桌交流。

2.生自由读,师巡视。

3.生交流找到的神奇之处,师随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①指名谈,说体会(跑步速度的神奇)

②抓“一眨眼和两千里”体会夸父速度快。

指名读,师范读

(2)“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①指名谈,说理解(口渴程度的神奇)

②拓展黄河、渭河资料(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长度5464千米,将近横跨越整个中国,这样的两条大河夸父霎时间喝干了)

③指名读。

④你平时口渴最多能喝多少?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渭河水被夸父喝得点滴不剩,可结果还是没止住渴呀,谁再来读读;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

(3)“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①谈体会(体重的神奇)

②夸父倒下的声音令人,令山(震耳欲聋、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4)“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谈感受(体会夸父追求的目标的.神奇)

(5)“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①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②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③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坚持不懈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追寻目标的勇气……)

④此刻,你还觉得夸父仅仅是个身躯伟岸的巨人吗?(精神也很伟大)你感受到了他身上什么品质?(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⑤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2.小结: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从夸父身上感受到了他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希望他的这些精神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继承并发扬下去。

五、作业

1.把《夸父追日》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课后收集、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鲸》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5.指6.名7.读生字词。

8.正音

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4):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的样子,照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的木科利亚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小学语文《鲸》教案篇5

(第一板块是设计理念。)

(第二板块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五个前鼻韵母并读好它们的四声。

2、能够正确认读"yin"和"yun"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及其四声。

(目标的表述要体现三维,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教学总目标也一样。)

二、教学重难点:前鼻韵母的发音、拼读

三、教学准备:课件、拼音卡片、声调帽子等。

四、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初步认读

[出示天安门等五幅提示读音的图以及五个前鼻韵母]

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说说看到的拼音、图片内容

2、如果学生读出韵母:请大家跟老师读一读(如果学生读得准:请你带大家读一读)

(依据本地地方音的特点,前鼻韵母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可让学生尝试读,教师再重点正音。但一开始的环节不太适合把所有的前鼻韵母都拿出来让学生来读。)

(二)发现特点,读好前鼻韵母

1、这几个拼音宝宝有哪里长得像?(最后都有"n")

2、这个"n"读[n],这几个都有"n"的拼音宝宝叫前鼻韵母。

3、感受前鼻韵母中[n]的发音

(1)感觉一下[n]的音:跟老师读一读,自己读一读。

(2)跟老师读,大家一起感受一下--重点指导"en"、"in"

(3)正音:开火车读一读

(前鼻韵母有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运用。教师重点指导其中的一个韵母,其他的可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准韵母。)

4、巩固读音

(1)读给同桌听一听,比比谁读得准

(2)哪个拼音你读得最棒的,请站起来读听

(3)淘气的拼音宝宝跟我们玩起了游戏,它们只露出了半张脸[盖住五个前鼻韵母前一个字母的半边],猜猜看它是谁--开火车,读对了全班"对了对了,它是*",再出示完整的韵母齐读一遍)

5、你能读好它们的四声吗?请你选一个和你的同桌一起试着读一读[出示五个韵母的四声]

(1)学生自己合作学习认读

(2)指名:学生展示并带读--"我会读……",读得准确的--"请大家跟这位小朋友读"

(3)大家一起把五个前鼻韵母的四声读一读

(4)巩固四声: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挑选好韵母宝宝和声调帽子,让其他的小朋友认一认。

6、学习两个整体认读音节

(1)有两位音节朋友找不到它们的孪生兄弟了,他们的孪生兄弟跟它们长得有点像,小朋友你能在我们五位新朋友中帮他们找一找吗?

[出示"yin"和"yun"]

(2)根据学生找到的结果随机教学:

学习"yin":找到孪生兄弟是"in"

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习"yun":找到孪生兄弟"ün"--可能误找"un"

为什么找到"un"?(和"yun"长得像)

找到"ün"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ü"遇"y"去两点)

(3)除了长得比较像,这两对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象的地方?(读音一模一样)

他们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yin"和"yun"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是音节;"in"和"ün"必须和其他声母组成音节后才能给汉字注音)

(4)认读"yin"和"yun"的四声

(三)巩固--看图找拼音

[出示五个韵母的四声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根据出示的图,指出相应的拼音。

"天安门(an)"、"摁门铃(en)"、"树阴(yin或in:哪个更准确?yin,因为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给汉字注音)"、"白云(yun或un:同"树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带前鼻韵母的音节,读儿歌《登山》

2、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uan"及其四声,读韵文。

二、教学重难点:前鼻韵母的拼读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五个前鼻韵母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

2、认读带声调韵母和音节

(二)学习拼读

1、[出示"鸡蛋(dan)"、"打针(zhen)"、"金(jin)子"、"棍(gun)子"、"裙(qun)子"等五个音节]小朋友,你能拼出这些词语是什么吗?

(1)自己试着拼一拼

(2)你能拼听吗?(拼对了点击音节出现相应的图片:拼音宝宝带来了它的朋友)

以下步骤以拼读"jī dàn"为例

(3)全班小朋友一起跟老师拼一遍

(4)开火车

(5)你还会拼这些带"an"的'音节吗?摘音节苹果[出示标有tan、nan 、fan的苹果]

注:学生说到"打针"、"金子"中任何一个词语教学步骤都

同"jī dàn"例;读到"棍子"、"裙子"则先进行2的比较

摘音节苹果:

en :你还会读shen、chen、gen、men吗?

in :你还会读qin、xin、min、lin吗?

2、"un"、"ün"拼读比较:[出示"kun"和"jun"]谁能拼一拼?

为什么"jun"的韵母是"ün"(指名回答)--是呀,小ü看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和jqx在一起的不会是u,而是擦掉眼泪的小ü

摘音节苹果:

un :你还会读kun、hun、dun吗?

ün :你还会读qun、xun吗?

3、音节宝宝送礼物:这些都是什么,请小朋友读一读[读一个出示一张响应的图片]

yàn zi tǎn kè zhú gān rénshēn xiégēn qíncài shùlín

húntun jūnjiàn xūnyú

4、读儿歌《登山》[出示儿歌]

(1)自己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熟悉的音节,多读几遍(引导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2)指名读儿歌

(3)找一找儿歌里有哪些带前鼻韵母的音节,拼一拼,读一读。

哪个拼读起来比较难?(jiān)这是一个……?(三拼音)

看到"*ian"这样形式的三拼音,把介母和韵母连起来拼读,读"烟"音。

试着再拼几个:dian、tian、lian、mian、qian等

(4)学习生字"半、云、她":有几个音节宝宝想找到它们的汉字朋友呢!哪位能干的小朋友能拼一拼,帮助它们找一找?[课件出示拼音bàn、yún、tā]

拼对啦!看,汉字朋友来了![在音节下出示拼对的音节对应的汉字]

(5)连起来齐读一遍

(6)全班起立,边读《登山》边做动作(课中操)

(三)读韵文,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1、[出示韵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出示"shān"、"tián"、"shù lín"、"guǒ yuán",说一个拼一个,拼出一个出示一个生字:"山"和"田"]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字形和意思差不多)?(象形字)

2、"yuán"拼得出来吗?(不能拼)(能拼,但不需要拼。没有必要知道为什么。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就行。)

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整体认读音节)

学习yuan:正音--开火车--齐读--一起复习前两个整体认读音节

3、学读四声

自己读一读--四个大组一组一个声调,比一比哪个组读得最准

4、[出示韵文]读完整的韵文,未学生字"左、片、右"标红。

(1)山、田、树林和果园分别在图上哪里?谁能告诉大家。

(2)认识"左、右":玩左右游戏(看老师手里的卡片指挥,举手、摸耳朵)等

(3)连起来完整地读一遍。

第三课时:(新授+巩固,以巩固为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带"u"的三拼音的拼法

2、巩固音节拼读。

二、教学重难点:三拼音拼读

三、教学准备:课件、拼音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五个前鼻韵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2、[课件出示转笔刀、字典、铅笔等文具实物以及可移动的"拼音标签"]

(1)请小朋友们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2)把你拼出来的标签贴到对应的东西上,并要拼听

(3)齐读一遍

(二)学习带"u"、"ü"的三拼音

1、音节"转(卷)笔刀"的"zhuan"变红,哪位小朋友能再拼一遍

2、[出示"guan、kuan、huan"和"juan、quan、xuan"

形式如:

g guan

k -(u)-an- kuan

h huan ]

自己读一读,你能拼出哪几个?

3、[出示 j juan

q -( )-an- quan

x xuan ]

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j(q、x)-u-an"拼不出 (这里不存在拼不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j q x 与ü 相拼的规则。让学生明白看到j q x 就想到朋友是ü。)

动动脑筋,这是为什么?(这里的u是ü去两点,括号中出现ü)

4、自己再拼一拼这六个音节

5、开火车检查三拼音拼读

(三)练读带前鼻韵母音节和本课生字的句子

lán lán de tiān 上 白 云 piāo 。

田地里有大片大片的mián 花。

山上guā起一zhèn风。

她有一 kē jīn zi bān 的 xīn 。

她 chuān 一 tiǎo 花 qún zi。

(四)学习写这五个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等部分音节

小学语文《鲸》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感受大自然赋予小城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记叙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词句,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媒体选择:录像机、电视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这一堂课继续学习第15课。(板书海滨小城)昨天,我们领着大家一起来到作者的家乡广东,欣赏了家乡的海滨,回忆一下,海滨在你脑海里是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欣赏一下这迷人的海滨小城。

播放录像。

[简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一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海滨小城的美。唤醒学生对海滨小城美景的憧憬,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

2、上节课通过合作学习,提出一个问题:

投影:合作学习,提出问题

?海滨小城》一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城的美丽与整洁?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投影: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读读书、看看图,小组讨论这一问题。

汇报员汇报:(板书庭院、公园、街道)

三、精读课文,领语研究策略。

(一)、现在我们一起随作者来到小城看看庭院,庭院到底美在哪儿呢?

1、投影:庭院美表现在()

①绘画:a、小组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b、理解这部分内容,给身边的画涂上色彩。

②品画。③感悟。④欣赏

2、我们准备按照以上4个步骤完成任务,首先来完成第一步绘画,指名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绘画。

3、(出示其中一小组一幅画)咱们来品味一下这幅画,看看你们自己合作画的画,看看庭院美在哪儿?(指名回答)

a、这一幅画中我看到了有按树、椰树、凤凰树……庭院栽满了树,绿村成阴,让人心旷神怡。

b、我仿佛从这一棵棵树上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让人神清气爽。

c、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一片片红云中。

d、看到这幅画,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大家唱《绿叶》。

[简评:树木多,读者看不出庭院的美,通过绘图、品味图,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视觉的感官协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的直接敏锐的感知力,学生对语言文字就会有活生生的感受]

4、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再来感悟一下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句子感悟、体会出来庭院很美。

指名学生回答:

①出示黑板填空: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好像小城都笼罩在()。

②指名填空:自由读这句话,“热闹”让你体会到什么。“红云”指什么?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5、师小结:这么多的树、这么艳的花,时时飘来阵阵浓郁的香味,谁还会说小城不美呢?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一下庭院的美,小组自由读,读出庭院的美。

指名小组读。

[简评:由文给图,由图悟文,图文并茂,感知升华,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因而学生的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便水到渠成]

(二)、除了庭院美,其实公园更美,那么公园美表现在哪儿呢?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工作单上布置的各项任务。

1、出示工作单

①小组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②找出重点句子,体会公园的美。

③仔细观察图,发挥想象,说说人们在榕树下的活动。

2、指名分项解决问题

①指名小组找出重点句子。

比较: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桑

榕树就像大桑

读一读,比一比,感悟一下哪一句话好。

指导朗读这一句话,突出“一棵棵,一顶顶,绿绒,”读出榕树的美。

②过渡:榕树不仅形状美,颜色也美,请大家看看图,想象人们在榕村下的活动。

3、出示投影(公园里人们的活动图)指名学生上台指着讲。

[简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减少了繁琐的提问,提高了训练频率,激活了学生参与热情,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广收信息,大胆交流,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加之句子之间的比较扎实了学生的基矗]

正因为这里环境优美,人们才在这里游玩、休息,请同学们在下面练一练,用你的朗读,读出公园的美。

(三)、小城的庭院美,公园更美,街道也美,从哪儿看出来呢?读读第六自然段,找出答案。

1、指名回答。

2、出示练习,填空:小城的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咚吱咚吱地响好像()

填空:从这句话你感悟到什么?

3、指导朗读。

(四)、同学们,作者由海滨来到小城看到这么优美舒适的环境,会自言自语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生质疑。

五、课外延伸。

出示投影:小练笔:模仿《海滨小城》写一处校园景色。

小想法:最近兴趣小组上完后,学校环境大变样,纸屑满地飘,灰尘满天飞,学了《海滨小城》有何感想?

小调查: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对家乡环境的污染做个小调查,写一份倡议书,向学校的广播台投稿。

[简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这一课外延伸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和消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鲸》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2、进一步学习“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3、明确陈毅先生的沉着应敌、大智大勇。

4、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与陈毅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通过第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可以如何来概括人物的特点呢?(明确“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并板书)

2、导入:这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8、“私塾先生”,领略陈毅先生的大将风范。(板书课题)

二、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1、初知形象

(1)自读课文二、两段

引:文中同样的意思的话仲先生却说了两次,找出这两句。(幻灯出示)

①“写字心要静,不管有什么情况都不要紧张,不然是写不出好字来的.。”

②“写字第一心要静,第二心要真,不把心思集中在字上,字就没有精神。”

(2)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仲先生同样意思的话说了两次,有必要吗?(各抒己见,不作定论)

(3)要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一起去读读课文,找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仲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

第一次:

①在练字时:“这天中午,天……认真地练写毛笔字”(针对性)

②在敌人包围时:“立刻调来了军队,把全镇包围起来。”(紧急中)

③学生认识且疑惑时:“他不是在李家作客的仲先生吗,怎么当起私塾先生来了?(表明身份)

第二次:

①连续盘问时:一个小头目……问:“共产党的有?”

“你的,什么的干活?”小头目又问。

……(证明身份)

②鬼子查看时:鬼子没吭声,不断查看着学堂里的每一个人。(稳定情绪)

③暗示身份时:“他们都是学生的干活”(再明身份)

(4)再议:有必要吗?(而且很重要)

他真正的目的在于什么?

可见仲先生的?(遇事冷静,沉着对敌)

以上隶书部分教师相机板书。

2、进一步感知

过渡语: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抓住人物言行能概括人物特点。那么文中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言行还有吗?找出来读读、说说。

(1)找、读、练说。

①“共产党的没有!”仲先生泰然地回答。(镇定)

②“我的,私塾先生……,”仲先生指指在座的学生,接着说,“……”

(借机行事)

③“……”仲先生说到这儿,哈哈大笑了。(智高胆大)

…………

(2)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评议。指导感情朗读。(抓住人物提示语)

教师借机表扬: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把仲先生的大智大勇表现得很充分。

(板书“大智大勇”)

3、对比

过渡语:应该说仲先生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但文章还用了不少的笔墨写了日本鬼子的言行,这是为什么呀?

(1)找出写日本鬼子言行的语句,说说你觉得日本鬼子怎样?

凶狠:杀气腾腾……

狡猾:“鬼子没吭……,不断查看……”

“既不走,也不查问,只是一边走,一边察看。”(板书隶书部分)

(2)读表结果的内容,问:你对文章为何写这部分内容是否已经恍然大悟了呢?

①情节安排上的需要。

②衬托(更显大智大勇)。

(3)分角色朗读体会。

过渡语:那我们可要把仲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与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同时也愚蠢之间的对比给体现出来。

三、小结

1、人物形象。

2、学法。

3、延伸

(1)学“写人”文章的方法——写“写人”文章的方法:把事情交代清楚,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是一种好方法。

(2)人物:课外可找有关介绍陈毅的文章去读读更深了解他。

四、作业布置

作业本5

板书:

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

仲先生(陈毅)大智大勇日本鬼子

一、成功之处

1、针对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分析史料,培育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教学以有机结合的五个环节结合而成,把分散的人物主线,糅合成以人物简介、思想与反思为主线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时内容。并通过补充典型史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培育了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与史论结合的意识。

3、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兴致盎然,能积极思考,积极作答,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且有自己的看法,这一探究课的特点是符合的。

二、不足之处

1、选择的史料多为文字资料,为尊重史实,基本保持文言风格,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部分字句难以解读,教师在史料解读方面的引导时间过多。

2、教学中学生提出部分颇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难道不对吗?为什么同样是面临侵略日本却如此欢迎《海国图志》一书?,限于时间与教师思考深度,只能将这些问题延后解决,总觉得有遗憾。

小学语文《鲸》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jy135幼儿教育)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

1、这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六年级的语文教案最新8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推荐7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5篇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7篇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6篇

小学语文面试教案7篇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教案5篇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851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