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要会写的文件,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十的教案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十的教案篇1
教材简析:
11-20各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及2个十合成的数,学生要理解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因此,教材先联系小棒直观表示这些数的含义,再利用计数器分析各个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通过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有顺序地说一说,同桌之间先说,点名说。(电脑演示)。生回答。(同桌之间说一说,小组合作雏形)
2、摆出10根小棒(电脑演示)
3、如果1根小棒是1个一,那么老师带来了几个一,我们一起数一数。
4、变魔术(此处老师语言要有神秘感),10根捆成1捆,电脑演示。师接着问,一捆里面有多少根,一捆里有几个十。
5、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贴10根小棒,下面写10个一)捆成一捆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贴一捆,1个十,最后在中间加上“是”)。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师: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色)
(此处时间不用长,6分钟左右结束)
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卡纸上摆一摆?听清楚老师的口令,说开始摆再摆。(卡纸上贴有双面胶,便与展示)估计会有一根一根摆,还会有摆成1捆2根,展示两个个学生的摆法,做对比。(直观对比,学生直观感受一捆,深刻感受一捆的好处)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请个别同学说一说12的组成。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学会摆小棒了吗?
1、不要动手,脑子里想一想,怎样摆出“11”,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请个别学生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电脑演示1捆和3根,请同学们说一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
3、你还能说一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吗?注意要说我们没有说过的数(同桌之间说一说,注意反馈不会说的同学),自然过渡到19。(11是让学生说摆法,13是看小棒认数,变换多种演示练习)
4、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怎样?
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追问:几个十是二十?(板书:2个十是20)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四、巩固练习:
1、请女生从7读到17,男生从10读到20。(同桌之间数一数)
2、想想做做第4题,“火眼金睛”。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草莓,给你3秒钟的时间,你来猜一猜老师带来了多少草莓?(电脑演示,出示图片,3秒退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为什么不猜5个,为什么不猜30个,初步感受估算,不是乱猜。谁有好的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是多少?(数出10个圈一圈)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正确答案是14。在草莓图的基础上估算小伞图,数出10个圈一圈,验证答案。(此处培养学生数感和估计能力)
3、翻书游戏。翻开书本第10页,再翻到第13页,第15页,第20页,第18页,第15页,第11页最后回到第10页。(此处感受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变化)
4、想想做做第5题,感受生活中的数。
板书设计: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教后反思:
1、学过本节课后,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初步理解了“10个一是1个十”,培养了学生初步估计意识,发展了数感。
2、通过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认识20时,让学生自主摆小棒,并通过交流、讨论、比较来引导学生理解2捆就是2个十。
认识十的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36根小棒,挂图,卡片;学生准备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演示,强化感知
1.摆小棒(小黑板出示)。准备题:用/摆一摆。
①每堆2根,摆6堆,有6个2根。
②每堆3根,摆4堆,有()个3根。
③每堆4根,摆3堆,有()个4根。
(1)师生一齐摆小棒。先摆1个2根,领学生说"1个2"。
再摆1个2根,提问:现在有几个2?
教师边说大家一起摆完6堆。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
提问:你摆了几堆小棒,每堆几根?
教师指着黑板带领大家数小棒:1个2,2个2……6个2。
提问:我们都摆了几个2根?
请小朋友看着自己摆的小棒数一数,再一齐数一数。
(2)指导学生摆小棒:每堆3根,摆4堆。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
提问:你摆了几堆小棒,每堆几根?
教师指着小棒让大家数:1个3,2个3,3个3,4个3。
提问:你刚刚摆了几个3根?
(3)学生独立摆小棒:每堆4根,摆3堆?
学生口答,教师演示:
////////////
学生指着小棒齐数:1个4,2个4,3个4。
2.指导学生自己看书。
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看第12页的准备题,读一读,再指着小棒数一数,并且在括号里填数。
校对后再读一读。
3.数一数。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5,5,5,5。
提问:黑板上有数几?有几个?
齐数:1个5,2个5,3个5,4个5。
二、借助直观,理解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手里拿着什么?这束花有几朵?有几个3?
教师边贴边让学生数:1个3朵,2个3朵,3个3朵,4个3朵。
提问:我们一共贴了几束花?每束花都有几朵?有几个3?
再让学生数:1个3,2个3,3个3,4个3。
要求一共有几朵花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3+3=1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几个3相加?
板书:4个3相加。
4个3相加我们可以写成3+3+3+3,如果100个3,1000个3相加,我们也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计算几个几相加的简便方法一一乘法。
出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4个3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同时板书)
3×4=12
像3×4这样的.算式就叫做乘法算式,齐说"乘法"3×4表示4个3相加。"×"这是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齐读"乘号"。
完成板书:3×4=12
…
乘号
"3×4"读作3乘以4。领读,齐读,指名读。
练一练:读乘法算式。
2×35×4
提问:4个3相加,可以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哪种方法简便?
2.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
①图上每个校上有几个山楂果?有几个枝?有几个2?
②要求一共有几个山植果,用加法怎样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2+2+2=10
③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几?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是相同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加数叫做相同加数,读"相同加数"。
④相同加数是几?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同加数是2。
相同加数是2,就在乘号的前面写2。
有几个2相加呢?我们来数一数,1个2,2个2,3个2,4个2,5个2。
有5个2相加,我们就在乘号的后面写5。
边说边完成板书:2×5=10。
领读算式,齐读算式,指名读算式。
"2×5"表示5个2相加,齐读。
边说边完成板书:"2×5',表示5个2相加。
⑤指出:写乘法算式时,要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把几写在乘号的后面,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2+2+2+2+2=10"的相同加数是2,就把2写在乘号的前面,有5个2,就把5写在乘号的后面,表示5个2相加。
3.小结:
比较例1和例2,每道题都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哪种方法简便?
像求4个3相加和5个2相加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写乘法算式时,先写什么数,再写什么数?
教师强调:先要找出相同加数是几,写在乘号的前面,数一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在乘号的后面写几。
4.指导看例1、例2,看图数一数,读一读,再填空。
三、多种练习,深化新知
1.做"想想填填"第1题。
先让小朋友说一说图意,再填写,提醒学生要先写相同加数,然后订正,对做错的同学给予帮助。
2.口答。
出示卡片4×3、2×3、4×6,指定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表示几个几相加,说错的注意纠正。
3.做"想想填填"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订正。
4.做"想想填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其余座练,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所写的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订正。
6.做练习四第2题。
指定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在书上画一画,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7.作业。
练习四第3题。
认识十的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9例1课堂活动1练习一1、4
二、教学目的:
1、提问学生认识人民币吗。
2、通过购物的情景图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需求。
3、让生明确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及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四、教具准备:
面值不等的人民币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情景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生交流,汇报)
师: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场里的商品应有尽有,购买东西的人也很多,我们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知道人民币有那些吗?根据生答,师板:元、角、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请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手中的人民币面值)
生交流
师:你们知道20元、50元、100元背面的图案,防伪标志吗?
(生小组交流)
师小结:20元背面的图案是山水图,他的防伪标志是荷花。
:50元背面的图案是黄河口,他的防伪标志是工人叔叔。
:100元背面的图案是山,它的防伪标志是毛主席头像。(生观察)
师: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请你告诉小组的同学。(生交流,汇报)
时:还有新版的10元、50元、100元、纸币1分、2分、5分、硬币1角。
(三)练习
1、课堂活动1
师:图中所表示的是兰兰,方方,源源,丁丁为希望小学捐的钱,请同学们数一数,他们各自捐了多少,然后填出来。
(生完成,订正)
2、练习二1
师:同学们在购物要付的钱下面画o
3、练习二4课后调查
(师出示硬币1分)
师:他的面值是多少呢?(1分)10个1分是多少?(10分)
你知道10分与1角谁多谁少?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同桌讨论,汇报)
认识十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小芳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情况。
(2)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连一连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
3、情感态度目标
(1)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
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表表盘、钟面图片
学具:学具盒中的表盘、“快乐的星期天”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也想加入到我们的学习中来。她的名字叫小芳,她给我们带来了她一个上午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小芳的上午)
1、尝试认表。
(1)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
提问:①、小芳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六时刚过一点点的时候刷牙)
②、你是怎样认出时间是6时刚过?
情况一:认为是6时,教师引导:看一看分针正好指向12么?分针刚刚走过12,应该是6时刚过。
情况二:认为是6时3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情况三:认为是6时刚过,教师引导6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6,
分针正好指向12;而现在时针刚刚走过6,分针过了12,
应该是6时刚过。
教师小结:分针刚刚走过12,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刚过。
(2)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上第二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
提问:①、这是什么时间:(快8时)
②、为什么认为是快8时
情况一:7时55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
现在时针接近8,快要走到8;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8时。
情况二:8时55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进行辨认,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情况三:快8时,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师小结:时针接近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就是快几时。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尝试认表,教师帮助总结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特点。】
(3)第三幅图,是9点整,学生认读没有困难。问学生:你是如何认读的?(9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向9,分针正好指向12)
(4)第四幅图,放手让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读的。
(快10时现在时针接近10,快要走到10,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10时。)
2、说一说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又学会了认读新的时间,现在同学们把时间和小芳在做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从小芳的身上,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3、比较、区别
老师出示两个钟面,一个是12时刚过,一个是快12时
读出两个钟面的时间,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学生反馈总结
(12时刚过的时针刚刚走过12,分针过了12;快12时,时针接近12,快要走到12,分针还不到12。)
教师揭示“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特征:由于时针、分针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时间不同。几时刚过的钟面是时针刚刚走过几,分针过了12;快几时的钟面是时针接近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
?通过比较12时刚过和快12时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印象,掌握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基本特征。】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第一题,小动物读得对不对,请你把错误的读正确。
(先让学生独立辨认,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反馈)
错例
①小燕子:第3个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应该是6时。它把时针和分针搞错了!
②小狗:它的钟面上的时针就快到12了,分针也快到12,应该是快12时。
2、连一连(课本93页第2题)
3、动手操作:安排“快乐的星期天”
每组小组长拿出“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小组合作,在图上帖上自己组选择的合适的时间。
活动规则
1、先小组有秩序的讨论出每个情境的合适时间。
2、再在组长的带领下将钟面贴在“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上。
3、各组找一名小朋友汇报。
(各小组代表反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三、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在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认识十的教案篇5
认识钟面、整时
教学内容:
p59主题图及例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
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
1、猜谜引入。教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教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2、出示主题图。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教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学生按p59主题图及例1的要求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操作钟面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认读这些时间。
3、学生自学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完成主题图下面的'“议一议”。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归纳起来就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六、检:
1、师出示钟面模型,让学生分别指出那个时针、分针、秒针。
2、师将时针拨在整时,让学生说出是几时。
3、师说几时,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几时。
七、练:
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
2、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
板书设计
认识钟面、整时
主题图例1
(略)(略)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课后反思
认识几时半
认识十的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针上有一只小乌龟)。
2、为每个幼儿准备硬纸片做的钟一个。
3、龟兔赛跑课件,幼儿一日作息图片5张,小猴、小老鼠、奥特曼、大灰狼等布动物。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大挂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放龟兔赛跑课件给幼儿看
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四、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
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个数字)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五、教师继续拨长针。
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分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
六、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
要求全体 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七、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
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不
八、教师再请幼儿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纸钟面上拨出半点钟
请小动物检查是否拨对了(1点半小猴检查,6点半小老鼠检查,10点半奥特曼检查,最后老师说晚上6点了,出示大灰狼,请幼儿将钟反个面放在桌上,不让大灰狼看)。
九、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
认识十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阅读图画故事,感知认识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2、随着音乐有节奏地用语言讲述故事中重复的象声词,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洗澡情景。
3、能一页一页地翻阅图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音乐磁带《洗刷刷》和录音机一台。
3、幼儿欣赏过《洗刷刷》音乐。
4、实物展示仪、电视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通过语言,引出阅读活动。
1、教师:小朋友,你洗澡吗?你在哪里洗澡?你和谁在一洗澡?你们是怎么洗澡的?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有趣的图画故事《在澡堂里认识自己》。
二、幼儿阅读图画书。
1、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打开相应的画面,提醒幼儿一页一页地翻阅画面。
2、教师关注幼儿阅读,并与个别幼儿进行交流。
3、教师:图画书一里有谁?讲了什么故事?
三、师生共同阅读幼儿用书。
教师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带领幼儿一页一页地翻阅画面,并用象声词表达洗澡时发出的声音。
四、表演故事中的洗澡动作,讲述洗澡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领幼儿看图完整呢感地阅读故事。
2、:教师熊爸爸和小熊在一起洗澡,他们洗了那些地方?是怎样洗的?发出了什么声音?
3、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故事中洗澡的情景,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重复讲述象声词2—4遍。
4、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家里洗澡的时候,最喜欢洗什么地方?洗澡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五、音乐活动:洗刷刷。
1、教师:小熊个爸爸在一起洗澡,真好玩呀!小朋友我们大家在一起洗澡玩好吗?
2、播放《洗刷刷》音乐,让幼儿自己找个空地方,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自己洗澡或和同伴相互洗澡,鼓励幼儿清晰身体的不同地方,感知洗澡的乐趣。
准备中我还画了熊爸爸和熊宝宝的'图。
活动以熊爸爸和熊宝宝出去活动后出汗了为开始,引起幼儿的兴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学习熊爸爸和熊宝宝洗澡,并用象声词发出洗澡的声音,让幼儿更感兴趣,幼儿学起来也容易记住,在不知不觉中知道自己身上的各个部位。活动中还让幼儿学熊爸爸和熊宝宝洗澡,并边洗澡边嘴巴发出象声词。最后让幼儿听音乐一起洗澡,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洗澡的乐趣
认识十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认识7的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