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产生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效力,咱们在准备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句通顺,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篇1
在“布衣院士”卢永根的“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录制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观众无不潸然泪下、心潮难平。他的故事让观众们为之动容。他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水稻科研事业,将积攒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而后更是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他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怎样度过才有意义”这个大问题。
“我是一个中国人,祖国正需要我。”
“举起右手,面向北方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些还记得!”
“我要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作为最后的贡献”
2017年,87岁的卢永根走进银行,
缓缓地从包里取出十多个存折。
他将880多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
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忠诚于教学科研事业的老师……
卢永根夫妇都是大学教授,
他本人还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
这位业界泰斗、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家里的摆设竟然如此简陋。
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
还有几把用铁丝绑了又绑的椅子……
在我们整理卢永根的照片时,
偶然发现的细节更是让人泪目。
在卢永根不同年份的照片里,
竟穿着同一件绿色毛衣……
他把所有积蓄无偿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却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
卢永根在作物遗传学,特别是水稻遗传学和稻种.种质资源研究中,
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
尤其是“特异亲和基因”的新概念,
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和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
卢永根最看不惯的就是浪费粮食。
他总会善意提醒那些浪费饭菜的学生:
“多少株水稻才能长成一碗米饭?”
但在近乎“小气”的节约背后,
卢永根却对教育,
豪掷千金,出手大方。
除了2017年捐赠的880多万元外,
早在2015年,
卢永根就和夫人一起回到家乡,
把祖上留下来的两间价值100多万的商铺,
捐赠给了罗洞小学。
卢永根勉励家乡的孩子们:
“一定要认真读书、刻苦读书、努力读书!
一个国家强大了,我们作为中国人,
在这个世界上才更有地位,才更自豪!”
卢永根曾说:
“我要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
作为最后的贡献。”
但880多万元捐款并不是他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夫妇还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他们希望将自己的遗体
无偿捐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2019年8月12日,
卢永根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
按照他的遗嘱,
没有追悼会,甚至没有墓碑。
只有一座多年前树立的雕像,
安静地伫立在校园一角,
守望着他挚爱的祖国……
“布衣院士”卢永根
用70年的担当与奉献,
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
为他深爱的国家和民族,
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9年11月15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离开了我们,但那份信仰永远闪亮。
这个伟大的时代,
正在造就更多像卢永根这样伟大的人。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篇2
日前,中宣部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
近日,卢永根的事迹在广东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卢院士永葆初心、矢志报国、永远奋斗、勤俭奉献的宝贵精神,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将爱国情、报国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
弘扬卢院士精神,从本职做起
“重温和学习老校长的事迹,我再次深受感动。”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说,时代楷模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时代价值的体现。“我们一定引领广大师生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弘扬卢院士精神,从我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
“‘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是卢先生生前留下的一句话。人虽已逝,言犹在耳。每每想起这句话,我都会反省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否真的做到了这四点。”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院长黄琼说,“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我们青年教师应以学校之忧为忧,想学校之所想,努力工作,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做好各项工作,争取取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成绩。”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篇3
卢永根,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他用无私奉献的一生,呈现给我们的是高尚的舍得观和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生境界。他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期的学习和革命经历,是他相信教育事业是至关重要。他在华南农业大学教书期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称得上种得桃李满天下的美誉。新时代,卢永根院士用责任担当、无私奉献和对事业的无尽热爱书写了一曲时代楷模之歌。今天,我们以卢永根院士为榜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习他献身科教,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他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不拘一格降人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为教育科研事业打开了一扇大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具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学习他专注于本职工作,热爱事业的干劲精神。他是科技教育事业的先进代表,是教书育人的模范,他起早摸黑、任劳任怨、激情工作,尽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劳性冠心病已有多年,但他从没有把自己当病人看待,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始终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太行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篇4
传递卢院士大爱,并付诸言行
学习了“布衣院士”卢永根的故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仲恺青年学者”孙伟深受感动。
他说,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共党员,应像卢院士一样,心系国家发展需求,全心全意地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为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应扎根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前线,将所学所想落实到田间地头。“‘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我们将牢记卢院士的大爱,并付诸言行。”
“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夏天,我在华南农大研究生饭堂吃午饭。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拄着拐杖,手里拿一个饭盒,在排队打饭的人群中显得有些特别。他周围的老师和大学生纷纷向这位老爷爷打招呼:‘卢老师好!’爸爸告诉我,他是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卢永根院士。”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闫泰然说,“今年,卢永根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他的精神在我们的校园里遍地开花。”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篇5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给卢永根的颁奖词。
3月21日下午,身患癌症尚在治疗期间,卢永根携夫人徐雪宾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他们分两次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忠诚于教学科研的青年优秀教师和支持开展学术交流。
这是华农建校1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880多万元从哪里来?这是夫妻两人数十年来共同的积蓄,基本都是工资。他们两位平时生活非常简朴,房子也只有一套,平时很少花钱。”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
得知自己患病后,卢永根托夫人为其办理了遗体捐献卡,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和国家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这个事业。”
203月21日下午,身患癌症尚在治疗期间,卢永根携夫人徐雪宾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
他们分两次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党培养了我,我要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卢永根说。很多人不知道,对自己,卢老是近乎苛刻的节约。他家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
师生们回忆,入院治疗前,卢永根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个铁饭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园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每份饭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二两饭。在饭堂吃完,卢永根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徐雪宾。
很多华农师生都曾在学校饭堂某个不起眼的位置见到这名“布衣院士”的身影,知道他爱吃青菜配蒸鱼,每次都把打的饭菜吃得很干净。
随着年纪渐长,同事学生们劝他请个保姆,出门叫学校派车,习惯了布衣的老两口一听直摇头,继续“我行我素”——卢老背个挎包、头戴遮阳帽,缓缓步行到公交站坐公车,如遇上大雨,就摞起裤腿,趟水回家;徐雪宾则踩着一辆28寸凤凰单车,车铃叮叮当当,响彻华农校道……
就连身在病榻之上,卢永根也不忘誓言。年3月,应他要求,“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成立,每月支部成员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科研最新动态带到他的病床前,他在病床上坚持认真研究、学习。
他还办理了遗体捐献卡,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作为中科院院士,作为共产党员,捐献遗体是为党和国家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卢永根说。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篇6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选择决定人生方向,选择决定人生道路。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错误选择看到的是眼前的苟且,享受的是短暂的安逸舒适,而正确选择则能看到诗和远方,同时能让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中科院布衣院士卢永根在人生关键时期面临了四次选择,正是由于他在选择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确选择,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践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对卢永根而言,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实至名归。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又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着眼长远,要从利国利民、爱党爱国的角度去作出正确选择,方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方可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择一份事业作为服务平台。事业是我们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奉献的平台,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基。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去奋斗,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卢永根选择了水稻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农业、水稻遗传较劲,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卢永根研究团队近些年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无论你从事的什么事业,都能绽开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选择一种告别抒写赤子襟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将骨灰洒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有的人则坚定地做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卢永根就是后者。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个人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最后一笔党费有1万元之多,老伴帮他代交给组织……卢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净彻底,走得了无牵挂。他选择的这种不同常人的告别方式抒写的则是赤子襟怀。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装着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从卢永根院士身上,我们要学习他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心得体会篇7
8月12日,刚刚过完入党70周年的生日,89岁的他安详离世,走得坦坦荡荡。
积蓄,全都捐了,880多万元,一分不剩,捐给了华南农业大学;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最后一笔党费,老伴代交了,有1万元之多……
这一生,他是那样简朴,简朴到家里连窗帘都不挂;可他又是那样富足,一生家国情,桃李满天下,身后泽被万千学子, 留下了闪光的无字丰碑。他曾说,生活过得好,不是追求舒服,而是无愧我心。
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布衣院士。
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生命最后的时光,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有些疲倦。可一说起当年入党时的情形,他眼中立刻发出明亮的光。
当时在x,一个很小的房子,有面墙壁挂着党旗。老人的x口音有些颤抖:举右手,面向北方,x就在北方,x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x的一个中产家庭,家里有电话、出门有汽车。11岁那年,日寇占领了x,他被父亲送回x花都老家避难,谁料想,这里也被铁蹄践踏。
老卢看到日本鬼子检查squo;良民证squo;,一不顺从就一巴掌打过来。老伴徐雪宾说,这一幕让老卢永世难忘。亲历了国土的沦丧,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卢永根陷入了迷茫。就在这时,一道红光照进了他的人生……
1949年8月9日,卢永根在x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实,早在两年前,17岁的他就瞒着家人,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加入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对祖国的命运自当不能袖手旁观!卢永根如是说。
他把入党那一天看成生日,新生命的开始。所以,每年这一天,我都为他过生日。87岁的老伴徐雪宾颤巍巍地笑了,有点羞涩地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我想在这一天,一定干一件最让他喜欢的事,所以在1957年8月9日,答应与他结婚。
新中国成立前夕,卢永根受党组织派遣,离开x,前去x领导地下学联,迎接x解放。我为什么要抛弃安逸的生活而回内地呢?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卢永根说。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卢永根这样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党员,再校长,后教授。
虽然我现在疾病缠身,无法自由地行走,但是,我的意识是清醒的,我的牵挂是不变的,我的信仰是坚定的!岁月时光无法磨灭卢永根的初心。住院不久,卢永根和老伴向党组织郑重申请:我俩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党。这个时候,也不能没有组织生活。对此,校党委决定,由农学院党委书记等几名党员参与,每月在病房开一次党员学习会。
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
这片野生稻太好了,我们没白爬上来!2001年10月的一天,x佛冈的一个山顶上,71岁的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开心得像个孩子。
爬山不容易,卢永根拄着拐杖,感觉很吃力。卢老师,您别上去了,我们上去采回来!学生刘向东不忍。要上去!野生稻的生长环境很重要,我想去看。没办法,学生架着他,一步一挪,齐腿深的草打得裤管刷刷作响。
野生稻,携带栽培稻不具备的抗虫、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的重要种质资源。连续几年,卢永根带着学生们奔波在x高州、佛冈、遂溪、博罗、惠来等地,苦苦找寻……
卢永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教授的助手。抗战时,丁老师带着水稻种、番薯种,一直逃难到x,把种质资源保护下来。卢永根十分敬佩。丁老师去世后,卢永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完成了恩师未竟的事业,保存了具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库,首次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观点……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新增产值15亿多元。
这对师生,还有一段佳话。学术上,丁颖是卢永根的老师,是他的领路人,但在政治上,卢永根是先行者,是进步青年,他多次对丁老师说:像您这样先进的老科学家,应该尽早成为共产党的一员。终于,丁颖在68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80年代,高校论资排辈风气严重,年轻科研工作者难以出头。怎么办?时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卢永根决心要捅破这层天花板。他冲破重重阻力,破格晋升了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平均年龄40岁,最小的年仅29岁,其中5人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如今的这8名骨干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卢永根的日记扉页上,抄写着艾青的诗句。
曾几何时,在美国的姐姐苦劝卢永根一家移民,可怎么也说不动他。卢永根说: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他在给留学生的信中写道: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在他的劝导下,多名学生学成归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在一次对学生的演讲中,卢永根化用著名诗句深情表白。晚年,又有人问他为什么非要留在国内,他说: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和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了!
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
老卢啊,你身后,储蓄怎么处理?2016年底,身患癌症的卢永根住院,老伴徐雪宾问道。
捐!卢永根脱口而出,只有一个字。
好,我也是准备捐的。没有任何思想斗争,老两口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2017年3月14日下午,卢永根被人搀扶着,吃力地迈上银行台阶。他颤巍巍地打开黑色旧挎包,掏出了里面的10多张存折。周围安静极了,只见卢老吃力地在一张张凭证上签字,一次次输入密码。不久后,他又在另一家银行,捐出了其他剩余积蓄。
8809446. 44元!老两口没有留给唯一的女儿,而是成立了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徐雪宾说:我们的生活样样都得到满足了,这些钱就是多余的。
样样都得到满足了?走进老人的家,仿佛回到上世纪。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台灯是几十年前的款式,收音机坏了修了再修……
这些东西没有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卢永根说。床已经很好了,我们刚结婚时,4个条凳架上板子,就是床。徐雪宾很满足。
出门,80多岁的老两口背着双肩包、头戴遮阳帽,挤公交、换地铁;吃饭,叮叮当当拎着饭盒,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打饭,吃得一粒米都不剩……看到有学生剩饭,卢永根总忍不住提醒:多少株水稻才能出一碗米饭?
这已经不是卢永根第一次捐赠。早在2015年,他就和老伴回到家乡,把祖上留下的两间价值100多万元的商铺,捐赠给当地的罗洞小学。
这些壮举,大家说是捐,可卢永根却说是还: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老伴徐雪宾也说:我们两个年轻时就受到党的教育,国家给了我们许多,我们用不完了,当然还回去。
不仅还钱,他们觉得连自己的生命都是党和国家的,也要还回去。于是,双双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他不留财产、不留遗体、不留墓碑,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很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