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策划的教案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制作纸浆京剧脸谱并装饰。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工艺美术制作课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
(四)、教具学具:
脸谱资料、铅笔、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歌曲]《说唱脸谱》,你们了解脸谱吗?
让我们一起走近脸谱,(板书京剧脸谱)
[播放课件]。旁白:脸谱起源于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成熟于京剧。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脸谱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一般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黑色一般表示刚正猛直、正义凛然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蓝色一般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形象,如清代绿林好汉窦尔敦。
白色一般表现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黄色一般表现枭勇、凶猛的人物形象,如典卫。
绿色一般表现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金银色一般表现各种神怪形象。如牛魔王。
大体分为五种谱式:
①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 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脸谱具有怪诞神奇的形象,斑澜迷离的色彩,精巧风趣的'寓意,节奏明快的黑白色块和变化流畅的线条,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目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装饰、火柴盒上、钥匙链上、扑克牌上、模特时装上、大街的雕塑上到处都是京剧脸谱,脸谱已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得到海内外人士的认可和欢迎。让我们也为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做些贡献吧!
二、示范制作步骤:
1、 在白纸浆脸谱上用铅笔画上初稿。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填色,勾边。
3、刷上清漆。
4、装饰脸谱。
三、你们也来做一做吧!你也可以的。
四、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五、自评、互评、师评。
六、总结拓展
脸谱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也有待于传承和发扬,尊重文化传承,但不一定要保持畏惧和膜拜,我们也要勇于创新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分组接唱、加衬词不同的手法来演唱《戏说脸谱》。
2、通过在看、学、唱中进行趣味创编,鼓励幼儿大胆演唱。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走台步上场、亮相。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上场的?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京剧里的台步和亮相。
二、复习京歌
1、幼儿演唱《戏说脸谱》。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或表情演唱京歌。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神气;“白脸的曹操”奸诈;“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最响亮。)
3、引导幼儿在适当的乐句后“叫好”。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京剧脸谱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虽然不是孩子们经常遇到的熟悉事物,但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孩子,符合孩子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孩子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孩子的创造能力。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而后在欣赏的基础上,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以脸谱色彩的绚丽及表情的夸张来吸引孩子,让他们对"对称""夸张"的美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与尝试,进而自主创作。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脸谱的艺术特点、色彩等知识。
2、能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绘制脸谱。
3、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自己绘制脸谱的乐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准备
1、视频《说唱脸谱》
2、ppt课件,油画棒空白脸谱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京剧脸谱的色彩和代表的性格特点
难点: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大胆设计脸谱
五、活动过程
(一)播放《说唱脸谱》视频,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师:通过视频?你们都观察到什么。对这就是京剧,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之一,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评析:通过观看视频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初步感知京剧,萌发喜爱京剧、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脸谱,简单了解京剧简单的知识和脸谱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1、感受京剧演员们特有的服装和脸部的色彩。
师:唱京剧的人很特别,我们来看这张图片,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的脸上是怎么样的?
评析: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演员脸上的表情和色彩,因为孩子们对演员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很感兴趣,但忽略了脸上色彩的丰富性和表情的夸张性。
2、欣赏讨论京剧脸谱的颜色及图案代表的意义。
师:唱京剧的人脸上画了一张张大花脸,我们叫"脸谱"(出示脸谱字卡)。你喜欢哪个京剧脸谱?它上面有什么颜色、图案呢?你知道这些颜色、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吗?
教师小结:在京剧里有红、黄、蓝、绿、黑、白等,色彩鲜艳,一看就很吸引人,观众可以从脸谱的颜色上分辨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如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颜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
(三)欣赏京剧脸谱中对称的表现形式。
师:京剧脸谱和我们不化妆的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都有眼睛、鼻子、眉毛、嘴巴、牙齿、耳朵)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京剧脸谱上的图案、花纹和颜色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对称的,眼睛、嘴巴、眉毛、胡子用夸张的方法,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评析:这一环节借助课件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观看脸谱图片,感受脸谱色彩的鲜艳及表情的夸张,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四)幼儿创作给脸谱涂色。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张已经勾好线条的京剧脸谱,我要帮他化化妆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自己动动手帮它们化化妆?
幼儿给脸谱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师事先准备勾好线条的脸谱,让幼儿在已有欣赏经验的基础上给脸谱涂上鲜艳的颜色。
(五)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感受其中的美。
2、让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点评。
师:谁来介绍下自己的作品?
评析:通过自评、互评脸谱作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闪光点。点评时应引导他们从脸谱颜色、纹路、图案的对称性进行评价,进一步感知脸谱色彩的鲜艳及表情的夸张。
(六)活动延伸。
师幼戴着京剧脸谱一起游戏。
六、活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多种手段,让幼儿初步感受戏曲的魅力,拉近幼儿与戏曲的距离。整堂课,幼儿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孩子们首先被《说唱脸谱》深深的吸引住了,很感兴趣,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知道了脸谱是戏曲的代表;然后,观看图片,欣赏脸谱,感受脸谱造型、色彩,发现脸谱对称的规律;最后,动手制作,尝试创作对称脸谱,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尝试创作脸谱,在这一步中有一些不足,由于要求提的不到位,使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只是注意到了脸谱的对称性。在一些绘画与粘贴的技巧上有一些不足。
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本节活动很感兴趣,教学目标也完成的较好。在本节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4
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习。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5、大班艺术活动戏说脸谱有感教案反思
?戏说脸谱》是大班"成长快乐"主题艺术领域的一节歌唱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提出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与审美情趣;二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回忆对既有人物脸谱的认识。二是让幼儿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与韵味。第一个目标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加深,同时初步培养幼儿对国粹京剧的兴趣。第二个目标是引导幼儿学唱具有京剧韵味的歌曲《戏说脸谱》,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魅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孩子会唱容易,可是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却很难。
根据这两个活动目标,我在活动前先给孩子进行了关于脸谱和面具的知识准备。平时幼儿已经认识了各式各样的面具,因为面具是幼儿常见、常戴的爱不释手的玩具,比如:孙悟空、奥特曼、各种各样动物面具等等,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认识更多新奇的面具,我把暑假旅游参观博物馆的照片带给孩子们看。另外,还在家教园中请家长配合带一些资料来丰富资料区,让孩子们自由观看和讨论。在美术角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京剧的人物脸谱,让孩子们自由学画,同时在故事课上用一个个小故事介绍脸谱人物。这样通过欣赏、绘画、制作、游戏、舞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面具"。
有了这些活动的铺垫,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歌唱活动《戏说脸谱》自然会得心应手些。我按照一贯的教学程序,课前准备了各种脸谱、挂图、碟片等。导入部分我出示了许多脸谱,幼儿兴致勃勃,因为活动前已经熟悉,所以幼儿对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和性格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导入部分进行的顺利流畅,为学唱歌词做好铺垫。有了这些知识准备,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对歌词内容进行朗诵。开展部分欣赏唱段《说唱脸谱》,引导幼儿说说与平时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对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京剧唱段。活动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可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开展部分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快就学会哼唱了,但是,毕竟对京剧很陌生,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很难,特别是后面的`"啊",尾音此起彼伏,高低长短都不同,总是唱不好。无奈,我便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反复唱,还是唱不出京剧的韵味。孩子渐渐不感兴趣了,没办法活动就草草结束了。感觉活动的难点完成得不够好,成了本次活动最大的遗憾,得想办法补救。于是,我决定为这次活动延伸一个课时,来弥补第一课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
在设计延伸活动时,我仔细的回忆了上次活动的过程,同时反思遗憾之处的原因。其实活动的遗憾之处不能怪孩子,因为我自己对京剧唱法就欠缺韵味,怎么能教好孩子呢?为了上好第二课时的活动,我苦下了一番功夫。先是继续给孩子们讲些关于脸谱人物的故事,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又在网上找了一些京剧段子,反复的听唱,对着镜子找感觉,为了更深情并茂些,我跟朋友借了套戏服,真真切切过了把戏瘾,孩子们看了我的表演,高兴的手舞足蹈,学的有模有样。我把第二课时变成了个戏曲表演。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这次活动充分的体现了师幼间的互动性、参与性。一方面加深了幼儿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促进幼儿在感知京剧内涵中表现自我和创造自我。活动过后,家长反映孩子回家都嚷嚷着要看戏曲频道,都成小戏迷了。说张老师会唱戏,看看电视里有没有张老师。我乐了,终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就是幸福,哈哈……孩子们成了我的粉丝啦!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次活动,重点并不是幼儿把这首歌唱的有多好,而是培养幼儿对我国国粹京剧的兴趣,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而不是枯燥和压力,让他们在课后还能保持对京剧的兴趣并回味无穷。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2.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脸谱的艺术美,尝试用对称的方法夸张表现脸谱特征。
2、感受浮雕脸谱的立体感,能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体面具。
活动准备:
1、用京剧脸谱图、幼儿绘画作品“京剧脸谱”、京剧脸谱面具等布置陶艺室。
2、刻画工具、旧报纸、竹箩筐、瓷盘等若干。
3、陶泥人手一份,泥拍子人手一个。
4、京剧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交流京剧脸谱的特征。
(1)教师:看,我们的陶艺室周围挂了什么呀?
(2)教师:关于脸谱,你知道些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
(3)教师:脸谱是一种神奇的化妆艺术,它与我们的脸一样,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左右是对称的,只是它用了许多的线条和色块使五官变形了,有的眉毛竖起来,很凶恶,有的眼睛弯弯的,很滑稽。
●前期的知识沉淀,丰富了幼儿的文化知识,激起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丰满的环境创设都来自孩子们自己的手笔,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习从平面到立体的创作。
2、欣赏立体面具,激发幼儿联想创作。
(1)出示立体的京剧脸谱,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与平面脸谱的不同。
教师:脸谱确实非常漂亮,一些艺术家把它做成脸谱面具挂在家里。瞧!我这儿就有一个呢!仔细看看,它与画的脸谱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观察、交流)
●利用比较观察法,引导幼儿发现平面与立体的区别。
(2)教师:今天请你们也来当艺术家,设计一个漂亮的脸谱面具。你们会用什么方法使脸谱凸起来呢? (幼儿想象)
(3)师幼共同付论、探索,教师示范使脸谱变立体的方法。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1)教师:我们周围也有一些材料,你能不能借助这些材料使脸谱凸起来呢?
●辅助材料的添加,使幼儿的创作空间更为广阔。
(2)教师:是不是很想动手试一试呢?先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准备设计、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脸谱?想好了就开始吧!
(3)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装饰的时候要仔细,注意左右对称。看一看,脸谱的五官变了吗?看上去怎么样?
●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有创意的地方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能力稍弱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鼓励先完成制作的幼儿欣赏同伴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4、作品。
(1)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作品,请幼儿说说:你喜欢哪一个脸谱面具?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为京剧脸谱涂上漂亮的颜色,使作品更加完美。
☆区角活动 ①表演区“京剧脸谱秀”:各种脸谱,让幼儿进行表演。②美术区:收集各种脸谱图片,供幼儿欣赏;各种纸、毛线或泥巴,让幼儿创作脸谱。
☆环境创设 收集各种脸谱布置活动室。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尝试用京剧里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
环境与材料:
1、熟悉音乐。
2、窦尔敦、关公、孙悟空、曹操、张飞的脸谱各一张。幼儿自制脸谱。
3、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一次备课
一、欣赏脸谱,理解歌词
1、教师出示脸谱,请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脸谱。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人物: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
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雄无比;
花脸的孙悟空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
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时喳喳乱叫,
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见。
二、欣赏脸谱,学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在范唱的过程中唱到哪个人物就出示哪个脸谱。
2、结合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编相应动作,并试着边唱边表演。
3、引导幼儿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
三、佩带脸谱,学表演
幼儿戴上自制脸谱,随歌曲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孩子对京剧可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京剧中奇特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我们班又是以闽南高甲戏为特色,高甲戏与京剧间或多或少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孩子们对该活动特别感兴趣。
首先,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京剧、京剧脸谱的了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在欣赏歌曲后我利用与歌曲歌词相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歌词,让孩子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幼儿学唱歌曲环节,我采用了听旋律、用儿歌的形式说念歌词、合演唱的形式逐句将歌词唱出来,并配上了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内容,效果很好。
再次,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来了解京剧的唱腔。在第二次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居然能跟着音乐节奏哼起来,虽然谈不上什么韵味,但很投入,孩子们特别开心。
最后,在完整表演的环节,我利用互动表演唱的形式让孩子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唱再一次掀起了活动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孩子充分展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