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述职报告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案5篇

一份具有实践性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厘米和米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案5篇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1页到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学情展示:

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

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归纳小结: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六、巩固提升: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1、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

七、板书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测量长度

教学内容:

课本4页到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

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

2、看一看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从图中看出铅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取整厘米数)

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

3、量一量

??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

(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没削过的铅笔,长( )厘米。

②量数学课本,长( )厘米,宽( )厘米。

③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2、发展性练习

量一量下面两个图形每边的长度。

3、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

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略)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纸条、小方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刻度尺

1、米尺和厘米尺做比较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一般都有什么呢?

生:铅笔、橡皮、尺子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手拿米尺)问:尺子上用来做什么?

生:量东西的。

师:观察你们手上的尺子和老师手里的尺子,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引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师: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在量像数学书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好吗?

2、(出示尺子)请你观察一下学生尺上都有什么? 通过观察认识刻度、0起点、cm(课件作相应演示)

二、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1厘米(1)看一看

师:在我们的尺子上,你认为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0-1是1厘米

追问: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吗?

生:1-2 问:为什么终点是2,你怎么可以说是1厘米呢?

(2)想一想 说一说

师:那从4到几是1厘米?

生:4→5 师:不说4,还可以说4到几。

生:4→3 师:看8到几是1厘米。

生:8→9 8→7 小结:在尺子上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比一比

师: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吗?(生拿尺子比一比,学具小方块的长度刚好是1厘米,用手拿着小方块比划。)

(4)体验

a、师: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短(板书:1厘米 短)

b、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小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是个单位,0到4之间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0到3之间有3个1厘米,所以是3厘米。

(2)出示练习:

4厘米里面有()个1厘米 7cm 里面有()个1cm 6个1厘米是()厘米 8cm里面有8个()

三、量一量

1、师:刚刚我们已经在尺子上认识了1厘米,还找到了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那你能用尺量一量桌面上红纸条的长度吗?(出示纸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尺量。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1)尺子放正。

(2)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3)右端对准数字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小朋友们自己已经找到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下面有三位小朋友在测量铅笔,谁的方法是正确的呢?(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判断。)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1)铅笔刀长()厘米,线段长()厘米。

(2)下面哪条线段长,长多少?

(3)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3、在有障碍的情境中讨论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兴吗?

生:高兴!

师:可是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看,我刚新买的一把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还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1)用折断的尺子量铅笔,怎么量?(学生讨论)

(2)出示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测量橡皮,学生读出铅笔的长度。

4、大约几厘米

(出示测量纸条的图,请学生说出长度)

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四、回顾总结、延伸讨论

1、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最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们的帮忙

问题一:我想知道我手腕的长度,该怎么量呢?(纸条绕一圈,量纸条的长度,用软尺)

问题二:我们用厘米做单位量出了很多物体的长度,那你用1厘米做单位量一量从我们学校到你家有多远?(太难了,不好量,看来厘米只适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对于比较长或非常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呢?引出米等更多长度单位)

2、小结:我们班同学知识可真丰富,懂得真多啊。咱们以后还会学到这些知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五、练习设计

1.量一量你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能力目标: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作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

教学难点:

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准备: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学习。

(一)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条线段,谁能说说你看到的线段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说一说。

(二)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这条线段长多少厘米?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三)你会画一条线段吗?

1.让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画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3.评判学生所画的线段,让学生说说谁画的好,好在哪?是怎样画的?

4.能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学生试画,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5.小结:画线段时,要注意从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巩固练习

量一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线段的理解个别学生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对于当线段斜着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断,也就是学生对于线段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在练习课上教师要加强训练与指导。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画、量探究厘米与米长度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与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20厘米),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纸张,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把米尺和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我会数:

1、数出1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厘米有多长?

教师指名两个同学回答,注意引导大家发现两位同学叙述与演示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直尺上两个相邻刻度线(数字线)之间的长是1厘米。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1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1厘米。

2、数出2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2厘米有多长?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4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2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2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16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2厘米。

(4)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数出2厘米?引导学生发现:从1刻度线划到3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2厘米。或“倒着数”:从19刻度线划到17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2厘米。

3、数出5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5厘米有多长?

(2)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数出直尺上的5厘米:

a:从0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5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5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5厘米。

b:倒着数--从20刻度线划到15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5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5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5厘米。

(3)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数出5厘米?

引导学生发现:

a:从1刻度线划到6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6刻度线划到11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1刻度线划到16刻度线长是5厘米。

b:从2刻度线划到7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8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4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5厘米。

c:用以上两种方法“倒着数”。

(4)教师用上述方法引领学生一起数出5厘米。

4、数出10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0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会发现--

a: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0厘米。

b: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11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12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9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0厘米。

c:用以上两种方法“倒着数”。

(2)教师用上述方法引领学生一起数出10厘米。

4、数出1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米有多长?

引导学生发现:老师桌面上的直尺长是1米;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的直尺长是1米;1米=100厘米。

(2)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我们一起数出100厘米来好吗?哪个小朋友能利用直尺(米尺)把100厘米数出来?

估计学生可能有两种--

a:从1开始,依次数到100。

b;以10厘米为单位来数。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反思,从而说明:用第二种方法数要快。

(3)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数出100厘米(学生每个小组一把直尺):

先以1厘米为单位数出直尺上的'第一个10厘米,既从1数到10;然后以10厘米为单位依次数出100厘米,既从10数到100。在数的时候注意提示学生每一个长度都是从0开始的。

二、我会画:

1、用直尺画线:

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

2、用直尺画两条任意长的线:

先让学生独立画,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说己是“怎么画的”:如2厘米,有的同学是从0刻度线画到2刻度线,,有的同学是从5刻度线画到7刻度线等等。最后教师结合上述实例引导学生画线时要注意的事项:画线时一般从0点开始画,直尺按住不动,一直画到终点的刻度,不能超过终点的刻度。

三、我会量:

1、量图形边长:

2、量实物边长: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学具材料: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棱长为整厘米数),测量边长。让学生感悟长方体、正方体棱长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如果要测量黑板的长、窗台的高、教室的长,应选用什么工具?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开展每一个活动,汇报测量结果。

四、课堂: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认识数字4的教案推荐5篇

方向的认识教案5篇

认识13的教案模板5篇

小班认识数字3的教案5篇

认识角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

认识7的教案精选5篇

力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

认识1和5教案推荐8篇

认识1和5教案优秀6篇

小班数学6的认识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903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