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好工作网 >述职报告

六年级圆单元教案模板7篇

通过写教案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案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圆单元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圆单元教案模板7篇

六年级圆单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0.009米=(9)毫米①

0.09米=(90)毫米②

0.9米=(900)毫米③ 9米=(9000)毫米④

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上往下观察

(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分别把3式与1式、4式与1式作比较再研究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

整理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2、推导左移规律。

(1)猜测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会变大,猜一猜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有什么变化?

共同验证

整体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越变越小。

(2)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下往上观察

小组讨论交流: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数学语言讲究精确,师强调缩小到原数的)

分别把2式与4式、1式与4式作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并总结出左移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3)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4)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3、记忆规律。

(1)用最短的时间记忆规律

(2)和同学们分享记忆小窍门。

(3)一起总结小数点歌谣

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扩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三(位)缩小十()、百()、千()……

(4)选择性地提问规律。

4、解答课始提出的疑问。

我们课始的疑问有答案了吗?

擦掉问号改成感叹号。

质疑:小数点无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用数字“0”补齐。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帮助师徒四人闯过数学王国的关卡。

2、帮助小猪快餐店解决困难。

快餐店价格中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让价位变低。

(设计意图:多层次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思维习惯)

六年级圆单元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及圆环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部分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圆的半径与它的外切正方形及内接正方形的边长的特殊关系,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下两点:

1.注重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知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的基本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2.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设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算出两种图形之间的面积差,使学生在不同的计算过程中感受到两种图形面积之间的变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纸卡圆规彩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妙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谁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课件出示教材69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内接正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六年级圆单元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同分为11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分析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一般的,unit1呈现要学习的语言内容,unit2提供任务型练习,包括一首歌谣或小诗。歌谣和小诗的学习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二是提高学生发音准确性,三是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不常用单词不要求掌握。在本册,我们要跟着大明去美国访问,了解一些美国的情况,初步了解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的生活。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以前学过的`语句结构、技能等,并将学习根据图片独立地写出完整的语句。我们要进一步复习语音,学习语句和语篇中的语音表达。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六年级教学班,学生人数共有73人。根据前一学年的素质水平检测结果看,两个教学班的英语成绩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个别男学生养成了英语懒学厌学的坏习惯,对英语学习有一定抵触心理。大部分女学生基础较扎实,成绩较稳定,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优秀率。但仍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上有“拉后腿”现象,成绩起伏大,心理承受力较差。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后冲刺总复习的一个学年,学生的心理生理也都将会发生一定变化。

三、教学措施

六年级学生心理趋于大人,教师课堂用语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尽量的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汉语;合理确定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自由地说出课文所有内容,甚至不要求能自由地朗读课文。纠正控制性错误,不纠正非控制性错误。多表扬多鼓励。用点读笔、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图、卡片、贴纸等。结合“合作课堂”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任务,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支配感;鼓励学生们将语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终的产品,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充满合作和竞争意识的活动中,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或者运用他们所能的语言(模仿、动作、关键词、图画等)交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汇报结果,从而达到“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尽可能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情境。利用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利用cai课件、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设备,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为英语教学提供各种教学语境和真实的交际场合。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m u1

第二周:m1 u2 —m2 u1

第三至四周:m2 u2—m3u1(双测)

第五至六周:m3 u2—m4 u1

第七至八周:m4 u2—m6 u1

第九至十周:m6 u2(期中检测)

第十一周:讲评m7 u1

第十二至十五周:m7 u2—m8 u2(结合模拟测试卷)

第十六至二十一周:m9 u1—m10 u2复习模块

第二十二周:期末检测

六年级圆单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威尼斯水城之美。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重点难点:

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品读欣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五威尼斯

(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查找的资料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带着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威尼斯这座城市它有哪些特点?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生: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水多、桥多、船多。(板书:水多、桥多、船多)

师:下面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

生:介绍了威尼斯的水多、桥多、船多的特点

生:介绍了威尼斯的教堂和广场

生:还介绍了威尼斯的面食尤为突出

板书:水多桥多船多

教堂广场

面食突出

师:这类写景文章,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并把自己的独特感悟写下来,这样,才是真正地阅读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录在旁边。

学生汇报

生:我最喜欢这句话(出示:所谓水多,是因为它不光城外是水,连城内也被无数的大小水道所分割。在这座城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路有多少,水道就有多少。座座楼房濒水,家家庭院临水,门前就见水,窗下漾着水,墙根就泡在水中。各式各样的建筑,不管高的矮的,都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水很多。

生:这句话写出了水多的特点。

生:在这句话中突出了威尼斯水多的特点。

生:这句写出了威尼斯的水很美。

师:你能带着这种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师:威尼斯不愧是一座水城啊,你看(生接读:座座楼房濒水,家家庭院临水,门前就见水,窗下漾着水,墙根就泡在水中。各式各样的建筑,不管高的矮的,都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

生:威尼斯的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所谓桥多,是因为在城中数不清的大小水道上,架设了数不清的桥。从两个数不清就可以看出桥的数量很多。

师:你说的很好,能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语言。

生:威尼斯的桥不但数量多,而且形状也多,(那些桥有月牙形和半圆形的,有平直、高大、宽阔的,有窄小得几步就能走过去的,当然也有走上百步才能过去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威尼斯的桥也很美。

师: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生:白颜色的桥居多,间有灰色、暗褐色或黑色的,衬上渠道中微微荡漾的绿水,真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桥的颜色也很多,很美。

生:所谓船多,是因为水道上到处帆樯林立,各式各样的船让人目不暇(xiá)接。在这句话中我从到处、各式各样、目不暇接这几个词语中知道了威尼斯的船很多。

生:威尼斯最负胜名、巍峨宏伟的建筑是圣。马可教堂。教堂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上有成千上万的灰鸽在地上觅食,或在人们的头顶翻飞。有时,鸽子会轻轻落到行人的肩上、手臂上亲昵(nì),给人一种非常祥和友好的感觉。这段话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圣。马可教堂的巍峨宏伟,很有名气。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资料(出示:圣马。可教堂由于其中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其坐骑是狮子,当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成为一个城市共和国后,元老院决定圣。马可为城市的新守护神,以代替狄奥多尔,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抱着福音书。圣马可教堂不仅仅是一座教堂而已,它是一座非常优秀的建筑,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它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

师: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的代表建筑,堪称建筑艺术的典范。

生:从这段中写的鸽子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生:这也体现了威尼斯的另一种文明,人与动物的和谐。

师:你的感受真实。

师:威尼斯的那些风光还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生:威尼斯商店里吃的东西很多,而面食尤为突出。光是面条的花样就有很多种:有空心粉,也有实心粉;有长条的、圈状的、贝壳状的,也有水果形、蝴蝶形、小鱼形的,五花八门。传说,这些面食的做法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去的,也有人说是他把意大利的面食文化介绍到了中国。不管怎么说,普遍吃面食是中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共同特征。从这段话中让我们了解意大利面的花样很多,形状很好看。

生:这段也把意大利和中国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体现了两个国家的友好。

师: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威尼斯的美吗?

生:威尼斯真不愧是一座梦幻之都啊!

生:威尼斯的景色太美了。

生:……

师:是啊,威尼斯的景色真是太独特了、太美了。(板书:风光独特)

师:同学们,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这座水城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作者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描写威尼斯的

生:围绕一句话把景物特点写具体。

生:这样的描写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师:我们在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要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有很多的'特点,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三方面内容呢?

生:作者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三方面来写的。

生:因为这几方面最能突出威尼斯的特点。

师:这样才能突出景物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同学们,作者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副其实的水城,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句子

师:从你们精彩的朗读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威尼斯的美。

师:如果让你把威尼斯水城介绍给你的家人或朋友,你想怎么介绍?

生介绍

师:听了你们精彩介绍,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作者在介绍威尼斯水多、桥多、船多的时候,对于船的方面介绍的比较少,只是略写,这也提醒我们在写作时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师:你们想了解威尼斯的船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有关威尼斯的短文,请同学们用到本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篇阅读。(威尼斯的小艇)

生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览了威尼斯这座被蓝天、碧水和白帆包裹的美丽城市,欣赏到了它独特的风光,威尼斯不愧是一颗镶嵌在意大利东北部的明珠,一座梦幻之都啊!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小练笔运用我们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风光

板书设计:

水多桥多船多

威尼斯教堂广场风光独特

面食为主

六年级圆单元教案篇5

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表达的准确与细致,积累相关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重难点分析:

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入题。

1、谈话导入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的苏州盛产一种以“蜷曲成螺,碧绿清香”而驰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板书课题)

2、交流课前查阅的关于“碧螺春”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出示课件

(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2)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碧螺春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效果。

(1)出示生词,这些生字生词中你认为哪些生字的音与形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

交流预设:

津:读音是“jīn”。

赢:最下面的组成是“月”、“贝”、“凡”。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请学生说说文章写了些什么?

交流预设:

课文写了碧螺春的传说、碧螺春的采摘、碧螺春的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欢。

二、导读——细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

(1)学生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将第二段转化成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关于碧螺春的“传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

(2)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很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交流预设:

茶乡的环境是美丽的。

采茶姑娘是美丽的。

他们劳动时的场面是美丽的。

3、学习课文五、六自然段。

出示课件

(1)默读第5第6自然段,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2)小组交流:目睹了焙茶手制作碧螺春茶的情景,那么,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交流预设:

“入夜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

碧螺春制作过程是令人新奇的,炒茶师傅的技艺是高超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升华情感。

1、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关于碧螺春的哪些内容。

2、教师导入:这节课学习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

二、导练——迁移应用。

1、学习第8自然段。

(1)同桌互读课文第8自然段。

(2)边读文边勾画:文中哪里体现了碧螺春的色、香、味、形。

完成板书:

色:碧绿清澈

香:清香扑鼻

味:甜津津

形:青螺入水,姿态动人

小结: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

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

(1)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交流预设:

饱含了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以及对中国茶文化的热爱和对茶乡的赞美。

3、请你们学着外国诗人那样,也来学写一句诗,赞美碧螺春茶。

三、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

1、给课文中描写的几个画面分别命名。

2、根据对碧螺春的了解,设计广告语,宣传碧螺春。

六年级圆单元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在小组进行纠错。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

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图画、走进茶乡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2)学生汇报

(3)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

2、角色扮演、体验茶艺

(1)自由读,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一下翻飞,煞是好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3)学生演示

(4)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5)为什么称它“工艺茶”?

3、实物演示、观察品茶

(1)现场沏茶引导观察

(2)汇报:你们看到了什么?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3)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5)交流:色:碧绿清澈

香:清香扑鼻

味:甜津津的

形:清螺入水,姿态动人

(6)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小结: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的广告策划人员为碧螺春进行广告宣传,你的广告语将怎样设计?

五、板书

碧螺春

清晨采茶图(喜爱)

入夜焙茶图(敬佩)

月夜品茶图(陶醉)

六年级圆单元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体会夏季西湖疾雨急来急去的特点,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本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描述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1、师;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背首诗给大家欣赏欣赏。(学生举手自由背诵)

2、师生同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出新课。

3、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课题和诗人,学生齐读)

4、谁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下苏轼(学生自由发言)

5、(课件出示)教师简介苏轼

二、初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你从诗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醉书”是什么意思?本诗是不是诗人喝醉酒时写下的呢?我们理解了全诗就会知道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认真读读这首诗吧。要求:边读边画出诗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画出诗的节奏)

5、学生再练习朗读。

6、学生齐读本诗。

7、学习生字“遮”,并指导书写。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学生默读全诗,理解诗句意思,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部分词语解释)

2、同位交流诗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画面。

3、指名班级汇报,(课件出示)教师讲解全诗描绘的画面。

4、提问:诗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云雨风水

山船地楼

雨大而急

5、学生再读诗句,思考:这里的云怎样?这里的雨怎样?这里的风怎样?这里的水怎样?学生想好后同位交流,再班级汇报。

6、诗人描绘的雨又大又急,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生答: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狂风暴雨、暴风骤雨……)(鼓掌表扬)

四、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1、教师诵读全诗,学生闭眼倾听,感受诗境。

2、提问: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开始我们就说了“醉书”的意思,本诗是不是诗人喝醉酒情况下写的'呢?(生答;不是)

3、你从全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指名回答:高兴、喜悦、激动、心旷神怡……

4、教师小结;是啊,面对云翻、雨泻、云卷、天晴这一急来急去的美景,诗人心中感慨万千,他把所有的感受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生齐答--“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体会诗人的“醉”吧。(学生再自由读诗)

5、指名有感情朗读,会背诵的就背诵。

五、(课件出示)布置作业:

1、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课外搜集并诵读苏轼诗词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云雨风水

山船地楼

雨大而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语文六上五单元作文优质7篇

四年级5单元作文模板5篇

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7篇

语文六上五单元作文推荐5篇

六年级的语文教案精选7篇

语文六上五单元作文优秀8篇

语文六上五单元作文精选5篇

六年级的语文教案7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343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