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心得体会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我们写好教学反思之后,也要认真检查一下,一份有意义的教学反思是建立在实际的教学任务之上的,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篇1

每次讲完课,我都忍不住反思:学生学会了吗?听懂了吗?今天课堂结束,我开始梳理自己的讲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课文以陶罐和铁罐精彩的对话以及对它们动作、神态的描写,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个谦虚友善和傲慢无礼的人物形象,从而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人物形象。

本节课,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所以在课前通过让学生自读任务单,观看微视频,自读课文圈画重点等方法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铁管傲慢的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管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抓住重点的词句品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陶罐和铁罐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给学生在习作方面以引领。

二、多种形式朗读,明白蕴含道理。

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环节,我不是抛砖引玉,而是鼓励小组自我展示,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朗读后我又一“竞赛者”的角色来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把朗读时要注意的语气、神态、动作呈现给学生,与无形的教育达到了有形的目的。在我的激励下同学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这时学生就会主动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诠释人物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自然对于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领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学到的、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学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老师!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篇2

这一节课,从开始准备到最后呈现,经过了多次修改。在这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我苦恼、纠结、煎熬,不断推翻自己,最终豁然开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到了锻炼,有了不少收获。

这次执教的课文《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有以下几个特点:充满想象与幻想,常用拟人化的手法,故事生动有趣,曲折离奇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一个道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以对话推动情节,通过对话、神态描写表现人物个性品质这两个点都可以作为本课的语言训练点。考虑既要帮助孩子们建立一种文体意识,又要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同时也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接受程度,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描写,表现铁罐傲慢无礼和陶罐谦虚的个性品质的手法;初步了解童话,对童话所阐释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

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形式,故事浅显易懂,情节曲折离奇,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体。因此,我认为学习童话故事的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充满童心童趣、富有趣味性、让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如何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呢?分角色朗读表演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课堂上,在孩子们找到了提示陶罐和铁罐对话时神态的词语,并且对这些词语有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我提出要求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且将每一处对话的提示语剔出来,放在这一处对话的前面起一个提示神态表情的作用,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尽情地去展示表演。《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正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演塑造出了自己心目中陶罐和铁罐的形象。“表演者”“卖力”地表演,“观众们”也都看得津津有味,课堂也就趣味盎然了。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遗憾的一点是:我与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我的表情、动作、语气还不够到位,还不够夸张。朗读童话除了要求准确、流利以外,关键是“化妆”好角色。朗读时可以适当地把声音“化化妆”以加强表现力,朗读的音色因角色不同要有变化。为了逼真地表现出作品中的角色,可以进行模仿、夸张等。课堂上我没有做好这一点,对于角色的表现力上就差了些!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这样,才让我们不断追求,不断完善。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篇3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从语用角度来说,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也不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该做些什么努力呢?认真解读文本后,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抓住神态、标点、称呼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教学难点为“在语境中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并能运用。”

第一步,围绕“奚落”一词,通过找找近义词“讥讽、嘲笑、挖苦”来理解“奚落”的意思。

第二步,学生自己读读2—9自然段,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学生一下

子就找出了铁罐说的四句话。

第三步,想一想,圈一圈,从哪些关键地方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通过读文,学生找到了铁罐的神态“傲慢、轻蔑、恼怒”,发现了标点“!”和反问句中的“?”并通过表演、分角色对读等把铁罐说的话读得入情入境。我告诉学生还有别的地方也能看出铁罐的“傲慢”,但是学生一直发现不了。后来寿玲丽同学问我是不是“称呼”,大家恍然大悟,“陶罐子”、“懦弱的东西”这些不礼貌的叫法不正说明铁罐的傲慢无礼吗?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有效地理解了像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用难听的'话来挖苦、嘲笑、讥讽、数落陶罐,就叫——奚落。

第四步,面对铁罐的种种奚落,陶罐又是怎么面对的呢?找出描写陶罐的语句,读一读,也从神态、标点、称呼来说说。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立刻就从语言文字和朗读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句子,请你选几处摘录下来。陶罐的心平气和、谦虚有礼。

第五步,让学生把课文中写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句子,选几处分别摘录下来。

这样的教学,既突破了重难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下节课我打算让学生用上神态词、标点和称呼来写话,把学到的积累并加以运用,才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有帮助的教学。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篇4

随文识字是本课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像“谦虚、恼怒、价值”等都是要写的字,随着文章的读板书出来范写指导。文中出现的生词,比如“懦弱”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说文解字,从文字的部件结构入手思考,无形中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这同时也渗透了解词辨字的方法。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是换词,总之就是先带给方法,然后把理解的意思送进文中读。

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课堂上,透过各种形式的`读,略读、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资料,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按照自己的设想进展很顺,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缺少小结、质疑和写法的引导,板书凌乱,教学中读的设计层次感不够突出,朗读形式单一,齐读太多,这些都源于教学机智不灵活,要继续提高自身潜力。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篇5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教学重点为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由于在第七单元中类似课文已经学习过,再加上本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实际,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 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通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篇6

教学一开始,揭示课题后,要求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并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想一想:在达尔文和小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边读边识字,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自己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将识字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的识字量不同,这样增强了学生识字自主性和主动性。在低年级阶段,我不提倡老师范读。低年级课文短小。老师一范读,学生凭临时记忆,大部分字就顺下来了,学生未必能真正解决生字问题。老师不范读,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这样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对生字进行细致的分析,放在学文之前,学文之中,学文之后都可以。重要的是要把握识字的重点。 "会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教法上是有区别的。"会认识的字"的重点在字形,要让学生记住它。对于识字方法,老师不必去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尊重他们自己的.记忆方式。片段中,"外"这个字,一个孩子用比较法,与学过的"处"字相比较进行记忆,而另一个孩子利用字形特点创造字谜法"多半个萝卜"进行记忆。 "捉"字的识记,那个孩子则探究字源,借助偏旁理解字义进行记忆。老师切忌对字形分析的繁琐,而应教给学生一些识字的策略和方法,为他们以后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篇7

课上完了,现作一点反思,愿得到同行的指点。

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我想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它的内涵。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为人民的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做。

在朗读指导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好多学生甚至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表的生物教学反思精选5篇

数的运算3教学反思精选8篇

语言(虎和兔)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小学语文s版教学反思精选7篇

认识8-9教学反思精选7篇

八上数学教学反思精选7篇

矛与盾教案大班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小学语文四上教学反思精选7篇

大班沉与浮教学反思精选7篇

6和7的相邻数教案反思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6143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