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和领悟,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青春期的教育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青春期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
今天,听了邵老师讲解的关于处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及一些处理方法和建议,使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让我增长了教育孩子的认识,学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听完老师的讲解,方知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许多误区,甚至有错误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使孩子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得不到有效发挥。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其它的事情都不用孩子去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孩子在生活上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各门功课能考出高分,考出好成绩。“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家长对孩子制定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就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如果孩子想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时,就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是孩子考出了好成绩,那家里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要是孩子考差了,那家里就是阴沉沉的日子。为了孩子能够在各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家长们舍得花很多的钱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提高班,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比上学还累、还忙的周末。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孩子的看法和家长的看法不同,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家长就觉得孩子不听话,如果再和家长顶嘴,就觉得孩子的逆反心理强烈,其实这都是孩子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一些正常表现。家长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进行积极的引导,信任孩子,他们需要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关爱,更需要我们大家的友谊。
平时我们要多关爱孩子,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事事都干涉,那样必然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如果使用高压手段、家长作风来管理孩子,将会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强烈的反抗心理。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管理孩子是行不通的。我们要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尊重孩子的人格,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便对症下药解决孩子自己处理不好的问题;不对孩子随意加以指责,胡乱批评孩子;在管理孩子上家长要做出,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能让孩子心情愉快,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待孩子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赏;主动寻找值得赞赏孩子的理由,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当发现孩子的缺点时,要多一点宽容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能有所进步就可以了,纠正孩子的缺点要切合实际,要有耐心。少一点命令,多一点平等;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多给孩子一些信心,让孩子自己感到“我能行”,要尊重孩子的正确选择,尽量少用命令的口气说话,让孩子知道我们都是平等的,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少一点生活上的关照,多一点精神上的关怀;孩子能干好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干,让孩子们尽量的能够在生活上自理,在精神上我们要多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积极的进取心态。
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生活、成长,让孩子们有一个美丽快乐的青春。
青春期的教育心得体会篇2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成绩开始下降。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
(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
(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青春期的教育心得体会篇3
许多家长抱怨说,初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联合心理咨询的资深心理专家王仁勇所长友情分享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几条妙方:
1、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2、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3、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4、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5、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6、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青春期的教育心得体会篇4
青春期也叫“心理断奶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非常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生理性早熟,对于“性”这个知识处于好奇、渴望、但又似懂非懂的状态,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性的求知欲,正因如此,近年来青少年的性犯罪率逐渐上升。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借助生物这门学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青春期中的各种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知识、了解性知识,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进行有效的性教育,以此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非常时期”。
一、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
1.学生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恐惧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生理性早熟,据有关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现在的女学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14岁;男学生首次出现遗精现象平均年龄约为12岁;还有个别学生出现手淫现象。这些突如其来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使他们逐渐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由于对这方面知识的甚少了解,许多学生开始患得患失,以为自己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认为月经、遗精、手淫是自己不健康的表现,觉得自己变成了“怪人”,不敢正确面对,不敢告诉同伴、老师、家长,终日诚惶诚恐、少言寡语,最终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传统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初中生的生理器官也逐渐发育成熟,体内的激素不断增加,对异性、对性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性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避谈的内容:学校所开设的生理卫生课只是个形式,就连初中生物课程所含的与人的生殖、发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只是“一笔带过”。学校采取这种“避而不谈”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
3.教师对性教育缺乏正确引导
长期以来初中生的性教育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学校和教师都认为这是不用讲的内容,学生到了一定年龄就自然会懂。正是因为对学生性教育的不重视,有些初中生出现一些性方面的问题,不敢对教师说,只能自己上网查资料,自己去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良的信息例如黄色网站、黄色图片、黄色电子书籍就会借此向学生传播不健康的性知识。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容易冲动,情绪和行为缺乏理智的判断,是非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不健康性知识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出现早恋、早孕的问题,甚至出现强奸等犯罪事件,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性教育的有效策略
1.重视性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改变
当前一些生物教师尤其是在偏远落后农村地区任教的生物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讲到人的生殖或与青春期发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总是“一带而过”。这或多或少影响到初中生青春期的性教育。作为21世纪的生物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到性教育对初中生的重要性,丰富自己的性教育知识,重视性教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坦诚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正确的性知识,减少学生对性知识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性,树立健康的性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明辨是非善恶,懂得洁身自爱。
2.利用生物课堂,学习有关性知识――解惑
除了从内心上正确认识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外,生物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为学生揭开性的神秘,解答有关性的疑惑。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人的生殖、发育”讲述的就是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的相关内容,笔者在这一单元教学时并没有像传统教师一般遮遮掩掩,如在上“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这一节时笔者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生殖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挂图、课件等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男女的生殖系统,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笔者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一个动画视频,把受精卵的形成过程、胎儿如何成长发育的过程逐一呈现给学生看。课堂上学生的气氛活跃,没有一个学生感到羞涩,相反很多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当笔者问起:“学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说:“终于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了!”有的学生说:“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神奇,感谢爸爸妈妈给予了我生命!”又如,在上“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这一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收集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时笔者提问学生:“相信大家都预习过了,也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知道为什么女同学会有月经吗?男同学为什么会出现遗精吗?”学生们讨论激烈,也很快找到了答案。通过这种坦诚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正确、科学地认识性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减少对性知识的好奇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疑惑,使学生不再对自己生理期产生的变化而感到恐惧,所收到的效果要比教师“避而不谈”要好得多。
3.全面关爱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引导
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想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理变化,对性知识有渴望,对异性充满好奇都是正常的生理表现。因此,教师对于初中生出现的早恋现象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单纯的粗暴干涉,这样才能让初中生在性意识产生萌芽的时候,通过适当、适度的性教育指导,帮助他们解除恐惧心理。我们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其目的不是要帮助学生压制这种性意识的发展,相反是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正确地认识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关爱下学会控制自己的性欲望,懂得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初中生物教学对初中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也不应该仅限于课堂中,生物教师要多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度过这个人生的“非常时期”。例如笔者在教学完第八章“人的生殖、发育”的时候,有一名女学生课后来跟笔者说她暗恋一个男学生很久了,经常想着他,茶饭不思,学习也没有心思了,她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笔者并没有对这名学生加以指责,而是耐心地教育她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让她不必害怕,为此笔者借助这个契机在班上开展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讨论课:学了第八章的知识,你对早恋这个事情怎么看?你认为应该怎样和异性朋友相处?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热烈,都充分认识到交异性朋友是正常的行为,但早恋会影响学习,应该加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由此看来,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不但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引导,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初中生青春期的性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生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极少能够自主地理解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理解性,他们对性知识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求知欲望,对性道德观念更是模棱两可,如果再加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非常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所以,对初中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要让他们正确地认识性知识,对性知识不再产生恐惧心理,并促进其良好的性道德观的形成。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这部分重任,但更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性教育环境,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青春期的教育心得体会篇5
参加了在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由计划生育协会举办的“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培训班。
通过这一课程的培训我认为,青春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目前在校、闲散在社区的、以及年龄处于10—24岁的青少年,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教育宣传方面的服务。通过为期2天的培训,不仅使我学习到了性的知识、性行为带来的后果,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预防意外怀孕、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以及未来家庭的计划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授课填补了对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这一环节上的不足,增强了要做好对青少年在性健康心理上的重要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与青少年的接触中可以适当普及一些青春期性健康的一些知识,对于一些有更加深入了解性教育方面的青少年,可以个别对其进行心理上咨询与辅导,或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让社青能对性健康教育有所的了解,帮助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青春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参加这一班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帮助未婚的青年坦然的面对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学习性与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提高自我风险评估以及同伴/伴侣沟通的能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
1、获得帮助的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也会变得逐渐的外向起来,并且还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这个时候他们总喜欢独立的思考问题,但当事情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初出茅庐的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家长的帮助。并且这个时候的孩子通常都十分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家长不妨提点一句,这也许会让他们茅塞顿开。
2、朋友的交往需求
一般情况下进入初中以后就已经算是进入青春期了,这个时候孩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时也开始接触各种不同锌的面孔以及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部分,而在我们看不到的一部分中,孩子的情感以及思想也开始逐渐的发生变化了。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而一旦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所依赖的对象就发生变化了,他们会将目标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以后的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些是我们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
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甚至还不会明辨是非,因此在挑选对象的时候经常会凭感觉,谁成绩好就喜欢谁,谁会打架就喜欢谁,这样的喜欢是非常不成熟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对话让孩子了解这一点,这样才不耽误孩子的学习。
3、合理的物质需求
我们日常的生活主要是靠各种物质组成的,因此对物质的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而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虽然表面上还是比较在乎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的物质,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物质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一般都不追求个性化,多半是更喜欢自己从众,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露水。
而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在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之后,大部分孩子开始彰显个性同时还会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很多男孩在群体中学会了抽烟、喝酒,而女孩则学会了化妆、染发,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向成年人看齐,同时在小群体中更好的标榜自己。
对于这些情况,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用不以为然的态度去对待,也许你会以为他们是在逞强,但这却是他们渴望长大的标志。因此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家长应该适当的给与一些合理的物质需求,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这样才能让他们走正确的道路。
4、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情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他们会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这个时候都会各自围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或者是男生,同时还会对某个人带有一种淡淡的喜欢。
这个时候的男孩以及女孩都非常的拘谨,而这正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因此家长朋友要注意,在孩子对异常有兴趣的时候不应该盲目的阻止,因为这也是他们人生成长的一步,只要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不影响孩子的健康,孩子可以试着让孩子去多接触异性。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家长应该松弛有度。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善于与人相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