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述职报告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模板8篇

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大家务必要注意与时俱进,一篇内容全面的教案是可以提升我们教学质量的,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模板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篇1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数据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所以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情境预测——尝试动手制作——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等。

三、说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几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一):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这里我设计了简单的统计方面的概念练习,让学生回忆三种统计图名称及各自的特点,以便新课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又分两个层次:

1、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教学时,我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学生喜爱的蓝球运动,并出示教材中的问题情景。这个问题情景使学生很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通过自己推测哪种投球距离较远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先出示统计表推测,紧接着我设疑 “虽然从这个统计表中也能比较出哪种方式投球距离远一些,但不直观,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由此引出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并让他们回顾了制作方法。

2、设置悬念,合作探究,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

第一次设问,从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比较出哪种方式投球距离远吗?够不够直观?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第二次设问:怎样做会更直观?引出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让学生尝试完成统计图,并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探究新知。

1、引出课题

在这一环节教师先与学生共同观看制作过程,最后以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并板书。

2、总结概念和优点

在学生知道了这样的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我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学生完成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实现了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3、读图,提取数学信息。

在这里我让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数学信息,最终得出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投球比双手投球距离要远。只有4号和6号是一个特例。

(四):尝试应用,巩固知识

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经历完成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过程,对新的知识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并根据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建构框架。

(六):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设置了两项作业。

1、考查学生技能,完成“试一试”的第三小题,让学生由统计知识再回归到本学期的百分数应用题,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通的。

2、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再次的验证我们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5=(20×10)÷(×)=()

2、

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12:16=12÷16=12/16=3/4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运用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尝试化简。

(4)汇报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18):(2/9×18)=3:4

②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100):(2×100)=75:200=3:8

③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2/9=3/4

(7)小结: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2、4、5、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课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篇4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去“大清花”饺子馆吃了一餐饺子,味道可真不错!一共用了168元,收银员找钱时还主动给了我一张发票,你能评价一下这种做法吗?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板书:230×5%=11、5(万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6、看来同学们没吹牛,确实会算营业税了,关于其它税种的计算还有什么问题或难以理解的地方吗?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会算个人所得税的请举手!看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靠自学还真有点难度,不急,我们一起解决它!哪些人要交个人所得税?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好吧,就透露这个秘密给你们,我上个月的工资收入是2100元,奖金是380元,该怎样算我的个人所得税?

板书:2100+380—2000=480(元)

480×5%=24(元)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依法纳税的!

三、练一练

练一练1—4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借助网络、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了纳税中的数学问题,知道了运用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的方法来计算要交的税!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没有疑问?

如果没有,那老师这有几个话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主题

1、你能为自觉纳税设计一句广告语吗?

2、如果我是税务稽查员,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3、我们能为纳税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纳税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7页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实践操作。

1、折一折。

每人准备一个圆,请同学们想办法找出圆心。

2、小组活动:剪几个圆,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3、汇报: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4、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r=d/2。

二、尝试练习。

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4条

长方形:2条

等腰三角形:1条

等边三角形:3条

圆:无数条

2、要求学生剪出书本第7页做一做的三幅图,沿中心点a转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画出对称轴,集体交流。

4、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实际测量,集体交流。

5、练一练第五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使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圆的轴对称性和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引导学生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旋转对称性,以及圆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掌握圆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存在问题:对于画对称轴,学生掌握得层次不齐。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篇7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巩固练习

1、三成=()%;五成六=()%;八成三=()%;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 5 8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d c=2r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d c=2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 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 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1)3.148

(2)3.1482

(3)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xx.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作业。

p65-66 第3、6、7、9题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 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7篇

六年级上册作文最新8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6篇

小六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

小六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篇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总结8篇

有你真好六年级作文上册作文8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5篇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634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